《懶園醫語》~ 懶園醫語(卷二) (12)
懶園醫語(卷二) (12)
1. 懶園居士傅崇黻語錄
杜觀瀾問:《筆花醫鏡》謂心包絡屬左寸,《難經》則謂小腸屬左寸,《筆花醫鏡》謂大腸屬右尺,而《難經》則謂屬右寸,而謂命門、三焦屬右尺,膀胱、腎屬左尺,畢竟《醫鏡》誤耶?《難經》誤耶?
答曰:心包絡即膻中,膻中固候在左寸,腎、膀胱固候在左尺,三焦、命門固候在右尺也。至於大腸候在右尺,亦候在右寸也;小腸候在左寸,亦候在左尺也,故《診脈精要》云:左寸心、膻中、小腸,左關肝、膽,左尺腎、膀胱、小腸,右寸肺、胸中、大腸,右關脾、胃,右尺命門、三焦、大腸。五臟六腑之脈皆屬於一部,惟大腸、小腸則候於寸一部,亦候於尺一部也。
曰:何故?曰:臟腑配脈有因位次高下而分配各部者,有因表裡相合而同配一部者,例如心、肺居上,故均配在寸,脾、胃、肝、膽居中,故均配在關,腎、膀胱、大小腸居下,故均配在尺,此因位次高下而分配各部也。
肝與膽相表裡,故同配在左關,腎與膀胱相表裡,故同配在左尺,心與小腸相表裡,故又同配在左寸,肺與大腸相表裡,故又同配在右寸,小腸、大腸之配於左右寸者,因表裡之關係也,小腸、大腸之又配於左右尺者,以小腸、大腸之位皆居下也,故診脈法云肺之腑大腸,肺居右關上寸部,大腸宜配於右關下尺部,亦有時診於右寸者,以肺與大腸相表裡,氣之相合也。小腸從心配左寸,小腸亦配在左尺,以心與小腸雖相表裡,心位於上,小腸位於下也。
曰:左手為陽,右手為陰,血陰也,氣陽也,心主血,肺主氣,心脈在左手,肺脈在右手,觀於此則右手似屬陽,左手似屬陰,生於此中尚有積疑。曰:脈之分配上下、左右者,各以其類也,寸脈為陽、為上,尺脈為陰、為下,心肺所居之位最上,故皆配寸也,其分左右者,則以水為天一,水生木,木生火,天陽也,火亦陽也,心為火,故配左寸,火為地,二火生土,土生金,地陰也,金亦陰也,肺為金,故配右寸。由此類推,火為木所生,木為水所生,故肝膽配左關,腎膀胱配左尺。
金為土所生,土為火所生,故脾胃配右關,三焦命門均配右尺也。曰:華岫云論脾胃謂:遇稟質木火之體,雖患燥熱之症,亦不可以耆朮升藥治之。然人既病矣,脈即變矣,又何以知其平時脈素稟木火之體?曰:脾胃患燥熱症者,病之輕重可察右關脈象而知,如素稟木火之體者,脈必兼見於左寸關二部,蓋右關候脾胃,左寸候心,左關候肝,心屬火,肝屬木也,其他皆可類推矣。
呂文華問:一男子左半身瘦弱,小溲深黃色,多痰,稍煩即頭昏,但不咳,久服魚肝油無效,究竟是否肺病,抑或他病,宜用何藥?
答曰:此係左六陽經病,似由風濕所致,久恐成痹,宜用搜風散濕之藥,魚肝油非所宜也,不如用豨薟膏。曰:又有一婦人,年四十餘,去冬右膝忽腫,難以行步,針灸家云是膝腫痹,積久不愈,恐成鶴膝癰瘓等症,遂於膝彎刺二針,初針出黃水少許,後刺出烏血少許,腫已漸消,而膝彎之筋尚不能伸屈,宜何藥處治?曰:此係足三陰虧損,寒濕外邪乘虛內侵之症,針刺後腫即消,筋尚不能伸屈,內治宜用大防風湯加減,以祛風順氣活血壯筋,外治用蔥熨法,以助氣血而行壅滯。
白話文:
懶園居士傅崇黻語錄
杜觀瀾問到,《筆花醫鏡》和《難經》對臟腑與脈位有所出入,例如心包絡、大腸、小腸、命門、三焦、膀胱、腎的歸屬脈位不同,究竟哪個正確?
