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錦燧

《景景醫話》~ 醫談錄舊 (4)

回本書目錄

醫談錄舊 (4)

1. 食鴨成癥

宋·劉敬叔《異苑》載:元嘉中章安有人噉鴨肉,乃成瘕病,胸滿面赤,不得飲食,醫令服秫術□,須臾煩悶,吐一鴨雛,身啄翅皆已成就,惟左腳故綴昔所食肉,病遂獲瘥。

白話文:

宋朝時,劉敬叔在他的書《異苑》中記載:在元嘉年間,章安有個人吃了鴨肉後,患上了瘕病,症狀是胸部脹滿、臉色發紅,無法正常飲食。後來醫生讓他服用秫術這味藥,不久後他感到煩悶,接著嘔出了一隻小鴨子,這隻小鴨的身體、喙和翅膀都已經形成,只是左腳還連著當初吃的鴨肉,從此這個人的病就好了。

2. 發癥

又載有人誤吞發,便得病,但欲咽豬脂,張口時,見喉中有一頭出受膏,乃取小鉤為餌,而引得一物,長三尺余,其形似蛇,而悉是豬脂,懸於屋間,旬日融盡,惟發在焉。

白話文:

又记载有人不小心吞下了头发,因此生病,但他总是想吞咽猪油。张开嘴时,看见喉咙里有一个头伸出来接受猪油,于是用一个小钩子作为诱饵,勾出一个东西,长三尺多,形状像蛇,但全是猪油。将它悬挂在屋内,十天后全部融化了,只剩下头发。

3. 中痰

明·鄭仲夔胄師《耳新》載:嚴分宜朝退,忽暴疾,家人救不醒,京師名醫延請略遍,而眼藥都不少效,舉家惶惶,且欲議後事。有彭孔者,善醫而甚無名,聞而自薦,入視,修一劑,謂分宜夫人曰:「飲此,當嘔出多痰,痰去,至夜半方醒,明晨可全無事。若吾來遲,即無濟矣。

」諸醫咸目笑之。煎服,有頃果嘔痰數升,再服復睡去,至三更,忽能言,次日遂愈。孔由是知名,大為分宜用事。

燧按:名公巨卿,信虛喜補,醫家以逢迎以卸責,雖見症確鑿,不敢放手用攻,比比皆是,可慨也。

白話文:

明朝鄭仲夔胄師所著《耳新》中記載:嚴分宜夫人早晨突然暴病,家人急救卻無法使其醒來。京師名醫都被請遍了,然而各種眼藥都無效,家中上下惶恐不安,甚至開始討論後事。

這時,有一位名叫彭孔的醫生,醫術精湛卻名不見經傳,聽聞此事便主動前來,為分宜夫人診斷後,開了一劑藥,對分宜夫人說:「喝下這藥,會吐出很多痰,痰吐乾淨後,到半夜就會醒來,明天早上就會完全康復。如果我來晚了,就無能為力了。」

其他醫生都嘲笑彭孔。然而分宜夫人喝下藥後,不久果然吐出數升的痰,再次服用後又睡去,到三更時分,突然能說話,第二天便痊癒了。彭孔因此名聲大噪,也得到嚴分宜的重用。

作者感嘆:名門望族往往迷信虛寒補益之法,醫生則以迎合患者意願來逃避責任,即使遇到症狀明確的疾病,也不敢大膽用攻伐之法,這種現象比比皆是,令人感慨。

4. 脾疾

禾水包公剡汝輯《南中紀聞》載:靖州南二十里飛山砦,相傳為元末朱都督屯兵之所,牆礫間時有米粒,色微黑而不腐,云是朱公所遺兵糧,遊客謁神祠,取輒得之,至今尚有,服之可療脾疾。此亦一段奇蹟。聞衡山有仙人糧,斯其彷彿歟。

燧按:相傳黑米能治膈症,治脾胃也頗有理在。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記載的是關於靖州飛山砦的一段奇聞。

《南中紀聞》一書中記載,靖州城南二十里處的飛山砦,相傳是元末朱都督駐軍的地方。據說,砦中的牆壁縫隙中時常會出現米粒,顏色微微發黑,卻不會腐爛。當地人說這是朱公留下的軍糧。遊客到神祠祭拜時,常常能取到這些米粒,至今仍有。據說食用這些米粒可以治療脾胃疾病。

這真是個奇蹟!聽說衡山有“仙人糧”,這是不是和飛山砦的米粒有點相似呢?

