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園醫語》~ 懶園醫語(卷一) (24)
懶園醫語(卷一) (24)
1. 答中醫專門學校學生問
答曰:小兒雖無七情六慾,積痼癡頑之病,然而外感風寒,內傷飲食,以致驚風吐瀉,及寒熱疳癰之病,皆不能免,此幼兒一科,為醫者所以不能不學也。至於命之夭壽,雖定於天,而斡旋造化,起死回生,未嘗非醫生之天職,古人名之曰啞科,以其言語不通,病情難詢,故曰:「寧治十男子,莫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莫治一孩子。」此蓋甚言幼科之難也。
然而小兒致病之原,不外風寒飲食,凡外感者,有表證而無里證,為發熱,頭痛,拘急,無汗,或因風搐搦之類是也。內傷者只有里證而無表證,為吐瀉,腹痛、脹滿、驚疳積聚之類是也。熱者必有熱證,如熱、渴、煩躁、秘結、癰瘍之類是也。寒者必有寒證,如清冷吐瀉,無熱,無煩,噁心,喜熱者是也。
所病惟此數種,而其臟氣清靈,隨撥隨應,苟能確斷其症而治之,一劑即可見效,否則虛實不辨,審斷不確,妄行攻擊,則嫩弱之體質,未充之氣血,柔脆之臟腑,略受傷殘,萎謝立見,亦一劑可以送命也。庸醫殺人,而欲歸咎於天也,可乎哉?此學醫者所以不可不知也。
樓餉周炳章問曰:考寸關尺三部之脈,俱在肺脈之一經,何以此脈各有所候於臟腑,豈各臟各腑之氣血行至此而竟各自絕然灌注耶,是竊有疑焉,願夫子明教之。
答曰:《難經》第一難曰,十二經中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之法,何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動脈也,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榮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二十五度為一周,會於手太陰寸口者,五臟六腑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也。
夫榮氣之行,始於手太陰肺,終於足厥陽肝,而復至手太陰肺,衛氣之行,晝行於陽,夜行於陰,各行二十五度而復於肺,而營氣衛氣大會於肺,蓋五十度而陰陽之數已行盡,而營衛皆會於肺,故名大會,而與臟腑相終始也,因其會於肺,所以肺脈可診臟腑諸病耳。且肺為華蓋,五臟六腑之氣,皆熏於肺,則肺脈可以診知各臟腑之病也,不亦宜乎。
張沅問曰:岐伯有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但婦人年未至七七而天癸絕,竟致不孕者,世醫以為血枯,是乎,否乎?
答曰:經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七七而天癸絕,有子無子即判於斯,此乃天地陰陽消長盛衰之常理也。至於未至七七,而天癸絕,不能孕,卻是血枯所致,然病不一端,或由氣道逆而不行者有之,精血敗而不行者有之,或由鬱怒,或由積勞,或由六淫飲食,或由外感內傷,或由七情六慾,或由於血氣方長縱情虧損,或由於精血未滿,先已斫傷,卒至精血日涸,而衝任氣竭者亦有之,種種病因不一而足,似不可以血枯二字盡之也。為醫者,苟審病不精,則用藥謬誤,後患可勝言哉!
白話文:
答中醫專門學校學生問
兒童雖然沒有成人的七情六慾,不會有長期積累的頑固疾病,但仍然會因為外感風寒、飲食不當而導致驚風、嘔吐、腹瀉,以及寒熱、疳積、癰疽等疾病。因此,小兒科是醫師必須學習的科目。至於壽命的長短,雖然由天生注定,但醫師仍然有能力透過各種方法來救治病人,甚至起死回生,這是醫師的天職。古人稱小兒科為「啞科」,因為小孩子不會說話,病情不容易詢問,所以有「寧治十個男子,莫治一個婦人;寧治十個婦人,莫治一個孩子」的說法,這說明小兒科的治療難度很高。
然而,兒童生病的原因,大多是風寒和飲食不當。外感風寒的症狀,表現為表證而無里證,例如發熱、頭痛、肌肉拘緊、不出汗,或因風而抽搐等。內傷則只有里證而無表證,例如嘔吐、腹瀉、腹痛、腹脹、驚癇、疳積等。發熱的病人會有熱證,如發熱、口渴、煩躁、便秘、癰疽等。畏寒的病人則會有寒證,如畏冷、嘔吐腹瀉、無發熱、不煩躁、噁心、喜暖等。
兒童疾病的種類就這幾種,但他們的臟腑氣血清靈,反應迅速,只要能準確診斷病情並進行治療,往往一劑藥就能見效。否則,如果虛實不分,診斷不準確,胡亂用藥,就會損傷兒童嬌嫩的身體,脆弱的臟腑,輕則導致病情加重,重則一劑藥就能要了他們的命。庸醫殺人卻要怪罪於天,豈有此理?這也是學醫者必須了解的。
樓餉周炳章問道:診脈時,寸、關、尺三部都在肺經的範圍內,為什麼這三部脈象卻能反映不同的臟腑?難道各臟腑的氣血運行到這裡時,會各自獨立地灌注嗎?我对此很疑惑,希望老師能為我解惑。
回答:《難經》第一難說:「十二經脈中都有動脈,為什麼只取寸口脈來判斷五臟六腑的生死呢?」寸口脈是脈氣會合之處,是手太陰肺經的動脈。人呼吸一次,脈搏運行三寸,一呼一吸共六寸,人一天一夜呼吸約一萬三千五百次,脈搏運行五十周遍全身,其中榮氣行陽二十五度,衛氣行陰二十五度,運行一周後,會合於手太陰肺經的寸口脈處,五臟六腑的氣血運行都始於此,終於此,因此診脈以寸口為主。
榮氣的運行,始於手太陰肺經,終於足厥陽肝經,然後再回到手太陰肺經;衛氣的運行,白天行於陽經,晚上行於陰經,各行二十五度後也回到肺經。營氣和衛氣都在肺經會合,陰陽之數運行五十度後,營氣和衛氣都匯聚在肺經,所以稱為「大會」,與臟腑氣血運行始終相關。因為脈氣在肺經會合,所以通過肺經的脈象可以診斷各臟腑的疾病,這是很合理的。而且,肺是五臟六腑之氣匯聚的地方,所以肺脈可以反映出各臟腑的病症。
張沅問道:岐伯說:「女子七歲腎氣盛,牙齒更換,頭髮生長;十四歲天癸(月經)初潮,任脈通暢,太衝脈盛,月經按時來潮,可以生育。」但是,有些女子在四十九歲之前天癸就停止了,導致不孕,世上的醫生認為這是因為血枯竭了,對嗎?
回答:經書上說:「女子十四歲天癸初潮,四十九歲天癸停止」,能不能生育就取決於此,這是天地陰陽消長盛衰的自然規律。女子在四十九歲之前天癸就停止了,不能生育,的確可能是因為血枯竭了,但原因不止一種,可能是氣道逆亂不通,也可能是精血敗壞不通,或是因為鬱怒、勞累過度,或是因為外感六淫、飲食不當,或是因為七情六慾,或是因為血氣方剛時縱情過度導致損傷,或是因為精血不足,先已受損,導致精血日漸枯竭,衝任二脈氣血衰竭等等,原因有很多,不能簡單地用「血枯」二字概括。醫生如果不能精確診斷病情,就會用錯藥,後患無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