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錦燧

《景景醫話》~ 醫談錄舊 (3)

回本書目錄

醫談錄舊 (3)

1. 環唇疔

《譚瀛》載杭城某富翁,好行善,一子七歲,環唇生七疔,痛徹心髓,症甚危殆,凡精岐黃者,皆羅致家中,商榷立方,卒無效。創且日甚,水漿不入,醫謝無能,相率辭去。翁愁思無策,坐待其斃而已。忽有嫗丐於門,聒求無厭,閽者呵之,翁聞,出責閽者,如言給媼。媼見翁淚承睫,詰知兒疾,曰「此名七星攢月,危症也。

惟十二歲內小兒所下蛔蟲百條,搗餅,疊敷之可治。」翁聞媼言,入諭於眾,比出延媼,不知所往。而所給之物固在,驚以為神。如媼言,懸格徵求,凡有小兒者,咸以藥下蛔蟲,爭獻求嘗,敷之果愈。

燧按:唇為脾胃之應,如無蛔蟲,以雞內金、知母為末,加五穀蟲共搗塗之亦可。

白話文:

杭州一位富翁,心地善良,他七歲的兒子患了環唇疔,七個疔瘡圍繞嘴唇生長,疼痛難忍,病情危急。許多有名的中醫都請到家中會診,商議治療方案,但都無效。孩子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吃喝不下,醫生們都束手無策,紛紛告辭。富翁憂心忡忡,只能等著孩子死去。

這時,一位老婦人來家門口乞討,不斷吵鬧,門房把她趕走。富翁聽到後,責備了門房,並給了老婦人施捨。老婦人看到富翁眼含熱淚,便詢問孩子病情。老婦人說:「這是叫做『七星攢月』的危症,只有用十二歲以下小孩的蛔蟲一百條,搗碎成餅狀敷在患處才能治癒。」富翁聽後,告訴了其他人,等再次去找老婦人時,卻不見蹤影,但老婦人給的藥物還在,富翁驚訝不已,覺得像是神蹟。

於是,富翁按照老婦人的話,四處尋找十二歲以下小孩的蛔蟲,許多人家都拿出蛔蟲來試用,敷藥後果然痊癒。

(注釋:嘴唇與脾胃相關。如果孩子沒有蛔蟲,可以用雞內金和知母研磨成粉末,再加入五穀蟲一起搗碎敷在患處。)

2. 實熱內伏

又載錢福耀,好善知醫,治疾不責謝,元旦山行,見兩叟坐地談醫,一叟蒼髯垂胸,一叟豐頤微髭,錢頓觸所好,拱手請教。蒼髯者笑曰「汝亦知醫耶?」對曰「然。」曰「醫有三審,汝知之乎?」曰「何謂三審?」曰「一審色,二審舌,三審脈。」凡為人治疾,先審面色,由色而辨五行,或宜相生,或宜相剋;次審舌,辨其枯潤;次審脈之浮沉遲數,以分表裡虛實,而決其風寒濕熱。三審既確,然後斟酌立方,百不失一。

汝第識吾言,神而明之,能事畢矣。錢頓首領教,請問兩叟姓名,微髭者指蒼髯者謂曰「此三國時華元化先生,予乃唐時孫思邈也。」錢大驚,知為遇仙,急僕伏叩首,及仰視,杳矣。

自是醫理日進,會太守有母,暑月患疾,衣重裘尚自惡寒,群醫金以熱劑投之,不效,延錢診治,觀病者兩顴赤,舌色黑燥,確係實熱內伏,攻去內熱,外邪自去,急命飽飲瓜汁,少選,泄去惡滯,儡然熟睡,寤後,汗出如雨,其疾良瘥。

白話文:

錢福耀,一位樂善好施、精通醫術且不求報酬的醫生,元旦登山時,遇見兩位老人在地談醫論道。一位老人鬍鬚蒼白垂胸,一位老人臉龐豐滿,略帶鬍鬚。錢福耀一見便上前請教。蒼髯老人笑問:「你也懂醫術嗎?」錢福耀回答:「是的。」老人說:「行醫有三審,你知道嗎?」錢福耀問:「什麼是三審?」老人答道:「一審面色,二審舌苔,三審脈象。」給病人治病,首先觀察面色,從面色辨別五行生剋;其次觀察舌苔,辨別其乾濕;再次診脈,辨別脈象的浮沉遲數,以此判斷表裡虛實,進而判斷病症是風寒濕熱。三審確定後,再斟酌開方,百發百中。你只要記住我的話,用心領會,就能醫術精湛。

