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景醫話》~ 景景醫話 (4)
景景醫話 (4)
1. 二便不通
顧緝庭先生,引余為忘年交,詩酒往還,過從甚密,自卸招商局事後,僑居吳鄉之木瀆鎮,蹤跡稍稀,然偶來城,必晤面,見其行步蹇遲,語言錯亂,知其老衰矣。閱一年歲首,聞其病二便不通,臥則小便又自遺,少腹有瘕塊,心嘈雜,飢欲食,食至又不欲食。醫用通利二便之劑,不應。
余曰「考《金匱真言論》云,北方黑氣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趙獻可《醫貫》云,腎氣虛則大小便難。宜以地黃、蓯蓉、車前子、茯苓之屬補其陰,利水道,少佐辛藥,開腠理,致津液而潤其燥。
又《難經》云,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又《經脈篇》云,腎足少陰之脈,是動則病,飢不欲食;又《玉機真臟論》云,冬脈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飢,張注謂腎為生氣之原,不及則心腎水火之氣不能交濟;張潔古《活法機要》云,壯人無積,虛人則有之,若遽以磨堅破結之藥治,疾去而人已衰,故治積當先養正。
今病大小便不通,少腹有瘕塊,非腎病而何?腎氣虛則滯,故有瘕塊,滯而下墜,阻塞隧道,故小便不通,臥下氣升,則阻塞為開,故小便又自遺。時時欲食者,不關於胃,乃心腎不交所致。所謂心懸如病飢,非真飢也。
」治宜補腎氣以交心,佐以散滯升墜之品,擬用坎離丹先服,以交其心腎,續用遠志、茯苓、蓮子、沙苑子、肉蓯蓉、巴戟天、枸杞子、枳殼、升麻,地黃丸等,方交郵局寄鄉,不及服而已殞,此方應否不可知,姑志於此,以俟高明之評隲。
白話文:
顧先生與我忘年之交,常詩酒相伴,往來密切。他卸任招商局職務後,移居吳縣木瀆鎮,見面機會減少,但偶爾來城裡,我們必定相見。我見他行動遲緩,說話語無倫次,知道他年老體衰了。
一年後年初,聽說他患了大小便不通的毛病,臥床時又會不自覺地小便失禁,下腹部有硬塊,心煩意亂,總是想吃東西,但吃到嘴裡又不想吃了。醫生用通利二便的藥方,卻不見效。
我說:「參考《金匱要略》記載,北方寒氣入侵會影響腎臟,而腎臟的氣血運行與大小便的排泄有關;趙獻可的《醫貫》也說,腎氣虛弱就會大小便困難。所以應該用熟地黃、肉蓯蓉、車前子、茯苓等藥材來滋陰補腎,通利水道,再少量加入辛溫的藥物,疏通經絡,滋養津液,潤燥止渴。
《難經》記載,腎臟積聚的病症稱為『賁豚』,會在小腹部出現,上達心窩,形狀像小豬一樣,時而上浮時而下墜;《經脈篇》也說,腎經的氣血運行失常就會導致飢餓卻不想吃東西;《玉機真藏論》則說,冬天脈象虛弱,就會讓人感覺心慌意亂,好像飢餓一樣,張介賓認為腎臟是人體元氣的根本,腎氣不足,就會導致心腎水火不能交濟;張景岳《景岳全書》則說,健康的人不會有積聚,只有虛弱的人才會出現積聚,如果用強力攻破的藥物治療,疾病雖然好了,人卻已經衰弱了,所以治療積聚應該先調養身體。
現在這個病人大小便不通,下腹部有硬塊,明顯是腎臟出了問題。腎氣虛弱就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所以會有硬塊,氣血不暢又會向下墜積,阻塞水道,所以小便不通;臥下時氣血上升,阻塞就會有所緩解,所以才會不自覺地小便失禁。他總是想吃東西,不是胃的問題,而是心腎功能失調造成的。所謂心慌意亂好像飢餓,並不是真的餓。
」治療應該補益腎氣,使心腎相交,再輔以疏通氣血,調和升降的藥物。我打算先用坎離丹,使心腎相交,然後再用遠志、茯苓、蓮子、沙苑子、肉蓯蓉、巴戟天、枸杞子、枳殼、升麻、熟地黃丸等藥物治療。藥方已寄往鄉下,但他還沒来得及服用就去世了,這個藥方是否有效,不得而知,姑且記下來,等待高明的醫生來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