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景醫話》~ 醫談錄舊 (2)
醫談錄舊 (2)
1. 浮腫
毛又云:「癸丑寓鄉,有舵工子,夏患瘡癢,醫投苦寒之品,至秋漸至浮腫,繼延幼科,更進利導,腫勢日甚,病及半年,僅存一息,絕食已二日矣。或謂余知醫,其父遂踵門求治。
余鑑其誠,往視,腫勢已甚,面目幾不可辨,脈亦無從據按,因思病久必虛,且多服寒涼,脾土益衰,而及於腎,腎水泛溢,三焦停滯,水滲皮膚,注於肌肉,水盈則氣促而欲脫,擬急進獨參湯以助肺氣,蓋肺主一身氣化,且有金水相生之義也,時鄉間無以覓參,乃以仙居術一兩,令濃煎,盡一器服之,喉間痰聲覺漸退,於是特進六君〔子湯〕,重用參朮,甫半月而腫盡消。此二症皆以平淡取效,可見方不在奇,在用之得當耳。
白話文:
浮腫
毛某說:「癸丑年我在鄉下居住時,有個船工的兒子夏天患了瘡瘍搔癢,醫生用苦寒的藥物治療,到了秋天病情漸漸發展成浮腫,後來又找了小兒科醫生,繼續使用利水導下的方法,腫脹的情況日益嚴重,病了半年,只剩下一口氣,已經絕食兩天了。有人說我知道醫術,他父親於是來我家求治。
我見他如此誠懇,便去查看,腫脹已經非常嚴重,面目幾乎辨認不清,脈象也無法診斷,我想病情拖久了必然氣血虛弱,而且服用很多寒涼藥物,脾土更加衰弱,影響到腎臟,腎水泛溢,三焦阻塞,水分滲入皮膚,積聚在肌肉中,水分過多就會氣喘欲絕,我決定馬上用獨參湯來扶助肺氣,因為肺主一身氣化,而且金水相生。當時鄉下找不到人參,就用仙居術一兩,濃煎後讓他全部喝下,喉嚨裡的痰聲明顯減輕,於是又給他服用加重人參白朮的六君子湯,不到半個月,腫脹就完全消退了。這兩個病例都是用平和的藥物取得了療效,可見方劑不在於奇特,而在於用藥得當。」
2. 霍亂吐瀉
毛又云:夏令暑熱炎蒸,濕濁上騰,人在蒸淫熱迫中,設或正氣不足,最易感病,矧南方地卑氣薄。更多中痧吐瀉之症,推其致病之原,或過於貪涼,風寒外受,或困於行路,暑濕相干,或口腹不慎,為冷膩所滯,或飲食不節,使輸化失宜,或感時行疫癘之邪,或觸穢惡不正之氣,皆能致脾土不運,陰陽反戾,升降失司,卒然腹痛,上下奔迫,四肢厥冷,吐瀉並作,津液頓亡,則宗筋失養,故足攣筋縮,先起兩腿,或見四肢,名曰霍亂轉筋,生死瞬息。年來此症大行,我色地窄人稠,互相傳染,甚有一家數人,同時告斃,深可畏也。
茲故不揣鄙陋,爰擬一方,名曰聖治,入夏可預合備用,如遇疫癘時行,痧暑並觸,或感穢,或入病家心懷疑慮,胸覺痞悶時,藉以一丸入口,以解穢卻邪,勿亂其氣。方用正號仙居野術,烘燥勿令焦黑二兩,真川厚朴二兩,白檀香研細末一兩,真降香研細末一兩,新會皮用鹽水炒二兩,以上五味,再同研為極細末,以廣蕾香六兩煎濃湯,泛丸如大黃豆大,每眼二三丸,細嚼和津嚥下。
按術味甘能和脾,苦能燥濕,定中止嘔,扶正卻邪,開胃氣以除積飲,故用以為君;樸苦辛能瀉實而化濕,平胃調中,消痰行水,兼治瀉痢嘔惡;陳皮為脾肺氣分之藥,能快膈導滯,宣通五臟並可除寒散表,故用此二味為臣;檀香調脾利膈,正氣驅邪;降香能闢穢惡怪異之氣,故用為佐使;藿香稟清和芬芳之氣,為達脾肺之要藥,氣機通暢,則邪逆自定,故用為引,其曰聖治者,以聖人有治病治未病之旨,蓋思患預防,莫若眼藥於未病之先,使輕者解散,而重者化輕,未必非卻病養生之一助云。
白話文:
霍亂吐瀉