燧按:據說黑米能治膈症,用於治療脾胃疾病也頗有道理。

5. 猘犬傷

華亭陳繼儒《群碎錄》載:《左傳》云:國狗之瘛無不噬也。杜預注云:「瘛狂犬也。今云猘犬。」《宋書》云:「張收為猘犬所傷,食蝦膜膾而愈。」又椎碎杏仁納傷處即愈。

白話文:

華亭的陳繼儒在他的《群碎錄》中記載:《左傳》裡提到,患有瘋病的狗無不會咬人。杜預在註解中說:「患有瘋病的狗就是現在所說的狂犬。」《宋書》中有記載,張收被狂犬咬傷後,吃了蝦膜膾就痊愈了。另外,還可以將碾碎的杏仁放入傷口處,傷口就會好。

6. 邪祟交合

□李王枕甫逋肱《蚓庵瑣語》載:新安程孝廉名光□字奕先,奉呂祖甚虔,忽有黑氣入裩中,似覺婦人之陰,一接而精大泄,符藥不靈。一日遇一道人,教具佩麝香可愈。初佩不多,未驗,後佩兩餘,其祟遂絕。

白話文:

《蚓庵瑣語》裡記載:新安的程孝廉,名叫程光,字奕先,他非常虔誠地供奉呂祖。有一天,忽然有黑氣進入他的褲子中,感覺像是有婦人的私處接觸,一下子精液大量流失,用了符咒和藥物都沒有效果。後來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道人,道人告訴他佩戴麝香可以治療。起初他佩戴的量不多,沒有見效,之後增加到兩餘,那種困擾就消失了。

7.

吳江鈕玉樵誘《觚𪒟》載:武昌小南門外獻花寺僧自究病噎,百藥不效,臨歿,謂其徒曰「我毒〔獨〕罹此患,胸臆必有物為祟,逝後剖去殮我,我感之入地矣。」其徒如教,得一骨如簪,收置經案,久相傳示。閱歲,適有戎帥寓寺,從者殺鵝,未斷其喉,偶見此骨,取以挑刺,鵝血噴發,而骨遂消滅。自究之徒亦病噎,因悟鵝血可治,數飲遂愈。

遍以此方授人,無不驗者。

燧按:蘇恭謂鵝毛灰治噎,不獨血也。

白話文:

吳江鈕玉樵《觚𪒟》記載:

武昌城南門外獻花寺的一位僧人,患了噎食症,百般醫治都無效。臨死之前,他對弟子說:「我獨自罹患此病,胸臆中必定有異物作祟,我死後,請剖開我的身體,將異物取出埋葬我,我感激你們,會入土為安。」

他的弟子遵照遺囑,從僧人的胸腔裡取出了一根像簪子一樣的骨頭,並將它放在經案上,代代相傳。

過了許多年,一位戎帥恰巧住進這座寺院。他的隨從宰殺一隻鵝,未曾斷其喉,偶然間看到那根骨頭,便拿它來挑刺。這時,鵝血噴出,骨頭也隨之消失無蹤。

那位僧人的弟子也患了噎食症,他因此悟出鵝血可以治病,連續喝了幾次之後,便痊癒了。

他將這個方法廣泛傳授給其他人,無不應驗。

燧按:蘇恭認為鵝毛灰可以治療噎食症,不只是鵝血而已。

8. 龜癥 產

明·楊循吉《蓬軒吳記》載:葛可久國初名醫,有奇驗。一人患腹疼,延葛治,葛視之,謂其家曰「腹有肉龜,俟熟睡吾針之,勿令患者知,知則龜藏矣。」患者問故,家人誑曰「醫云寒氣凝結,多飲釀酒自散耳。」患者乃引筋劇飲,沉酣而臥,家人亟報葛,葛診其脈,以針刺其腹,患者驚寤,界以藥,須臾,有物下,儼如龜,厥首有穴,蓋針所中也,病遂愈。

又一鄰婦娠將娩,氣上逆,痛不可忍,就葛視,葛見之,遽以掌擊案,厲聲大叱,婦驚,產一子。葛慰曰「向見爾色青氣逆,是腹中兒上攻,少緩不可救矣。猝然被驚,故即產也。」其神驗如此。

燧按:三尸為患,亦不能明告患者何病何藥,告則其蟲避不飲藥矣。又驚則氣下,

故葛之治二病如此。

白話文:

明朝楊循吉在《蓬軒吳記》中記載:葛可久,國初名醫,醫術精湛,有許多奇異的醫案。

有一個人患了腹痛,請葛可久診治。葛可久查看後,對病人家屬說:「病人腹中有一隻肉龜,等到他熟睡時,我再用針刺它,不要讓病人知道,如果他知道就會藏起來了。」病人好奇地詢問原因,家屬就騙他說:「醫生說這是寒氣凝結,多喝釀酒就能自行散去。」病人於是強忍疼痛,大口喝酒,喝得酩酊大醉,沉沉睡去。家屬趕緊通知葛可久,葛可久診脈後,用針刺病人腹部。病人被驚醒,葛可久隨即給他服藥,不一會兒,便有一物從病人體內排出,形狀像一隻龜,頭部有一個洞,正是針刺的部位,病人的腹痛也隨之痊癒了。

又有一位鄰居婦女懷孕即將臨盆,氣逆上攻,疼痛難忍,請葛可久診治。葛可久一看,馬上用掌拍打桌子,厲聲大喝一聲,婦女嚇了一跳,便生下了一個兒子。葛可久安慰她說:「剛才我看你面色青紫,氣逆上攻,這是腹中孩子向上衝擊,再耽誤片刻就沒辦法了。突然被你嚇了一跳,所以才順利生產。」葛可久的醫術如此神奇,令人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