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園醫語》~ 懶園醫語(卷一) (13)
懶園醫語(卷一) (13)
1. 答中醫專門學校學生問
腦為髓之海,諸髓皆屬於腦,故腎生精化為髓,而遍身之髓皆上連於腦,凡事物之來,必先經耳目,經目入腦,經耳入腦,腦中之髓即將事物記之,久而不失,心一思之,而腦中之事物立現。蓋心火陽光,猶攝影之鏡也,腦髓陰汁,猶留影之藥也,先照於陽,而影附於陰,故中醫云,髓為月魄,心如日光,相照為明,而神其用者也。西醫云,腦前筋主知覺,腦後筋主運動,又曰,腦筋有通於心者,此皆辭異而旨同者也。
至於西醫謂諸骨中髓與腦中者不同,蓋因解剖時見諸骨中之髓雜有油膜血絲,其形狀與腦髓不同耳,不知腦髓散走諸骨,皆穿膜附筋以入於骨,所以內雜膜油、血絲非真髓有不同也。
呂夢祥問:《靈樞·經水篇》云,地有十二經水,以應十二經脈,考十二經水皆在中國,不及東西洋列邦,查東西洋非無極大之流域,何故獨以中國為定名,若曰中醫則就中國而論,則二十八宿普天同然,若中外之人體質不同,所以有異,則今之西醫行於中國,何以多效?蓋古人不知,寰球之大以中國為天下,故有坐井觀天之說耳,且值此百學競爭,日趨進化之日,又當棄舊謀新,日異月改,否則優勝劣敗,難免於天演界中。
蓋西洋萬事,以新發明為榮,故日以進步;中國萬事以守成規為榮,故日以退步,聞上海中醫學校,業已提倡廢除陰陽五運之說,我校自當急起直追,以仿行之。蒐羅歷代醫書,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是否請夫子垂察。
答曰:此蓋爾自坐井觀天,非古人坐井觀天也。夫以黃岐之聖,豈不知寰球之大,國外有國,而僅舉中國一國者,蓋教者舉一隅,望學者能三反耳。故《靈樞·經水篇》論十二經水,下文曰:此一隅之陰陽也,張氏注云,一隅者指中國一國耳。
子見古人之舉一隅而既不能三反,反謂舉一隅者,僅知一隅,不知三隅,試問舉一隅者,坐井觀夭乎?不之反者,坐井觀天乎?至於發明新理,中醫自漢晉唐宋明清以來,名醫輩出,諸家所著各書汗牛充棟,何一非推廣經旨,發明新理,雖未必言皆中理,而醫學之進步推陳出新,何嘗不逐漸進步,若徒慕虛名,不求實踐,欲舍我所長而求人之短,盡棄其所學而學,但留中醫二字之名,則不為並其名而去之,專學西醫之為愈也,何必徒頂此中醫二字之虛銜哉?夫以中醫參考西醫則可(本校亦有西醫參考科),棄中醫之實學而冒中醫之虛銜則不可,且子所謂中醫學校有提倡廢除陰陽五運之說,蒐羅歷代名醫之書,擇善而從,不善而去者,此言尤駭人聽聞,吾試問:子所蒐羅之書為西醫書乎?為中醫書乎?若皆西醫書,則直改為西醫學校可也,何必徒冒此中醫之名;若系中醫書,則中醫歷代名家未有舍陰陽五運而言醫者,子既曰廢除陰陽五運,又曰蒐羅歷代醫書,此言實自相矛盾,至陰陽五運,不知者以為迂遠,知之者以為神明之用,正在於茲也。
白話文:
答中醫專門學校學生問
腦是全身髓的匯集之處,所有髓都屬於腦。腎臟製造精氣,轉化為髓,而全身的髓都向上連接到腦部。所有外在的事物,都必須先經過眼睛和耳朵,經由眼睛進入腦部,經由耳朵進入腦部,腦中的髓液就會將這些事物記錄下來,長時間也不會遺忘。當心意思考時,腦中儲存的事物就會立刻顯現出來。因為心火如同陽光,就像照相的鏡子;腦髓如同陰液,就像留影的藥劑。先由陽光照射,影像才會附著在陰液上。所以中醫說髓是月亮的光輝,心如同太陽的光芒,兩者相互照映而產生光明,這就是精神作用的道理。西醫則說,腦前的神經負責知覺,腦後的神經負責運動,又說腦神經與心臟相連,這些雖然說法不同,但意思都是一樣的。
至於西醫認為骨髓和腦髓不同,是因為解剖時看到骨髓中混雜著油脂和血絲,形狀與腦髓不同。他們不知道腦髓是分散到各個骨頭裡,都穿過膜附著在筋絡上進入骨頭的,所以骨髓中混雜著膜、油脂和血絲,與真正的腦髓有所不同。
關於呂夢祥提出的《靈樞·經水篇》中提到地有十二經水,對應十二經脈,而這十二經水都在中國境內,沒有提及東西洋列國的問題。東西洋也有很大的流域,為何只以中國為基準命名呢?如果說是因為中醫只針對中國而論,那麼二十八宿卻是普天皆同的。如果說是因為中外人士體質不同,所以有所差異,那麼現今西醫在中國卻很有效呢?這是因為古人不知道地球很大,以中國為中心,所以有「坐井觀天」的想法。而且在百家爭鳴、日新月異的時代,應該要棄舊圖新,與時俱進,否則就會被淘汰。
西方萬事都以新發明為榮,所以日益進步;中國萬事都以守成規為榮,所以日益退步。聽說上海中醫學校已經提倡廢除陰陽五行之說,我們學校也應該趕快跟進。蒐集歷代醫書,選擇好的方法學習,不好的方法就捨棄,希望老師能指點迷津。
我的回答是:這是你自己的「坐井觀天」,而不是古人坐井觀天。黃帝內經這樣的聖賢之作,怎麼可能不知道地球很大,國外還有其他國家呢?他們只是舉一隅而希望學者能三反而已。《靈樞·經水篇》論述十二經水之後,接著就說:「此一隅之陰陽也」,張景岳的註解說,「一隅」指的是中國。
你看到古人只舉一隅,就認為他們只知道一隅,不知道其他三隅,難道你認為只舉一隅的人是坐井觀天嗎?而你不去思考、推演,才是真正的坐井觀天!至於發明新理論,中醫從漢朝、晉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以來,名醫輩出,各家著作汗牛充棟,哪一個不是在推廣經旨、發明新理論?雖然未必所有說法都正確,但醫學的進步、推陳出新,一直都在不斷發展。如果只是貪圖虛名,不求實踐,想要捨棄自己的優勢而追求別人的缺點,拋棄自己所學而學習別的,只保留中醫的名稱,那不如直接改學西醫,何必徒有中醫這個虛名呢?參考西醫是可以的(本校也有西醫參考科),但拋棄中醫的實學而冒領中醫的虛名則不可。況且你所說的上海中醫學校提倡廢除陰陽五行之說,蒐集歷代名醫的書,選擇好的方法學習,不好的方法就捨棄,這話更是駭人聽聞。我請問你:你蒐集的書是西醫的書還是中醫的書?如果都是西醫的書,那乾脆改成西醫學校就好了,何必冒充中醫的名義?如果是中醫的書,那歷代中醫名家都沒有捨棄陰陽五行之說而談醫的,你既說要廢除陰陽五行,又說要蒐集歷代醫書,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陰陽五行,不懂的人覺得它過時,懂的人卻認為這是精妙的學問,其精華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