盛夏酷暑,濕熱之氣上升,體質虛弱的人最易染病,南方地區尤其容易發生這種情況。許多人出現中暑吐瀉的症狀,其病因可能是貪涼受寒,或旅途勞累導致暑濕交侵,或飲食不潔,吃了寒涼生冷的食物,或飲食無度,導致消化功能紊亂,或感染流行疫病,或接觸污穢之氣,這些都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陰陽失衡,升降紊亂,突然腹痛,腹瀉嘔吐,四肢冰冷,體液大量流失,導致肌肉痙攣,腿部先抽搐,甚至全身抽搐,這就是霍亂轉筋,病情危急,生死攸關。近年來這種疾病流行甚廣,人口稠密,互相傳染,甚至一家數人同時死亡,令人恐懼。
因此,我斗膽獻上一方,名為「聖治方」,夏季可預先準備,若遇上疫病流行、中暑或接觸污穢之物,或進入疫病患者家中感到心慌意亂、胸悶時,服用一丸即可解毒驅邪,調和氣血。此方用烘乾的仙居野術(勿烤焦)二兩、川厚朴二兩、白檀香粉一兩、真降香粉一兩、鹽水炒製的新會陳皮二兩,將以上五味研磨成極細粉末,用廣藿香六兩煎成濃湯,製成如黃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三丸,細嚼慢咽。
野術味甘能和脾,苦能燥濕,止嘔止瀉,扶正祛邪,開胃除積;厚朴苦辛,能瀉實化濕,和胃調中,消痰利水,兼治瀉痢嘔惡;陳皮是脾肺之藥,能消食導滯,宣通五臟,並能除寒散表;檀香調和脾胃,驅邪扶正;降香能辟除污穢之氣;藿香清香芬芳,是通達脾肺的要藥,氣機通暢,邪氣自然消除。故名為「聖治方」,取自聖人治病與預防疾病的理念,意在預防勝於治療,及時服用,輕者可迅速痊癒,重者也可減輕病情,對預防疾病、養生保健大有裨益。
3. 生螺鯁喉
《譚瀛》載富翁某,中年舉一雄,甫周碎,忽終日啼哭,滴乳不食,舉家憂惶,延多醫商治,籌商立方,藥不下咽,柬手無策,次第散去,中有某醫,素專治小兒,其術甚精,再三諦視指紋,知兒固無病,竊希厚酬,獨留不去,而展轉思維,卒不喻其啼哭不乳之故,偶遊後園,見乳姆於荷池為兒洗灌衣袴,蓬頭悲泣,問其何泣之哀,答曰「妾一家老幼不下十口,皆賴妾在此乳兒,得不凍餒,今兒疾不治,一家斷難存活,那得不哭。
」醫聞是乳姆,其心忽動,乃曰「我醫也,再四諦視指紋,兒實無病,但不喻其啼哭不乳之故,汝若知之,可悉告我,我當設法治之。若是則汝家溫飽,我亦得厚酬矣,未審汝知之否?」乳姆聞之,惶遽投地,悄語之曰「先生必秘勿告翁,妾乃敢言。」醫曰「諾。
」乃曰「前日抱兒戲池畔,兒掬石上生螺,納諸口中,妾急以指掬之,已鯁喉際,從此啼哭,滴乳不食,此致病之由,惟妾一人知之,先生未審果能治之否?」醫撫掌笑曰「得之矣。」見翁,笑賀曰「頃思得一良法,疾可立愈。」囑翁速購肥鴨百頭,繩系其足而倒懸之,以盎承鴨嘴所流□(涎)沫若干,用銚頻挹注兒口中,不炊許時,兒啼哭頓止,且以手索乳哺矣。
白話文:
一位富翁的兒子,剛滿週歲,突然整天哭鬧,不吃奶,家人十分著急,找了很多醫生治療,但藥物都無法下嚥,醫生們束手無策,陸續離去。其中一位專治小兒疾病的醫生,仔細觀察孩子的指紋,發現孩子並無大病,卻因為能得到豐厚的報酬而留下來。他百思不得其解,為何孩子哭鬧不吃奶。
偶然間,他在後花園看到孩子的奶媽在荷花池邊洗孩子的衣物,蓬頭垢面地哭泣。醫生詢問原因,奶媽悲痛地說,她一家十幾口人,全靠幫富翁家餵奶糊口,如果孩子病不好,全家都會活不下去。
醫生聽到這番話,靈機一動,再次仔細觀察孩子的指紋,確認孩子並無疾病,只是不知道哭鬧不吃奶的原因。他向奶媽詢問真相,並承諾如果治好孩子,奶媽一家就能溫飽,他也能得到豐厚的報酬。奶媽在醫生保證保密的情況下,偷偷告訴醫生,前幾天,她抱著孩子在池邊玩耍時,孩子撿起池塘邊的螺,放進嘴裡,她急忙用手指摳出來,但螺卻卡在孩子的喉嚨裡,從此孩子就一直哭鬧不吃奶。
醫生聽後非常高興,他告訴富翁,自己找到了一個好辦法,可以立即治癒孩子的病。他讓富翁趕緊買一百隻肥鴨,用繩子綁住鴨子的腳倒掛起來,收集鴨嘴滴落的唾液,然後用小壺不斷地灌進孩子的嘴裡。不久之後,孩子停止哭鬧,並伸手要奶喝。
