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錦燧

《景景醫話》~ 景景醫話 (12)

回本書目錄

景景醫話 (12)

1. 虛喘

治病用藥,可因此悟彼,唐立三治其妹,夙苦難產,謂瘦胎飲為陽湖公主作,以奉養之人氣必實,耗其氣使和平,故易產。今妹形肥,知其氣虛,勤針鑿久坐,知其不運,於孕五六月,以紫蘇飲加補氣藥與十數帖,得男甚快。同一難產,而有虛實之別,補氣之方反從瘦胎方悟出。

又張仲華案云,表熱四候,額汗如淋,汗時膚冷,汗收熱灼,診脈虛細,惟尺獨滑,舌苔已淨,細繹脈證,不在三陽而在三陰,考仲聖有反發熱一條,是寒邪深伏少陰陽分,今乃濕溫餘邪流入少陰陰分,宗其旨,變其法,擬補腎陰泄腎邪,以熟地、枸杞等補之,細辛、丹皮等泄之,一劑而愈,是從寒邪入腎語出濕溫之邪入腎治法。

前余診治王立群嗣母,病喘,詢其狀,確係腎家之虛喘,而非肺家之實喘,閱前方,系專科女醫蔡小香君所開,用鹹溫重鎮,甚合腎氣不納治法,惟思服藥何以反甚,既以形瘦尺脈帶數也,乃悟其故,因即原方於其蛤蚧、杜仲等之鹹溫者,易以阿膠、元參之鹹寒,於其蘇子之溫降者,易以白前之寒降,惟旋覆、赭石二味來之易,亦即其理以對勘之,即其法以變用之。

白話文:

虛喘

治療疾病用藥,可以從中領悟到新的方法。唐立三治療他妹妹難產,妹妹以前就飽受難產之苦,他想起瘦胎飲(一種藥方,據說是為陽湖公主所製作的),認為服用此藥的人氣血必定充盈,消耗掉多餘的氣血使其平和,所以容易生產。但現在他妹妹體型肥胖,他知道她氣虛,又經常針灸、久坐,知道她氣血運行不暢,在懷孕五、六個月時,就用紫蘇飲加上補氣藥,連續服用十幾帖,順利生下男孩。同樣是難產,卻有虛實之分,補氣的藥方反而是從瘦胎方悟出來的。

另一個案例是張仲華,症狀是表熱四候(指發熱的四個階段),額頭汗如雨下,出汗時皮膚冰冷,汗止後則熱灼,脈象虛細,只有尺脈滑利,舌苔已淨。仔細分析脈症,不在三陽症(陽明、少陽、太陽)而在三陰症(少陰、厥陰、太陰)。參考仲景(張仲景)的「反發熱」論述,這是寒邪深入少陰陽明分,現在則是濕溫的餘邪流入少陰陰分,因此遵循這個原則,改變用藥方法,擬定補腎陰、泄腎邪的方劑,用熟地、枸杞等補益,用細辛、丹皮等瀉邪,一劑藥就痊癒了。這是從寒邪入腎的說法,推演到濕溫邪氣入腎的治療方法。

之前我診治王立群的嗣母,患有喘病,詢問病情後,確定是腎虛引起的喘息,而不是肺實引起的喘息。我查看之前的處方,是專科女醫師蔡小香所開,使用了鹹溫重鎮的藥物,很符合腎氣不納的治療方法,但是我想不通為什麼病人服藥後症狀反而加重,因為病人身形消瘦,尺脈還有數(脈搏跳動次數過快)。於是我明白了原因,就在原方中,將蛤蚧、杜仲等鹹溫的藥物,改用阿膠、元參等鹹寒的藥物;將蘇子等溫降的藥物,改用白前等寒降的藥物,只有旋覆花、赭石這兩種藥物沒有改變,也是根據藥物特性來調整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