傅崇黻回答說:心包絡在膻中,膻中確實位於左寸;腎、膀胱確實位於左尺;三焦、命門確實位於右尺。至於大腸,既在右尺,也在右寸;小腸,既在左寸,也在左尺。《診脈精要》就說了:左寸診心、膻中、小腸;左關診肝、膽;左尺診腎、膀胱、小腸;右寸診肺、胸中、大腸;右關診脾、胃;右尺診命門、三焦、大腸。五臟六腑的脈象都歸屬於某一部位,只有大腸和小腸,同時在寸口和尺脈部位都有反應。
有人問為何如此?傅崇黻解釋說:臟腑配脈,有的是根據臟腑位置的高低來分配到不同部位,有的是根據臟腑的表裡關係來分配到同一部位。例如心、肺位置最高,所以都在寸口;脾、胃、肝、膽位置居中,所以都在關脈;腎、膀胱、大小腸位置最低,所以都在尺脈。這就是根據位置高低來分配的。
肝膽表裡相合,所以都在左關;腎膀胱表裡相合,所以都在左尺;心和小腸表裡相合,所以都在左寸;肺和大腸表裡相合,所以都在右寸。小腸和大腸同時出現在寸口和尺脈,是因為它們既有表裡關係,位置又都在下方。所以診脈法說,肺的腑是大腸,肺在右關上方的寸口部位,大腸應該在右關下方的尺脈部位,有時也在右寸,這是因為肺和大腸表裡相通,氣息相通。小腸從心,所以在左寸,也在左尺,這是因為心和小腸雖然表裡相通,但心在上,小腸在下。
有人問:左手為陽,右手為陰,血屬陰,氣屬陽,心主血,肺主氣,心脈在左手,肺脈在右手,這樣看來,右手似乎屬陽,左手似乎屬陰,這讓人困惑。傅崇黻回答說:脈位的分配,是根據各自的特性來決定的。寸脈屬陽屬上,尺脈屬陰屬下。心肺位置最高,所以都在寸口。至於左右的區分,則以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來解釋:水生木,木生火,火為陽,心屬火,所以配左寸;火生土,土生金,金為陰,肺屬金,所以配右寸。以此類推,肝膽配左關,腎膀胱配左尺;脾胃配右關,三焦命門配右尺。
華岫雲說,脾胃屬於木火體質的人,即使出現燥熱症狀,也不可以用溫補的藥物治療。但人既已生病,脈象就會改變,怎麼還能知道他平時的體質是木火呢?傅崇黻回答說:脾胃燥熱,病情的輕重可以從右關脈象觀察出來。如果平時是木火體質,脈象一定會同時出現在左寸和左關,因為右關診脾胃,左寸診心,左關診肝,心屬火,肝屬木。其他情況也可以類推。
呂文華問:一個男子左半身瘦弱,小便深黃,多痰,稍感煩躁就頭暈,但不咳嗽,服用魚肝油很久無效,這是肺病還是其他疾病?應該用什麼藥?
傅崇黻回答說:這是左六陽經的病症,像是風濕引起的,時間久了可能會變成痹症,應該用祛風除濕的藥物,魚肝油不適合,應該用豨薟膏。
又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婦女,去年冬天右膝突然腫脹,難以行走,針灸醫生說是膝腫痹,很久沒好,擔心變成鶴膝風等病症,於是就在膝蓋彎處扎了兩針,先扎出少量黃水,後扎出少量瘀血,腫脹已經消退,但膝蓋彎處的筋還不能伸屈,應該如何治療?
傅崇黻回答說:這是足三陰經虧損,寒濕外邪乘虛而入的症狀。針刺後腫脹消退,但筋還不能伸屈,內服應該用大防風湯加減,祛風順氣,活血壯筋;外用蔥熨法,幫助氣血運行,解除壅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