4. 轉女為男
天長宣鼎瘦梅《夜雨秋燈錄》載:吾鄉史苕媚明經,為人慷慨好施,老年望孫念切,子婦懷孕,未卜男女,時有精岐黃之道,不屑以醫名者,苕媚延診,其人曰「脈主得女,然吾翁之善,可迴天意,請竭吾術,使轉為男,以報知己。第陽莖須移一肢改造,得男必缺一肢,翁願之否?」苕媚詫曰「先生之學,素所敬佩,不意竟能化女為男,無已,請移其足趾,無礙觀瞻,更妙。」其人曰「不能。
上可移下,下不能移上。再三籌度,惟兩手小指無用,可以挪惜。」苕楣欣然諾謝,遂設爐煉藥,佩服兼行,及期,果產男孩,手僅八指,見客靦腆,宛若閨閣中人。
又載姑蘇有老翁,富而無嗣,僅生一女,及笄病篤,醫皆束手,聘名醫葉天士診之,笑曰:「是非病也。肯以若女為我女,且從我遊,百日後,還閣下以壯健者,如遲疑不決,是翁自殺之,死非正命,良可哀也。」翁詫曰:「誠如是,願以千金為壽。」天士攜歸,另潔密室選婢之美而豔者,使伴女宿,囑曰「此汝姑也,終身依依在是,順姑無違,稍有拂逆,致增其病,惟汝是問。
」於是日給藥餌,恆往□之,見女體漸壯,容漸舒,與婢情好日密,形影相隨,知事已遂,遽入其室,迫喝婢曰「汝與姑所作何事?我窺覘洞徹,必盡言之,如敢隱諱,將以刑求,毋自苦也。」婢視女而泣,女忸怩曰:「婢之伴我,翁之嚴命,如違應責,順何罪耶?」婢因曰:「是主陷奴耳。
以郎君偽稱義女,而使奴同衾枕,違既不敢,從又獲咎,使奴置身何地?」天士大笑曰「已順從姑耶,方為汝喜,豈汝責耶,速女改裝,去發而辮之,以藥展其弓足,衣冠履舄,居然男子。
延其父至,而告曰:「閣下以子為女,偽疾誑我,誤使義女伴之,今為其所亂,將如之何?」翁愕然,不解所謂,乃使兩人出拜,顧而大樂,願以婢為兒婦,與天士結為姻婭,往來無間。
《鄉□》曰:「變女為男之法,見於醫經,史以盛德而遇良醫,理所應得,無足怪者,惟葉所治之女,其醫經所載之五不男耶,名曰「天捷妬變半」。任沖不盛,宗筋不成曰天;值男即女,值女即男曰捷;男根不滿,似有似無曰妬;半月為男,半月為女曰變;雖有男根,不能交媾曰半。
此五等人,狀貌血氣,本具男形,惟任沖二脈不足,似男而不成其男,為父母者,誤以作女,年至十六,氣足神旺,陽事興矣,郁不得發,是以病篤,幸遇名醫,充以妙藥,誘以所欲,自然陽莖突出,不復女矣。吾意五不男中,除天閹外,皆可以藥救也。
白話文:
轉女為男
古代記載了兩個將女子變為男子的故事。第一個故事中,一位名叫史苕媚的士人,其子媳婦懷孕,想生男孩。一位精通岐黃之術的醫生診斷為女孩,但表示可以用方法使其變成男孩,條件是需要移去身體的一部分。史苕媚選擇移去小指。醫生施藥後,果然生下男孩,但男孩只有八根手指。
第二個故事中,一位富翁只有一位女兒,女兒及笄時病重,眾醫束手無策。名醫葉天士診斷後稱,並非疾病,而是五不男之一種。他提出,如果富翁願意將女兒「託付」給他,並與他一起生活百日,他就能將女兒治好。富翁答應後,葉天士將其女兒與一位貌美的婢女安排在同一房間,並讓婢女服侍她。一段時間後,富翁的女兒身體漸漸強壯,與婢女也產生了感情。葉天士便讓婢女與女兒發生性關係。事成之後,葉天士讓婢女女扮男裝,並告知富翁,富翁誤以為女兒與婢女私通,於是欣然將婢女許配給女兒。
最後,文章引用《鄉□》一書的記載,解釋了“五不男”的概念,即天、捷、妬、變、半五種生理情況,這些情況的男子,外表似女,但實際上具有男性生理特徵,只是因某些原因未能完全發育。只要用藥調理,就能使其轉變為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