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園醫語》~ 懶園醫語(卷一) (16)

回本書目錄

懶園醫語(卷一) (16)

1. 答中醫專門學校學生問

又問曰:夫肺主氣,心主血脈,而何以寸口尺脈屬於手太陰肺經,以之候全身之疾病,何也?人身十二經脈惟手太陰肺經能動,而他經則否,何也?凡耳門、囟項、腳股等處皆有動脈,其起止正與寸口相符,此是否即是肺經之脈,抑系另有別經也?胸口處以手捫之亦能跳動,其起止亦與寸口相符,且值競走之後或氣喘之時,其胸口處跳必速,而寸口之脈亦隨之而速,又何也?再此,胸口之跳動是否即是肺動?抑即俗語所謂心跳者,凡上諸端,願夫子開我茅塞。

答曰:此一言可以明曉也,肺朝百脈,寸口屬手太陰為脈之大會,故人身之動脈雖多,而獨取乎此也。《難經》第一難曰,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凶之法,蓋以肺為諸臟上蓋,主通陰陽,故十二經脈皆會於手太陰寸口,十二經有病見於寸口者,知其何經之動浮沉滑澀,春秋順逆,可決其死生也。

至於耳門、囟項、胸口、腳股各經均有動脈,皆不能與此同論,若競走跳動出於一時,由激而成氣使然也,更不可以同論矣。

又問曰:出嘗觀江湖外科打針者,其針深入而無血,又不甚疼痛何也?凡吾常人手足或皮膚偶被刀傷,則血必涔涔然,抑若全身無處無血者,而在善針者施之則又若處處無血者,是彼識穴道而常人不識穴道之別耳。

然生於此端不能無疑,生嘗聞人言,凡周身之肉皆血脈行走,苟被阻滯者,則必癰潰,今觀此等穴針刺而無血,則此處之無血可知,既無血,則該處何以不癰潰?此所以敢問於夫子者也。

答曰:江湖外科之學,吾卻不知,但《內經》針法本有出血出氣兩法,出血者有血,出氣者無血也,《素問·血氣形志篇》云,「刺陽明出血氣」,因其多血多氣也;「刺太陽出血惡氣」,因其多血少氣也;「刺少陽出氣惡血」,因其多氣少血也;「刺太陰出氣惡血」,因其多氣少血也;「刺少陰出氣惡血」,因其多氣而少血也;「刺厥陰出血惡氣」,因其多血少氣也。因血氣之多少,以分別出血出氣,放出血者有血,出氣者勿使其出血耳。

呂夢祥問曰:飲酒雖云衛氣先行皮膚,先充絡脈,衛氣既平始及經脈,然世界上有一種人往往飲酒甚多,而麵皮並不發有紅色,絡脈經脈似若不飲酒之人一般,所飲之酒化於無何有之鄉,其故究安在哉?

答曰:經云,飲酒者衛氣先行皮膚,先充絡脈,是以面先赤而小便獨先下,此蓋指普通體氣而言也。他若偏陰偏陽,或虛或實,臟腑經絡各各有倚於一偏者,或此虛彼實,此實彼虛,體氣遂因之而異,飲酒後因體氣之各異,遂各走各經,自不能一概而論,經所言者常也,子所見者變也,豈可拘執不化乎?

又問曰:竊觀手太陰肺脈起於右寸氣口,手少陰心脈起於左寸氣口,何以《靈樞·經脈》篇經絡之辨一章曰,氣口者手太阻之兩脈口也,究竟肺脈候在左寸氣口乎?亦候在右寸氣口乎?抑亦候在兩氣口寸脈乎?其確定部位在何處也。

白話文:

答中醫專門學校學生問

學生問:肺主氣,心主血脈,為什麼寸口脈(手腕內側橈動脈搏動處)屬於手太陰肺經,卻能以此診斷全身疾病呢?人體十二經脈中,只有手太陰肺經的脈搏跳動明顯,其他經脈為何不如此?耳門、囟門、大腿等處也有動脈搏動,其位置和寸口脈似乎相符,這些脈搏是肺經的脈搏嗎?還是屬於其他經脈?胸口處也能摸到跳動,其位置和寸口脈也相符,劇烈運動或氣喘時,胸口跳動加快,寸口脈也隨之加快,這是為什麼?胸口跳動是肺的跳動嗎?還是俗稱的心跳?請老師解惑。

老師答:這個問題很容易解答。肺朝百脈,寸口脈屬於手太陰肺經,是脈搏匯聚之處,所以雖然人體有多處動脈搏動,但診脈只取寸口。 《難經》第一難說,十二經脈都有動脈搏動,但只取寸口脈來判斷五臟六腑的生死吉凶,因為肺在諸臟之上,主宰著陰陽的通調,所以十二經脈都匯聚於手太陰肺經的寸口脈。十二經脈有病,都會在寸口脈上有所反映,通過觀察寸口脈的浮沉、滑澀、強弱、順逆等,就能判斷疾病的輕重和預後。

至於耳門、囟門、胸口、大腿等處的動脈搏動,不能與寸口脈同論。劇烈運動時的跳動,是因一時的氣血激動造成的,更不能與寸口脈混為一談。

學生問:我見江湖郎中行針時,針刺很深卻不出血,也不太疼。但我們普通人手腳或皮膚受傷,就會大量出血,好像全身都是血。而那些善於針灸的人,針刺卻不出血,這是因為他們懂得穴位,而我們不懂嗎?

我有一個疑問:我聽說全身肌肉組織都有血脈運行,如果血脈阻塞,就會腫痛潰爛。但這些穴位針刺卻不出血,說明這些地方沒有血,那為什麼這些地方不會腫痛潰爛呢?所以想請教老師。

老師答:江湖郎中的針灸方法我不清楚。《內經》的針灸方法有出血和出氣兩種,出血法會出血,出氣法不出血。《素問·血氣形志篇》記載:「刺陽明出血氣」、「刺太陽出血惡氣」、「刺少陽出氣惡血」、「刺太陰出氣惡血」、「刺少陰出氣惡血」、「刺厥陰出血惡氣」。根據血氣的多少,區分出血和出氣法。出血法會出血,出氣法則要避免出血。

學生呂夢祥問:酒入人體,據說衛氣先走皮膚,再充盈絡脈,衛氣平穩後才到達經脈。但是有些人即使大量飲酒,面色也不發紅,絡脈經脈看起來和沒喝酒的人一樣,酒好像消失了一樣,這是為什麼?

老師答:經書上說,飲酒後衛氣先走皮膚,再充盈絡脈,所以臉先紅,小便先排出,這是指一般人的體質。但如果體質偏陰偏陽,或虛或實,臟腑經絡各有偏盛偏衰,或此虛彼實,則體質就會不同,飲酒後,酒氣的運行也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經書上講的是常規,你看到的屬於特殊情況,不能死板地拘泥於經書。

學生問:我看《靈樞·經脈》篇說,手太陰肺脈起於右寸口,手少陰心脈起於左寸口,但同一篇又說「氣口者,手太陰之兩脈口也」。那麼,肺脈是診察左寸口,還是右寸口,或者兩個寸口都要診察?具體位置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