錢福耀拜謝後,詢問兩位老人的姓名,留著短鬍子的老人指著蒼髯老人說:「這位是三國時的華佗先生,我是唐朝的孫思邈。」錢福耀大吃一驚,知道自己遇見了神仙,急忙跪拜叩首,抬頭再看,兩位老人已不見蹤影。

從此,錢福耀的醫術日益精進。後來,太守的母親在盛夏患病,穿著厚重的裘衣還覺得寒冷,許多醫生都用溫熱的藥物治療,卻無效。於是請錢福耀診治。錢福耀觀察病人,發現其兩頰發紅,舌頭乾燥發黑,確診為實熱內伏,於是採取攻除內熱的治療方法,外邪自然會消失。他讓病人大量飲用西瓜汁,不久後,排出體內毒素,病人安然入睡,醒來後,渾身大汗,病就好了許多。

3. 虛寒中風

又載中丞某公,於中秋忽白睛上泛,驟然倒地,手足攣搐,多醫相視,不敢立方,錢見某公面白微青,舌白而潤,意中秋金氣得令,涼風乘虛而入,引動內風,症屬虛寒,治宜扶火泄金,培土製木,遂進參耆朮桂等藥,而疾頓愈。

白話文:

某位中丞大人在中秋節突然眼白泛白,接著就倒地,手腳抽搐。許多醫生診治後,不敢立刻開藥。錢某人看到這位大人面色蒼白略帶青色,舌頭白而濕潤,認為是中秋時節金氣當令,涼風乘虛而入,引發內風,症狀屬於虛寒證。因此,應該採用溫補陽氣、瀉去金氣、培補脾土、抑制肝木的治療方法,於是給他服用人參、黃耆、白朮、桂枝等藥物,病情很快就痊癒了。

4.

東軒主人《述異記》載:楚武昌府漢陽門內,舊有陳友諒廣積倉基,今皆為民治,康熙甲子年,有地中掘得黑米者,黑如漆,堅如石,炒之即松,研為末,治膈症如神。臨海教諭吳牖丹在楚親見言之。

白話文:

湖北武昌府漢陽門內,以前是陳友諒的糧倉舊址,現在都成了民宅。康熙甲子年(西元1684年),有人在地底下挖到一種黑米,顏色像漆一樣黑,硬如石頭,炒熟後就變鬆軟了,磨成粉末,治療膈症(呃逆、胃部不適等)效果奇佳。在湖北的臨海教諭吳牖丹親眼見證並親口說起這件事。

5. 失明

祖臺之《志怪錄》載:吳中書郎盛衝至孝,母王氏失明,沖暫行動婢食母,婢乃以蠐螬齏食之,王氏甚美,然非魚肉,母謂沖曰,汝試問之,既而問婢,服實見蠐螬。沖抱母慟哭,而目立開。《本草經》曰:「蠐螬一名蟦齊,主治血瘴。」

白話文:

吳郡的書郎盛衝非常孝順,他母親王氏失明了。盛衝暫時讓婢女照顧母親的飲食起居,婢女卻用蠐螬做成的醬料給王氏吃。王氏覺得味道很好,但不知道那是什麼,便告訴盛衝,讓他去問婢女。盛衝問了婢女之後,才知道那是蠐螬做的。盛衝抱著母親痛哭,沒想到母親的眼睛竟然立刻就復明了。《本草經》記載:「蠐螬,又名蟦齊,可以治療血瘴。」

6.

《時報》載凌頌和《患痘須知》九條云:

一痘發五六日痘當出齊,看是否出齊,以腳心為驗,腳心有痘則出齊矣。然痘稀少者亦不拘此,總以邪熱退而痘為出齊矣。若一發便出齊者,勢必重也。

一先發驚而後發痘者多安,先發痘而後發驚者多危,名曰驚痘。

一用手揩摩面頰如紅隨手轉白,白隨轉紅,謂之血活可治,如揩之不白舉之不紅,謂之血枯,雖疏難治。

一痘未開盤而頭面先腫,此元氣大虛,名為虛腫,非起脹也,其痘不能起脹,宜大補元氣,腫自消而脹自起,若痘已回而腫不消,是元氣大虛,不能攝毒盡化為漿,餘毒留於肌膚之間所致。

一痘從正額兩顴先見者多順,人中、口鼻先見者多險,或口唇、目胞先浮腫者,此脾胃受毒尤險,太陽頤腮耳先見者多逆,其不能先見於上部而反見於下部者,亦元氣不振耳,其起漿收痂亦回。

一諸處痘不起,惟面部及臀上痘有漿起綻者可治。有面部痘好,惟鼻上無痘,或有痘不出綻行漿者皆難治。四肢有漿惟身面無漿者難治。全身痘漿灌足,惟面上不行漿者死。全身痘色紅活,惟面部焦估者難治。周身痘好,惟兩足膝下全無者凶。若面半以上稠密灰滯,而面半以下勻明綻澤者,名云掩天庭難治。

抑諸處出齊勻朗紅潤,而腰間稠密灰滯作痛者,名纏腰,此毒滯千陰,不能成漿,九日危,遲則不過十一日也。

一痘色紫中帶黑焦枯者,乃純陽無陰之症,其人必口乾畏寒、小便短大便結,宜清火解毒,但得灌漿,猶望生活。

一顆粒疏綻,根盤紅潤,精神爽健,二便如常,吉痘也,勿藥有喜。

一痘中有紫黑乾硬、暴脹獨大,腳無紅暈或疼或不疼者,即痘疔也,痘疔能閉諸毒,未齊有疔則諸痘不能出;既齊有疔則諸痘不能起脹;行漿時有疔則諸痘必致倒陷,故初出時見有紫黑獨大之點,恐其成疔,即宜以銀針挑破,吸盡毒血,然後以拔疔散敷之,次日復看,若再硬脹,仍然刺破,以前藥敷之,必轉紅活方可已也;若針挑不動,手捻有核,則成疔矣,須用針從四邊刳開,以小鉗鉗出,其形如疔,有寸許長,拔去其疔,仍以前藥敷瘡口,乃可無虞。

又四肢有痘,慘暗堅硬而甚痛,或外無痘而內有核作痛者,亦痘疔也,宜以艾火燒之即愈,或以燈火烙之亦效。若不急治,則此粒痘深陷穿筋透髓而爛見骨,甚可畏也。又天庭有黑點,心窩舌上必有疔;地角有黑點,陰囊陰戶必有疔;兩顴有黑點,兩腋必有疔;準頭有黑點,四肢必有疔,此觀顯可知其隱,又不可不詳也。又痘大色黃如金者,名賊痘,大而黑者為痘疔,當以銀針挑破吸盡毒血,拔疔散敷之。

附拔疔散方:水飛明雄黃二錢,胭脂粒五錢,無則胭脂膏亦可,共為細末。凡遇痘疔、賊痘刺出黑血,敷之立能上痛,神效。儻舌上痘疔,用銅綠、銀硃、硃砂、雄黃、人中白等分,共研勻探之。

白話文:

《時報》記載凌頌和的《患痘須知》九條如下:

  1. 痘疹發出五六天后,痘痘應該長齊。判斷是否長齊,可以觀察腳心,腳心有痘疹則表示長齊了。但痘疹稀少者則不在此限,總之,邪熱退去,痘疹長齊即可。如果剛發病就長齊了,病情必然嚴重。

  2. 先發驚厥後發痘疹者多半安穩,先發痘疹後發驚厥者多半危險,稱為「驚痘」。

  3. 用手輕輕擦拭面頰,如果紅腫隨手移動而變白,白腫隨移動又變紅,表示血液循環良好,可以治療;如果擦拭後不變白,抬起後也不變紅,表示血液循環不良,即使治療也難以痊癒。

  4. 痘疹尚未出現膿皰,頭面卻先腫脹,這是元氣大虛的表現,稱為「虛腫」,不是起脹。痘疹無法起脹,應該大補元氣,腫脹就會自然消退,痘疹也會自然起脹。如果痘疹已經消退而腫脹不消,這是元氣大虛,無法將毒素完全化為膿液,殘餘毒素留在肌膚之間造成的。

  5. 痘疹先從前額、兩顴出現者多半順利,人中、口鼻先出現者多半危險;或者口唇、眼瞼先浮腫,這是脾胃受毒,尤其危險;太陽穴、頷下、耳後先出現者多半病情逆轉;痘疹不能先從上部出現而先從下部出現者,也是元氣不足,其起漿、收痂也會逆轉。

  6. 各處痘疹都沒有出現,只有面部和臀部痘疹有膿液出現並破裂者可以治療。面部痘疹良好,唯獨鼻子上沒有痘疹,或有痘疹但不破裂、不流膿者都難以治療。四肢有膿液,但面部沒有膿液者難以治療。全身痘疹膿液充足,唯獨面部沒有膿液者會死亡。全身痘疹顏色紅潤,唯獨面部焦黑者難以治療。周身痘疹良好,唯獨雙足膝蓋以下完全沒有痘疹者凶險。如果面部上半部分痘疹密集、灰暗、滯澀,而面部下半部分痘疹均勻、明亮、濕潤者,稱為「掩天庭」,難以治療。

  7. 各處痘疹都長齊,顏色均勻、明亮、紅潤,但腰部痘疹密集、灰暗、滯澀並疼痛者,稱為「纏腰」,這是毒素滯留在下腹部,不能化膿,九日內危殆,遲則不過十一日。

  8. 痘疹顏色紫中帶黑、焦黑枯萎者,是純陽無陰的症狀,患者必然口乾、畏寒、小便少、大便祕結,應該清熱解毒,只要能化膿,仍有生存希望。

  9. 痘疹顆粒疏鬆、破裂,根部紅潤,精神爽朗,大小便正常,是吉利的痘疹,不必用藥,可喜可賀。

痘疹中出現紫黑、乾燥、堅硬、突然腫脹、特別大的痘疹,腳部沒有紅暈,或疼痛或不疼痛者,就是痘疔。痘疔能阻礙其他毒素排出:痘疹未長齊有痘疔,則其他痘疹不能長出;痘疹長齊有痘疔,則其他痘疹不能起脹;痘疹化膿時有痘疔,則其他痘疹必然凹陷。所以,剛開始出現紫黑、特別大的痘疹時,就要擔心其會形成痘疔,應立即用銀針挑破,吸盡毒血,然後敷上拔疔散,第二天再觀察。如果仍然堅硬腫脹,再次刺破,敷上藥,必須轉為紅潤活潑才能痊癒;如果針挑不動,用手捏有硬核,那就是已經形成痘疔了,必須用針從四邊剖開,用小鉗夾出,形狀像疔,長度約一寸,拔掉痘疔後,仍用之前的藥敷在傷口上,就沒有危險了。

另外,四肢有痘疹,顏色暗淡、堅硬且疼痛,或體表沒有痘疹但體內有硬核且疼痛者,也是痘疔,應該用艾火燒灼或燈火烙灼,就能痊癒。如果不立即治療,這個痘疹會深入肌膚,穿透筋骨、髓液而潰爛見骨,非常危險。此外,前額有黑點,心窩和舌頭上必然有痘疔;下巴有黑點,陰囊或陰部必然有痘疔;兩顴有黑點,兩腋必然有痘疔;鼻尖有黑點,四肢必然有痘疔。這可以根據明顯的症狀推斷隱藏的症狀,不可不詳細觀察。另外,痘疹很大,顏色黃如金者,稱為賊痘;痘疹很大且黑色者為痘疔,應該用銀針挑破,吸盡毒血,敷上拔疔散。

附:拔疔散方:水飛明雄黃二錢,胭脂粒五錢(沒有胭脂粒可用胭脂膏代替),研成細末。凡遇到痘疔、賊痘,刺出血後,敷上此藥,立即止痛,效果神奇。如果舌頭上長痘疔,用銅綠、銀朱、硃砂、雄黃、人中白等分,研磨均勻後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