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景醫話》~ 景景醫話 (10)
景景醫話 (10)
1. 肝氣為濕熱所遇 痘不化漿
虞師涅邃於醫而不行道,見滬上二醫之謬,著×××、×××是名醫而非庸醫辨,余因其於醫道有所稗益,故錄之。其辨云:
友人告余曰:「×××治許嫗,肝氣為濕熱所遏,理宜辛溫以舒肝鬱,苦寒以清濕熱。」某醫案云「木火內寄,脾胃受侮,升降失司,以致脅痛、痰多、神疲、嗜臥、苔黃,脈細弦滑數。」而藥則用旋覆花、海浮石、杏仁、象貝、杷葉等肺家藥為多,方案不符,未識何故?
陳君有女患痘,點已齊備而未化漿,考漿之不化,其因有二:一則毒氣熾盛,血燥而凝,不能運化成漿,法宜清血化毒;一則元氣虛弱,血寒而滯,亦不能運化成漿,法宜溫補內托。延×××診治,其案明云「痘點齊而漿未化」,乃藥則用〔皂〕角針、筍尖、大力子等攻透之品,亦方案不符,未識何故?余曰:「此其所以為名醫也。
」夫所謂名醫者,聯絡同道,互相標榜,延必厚值,出必高車,一病幸中,便侈然自譽,罔顧匿笑於旁觀,是不務其實而務其名也,吾故曰名醫也。至於庸者,平庸之謂,雖不能傑出尋常,而猶不至謬妄陋劣。其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莫明其所以然,故或愈或否,重為世詬,然何至自相矛盾,方案不符耶,是則若輩並不獲在平庸之列,吾故曰非庸醫也。夫夏桀殷紂,茶毒生靈,二醫殆其苗裔,故草管人命,以致於此。
僕將輯其謬方謬案,指摘駁辯,刊以問世,名之曰《伐罪編》,庶幾人知其謬,而枉死者鮮,當亦慈善之一端,雖然世俗驕奢,人心澆薄,天道福善而禍淫,水劫、火劫、兵劫、疫劫之未已,而更加以「醫劫」,是天意也,於二醫乎何尤?
白話文:
一位醫生虞師,對上海兩位醫生的錯誤診斷感到痛心,寫了一篇文章批評他們,文中也記錄了其他案例。作者認為這篇文章對醫學有所貢獻,所以記錄下來。
文章中提到一個案例:一位醫生治療一位許姓老婦,診斷為肝氣被濕熱阻礙,應該用辛溫藥疏通肝氣,苦寒藥清熱解濕。但這位醫生的處方卻用了許多治療肺部的藥物,例如旋覆花、海浮石、杏仁、象貝、枇杷葉等,與診斷並不相符。
另一個案例是一個女孩長痘,痘點已經長齊卻不化膿。作者分析,痘不化膿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毒氣太盛,血液乾燥凝滯,無法化膿,需要用清熱解毒的藥物;二是元氣不足,血液寒冷凝滯,也無法化膿,需要溫補的藥物。但一位醫生卻用皂角刺、筍尖、大力子等攻邪的藥物,與診斷同樣不相符。
作者認為,所謂的名醫,常常互相吹捧,收費昂貴,坐著豪車出診,只要治好一個病人就自吹自擂,不顧及旁人的看法,他們只注重名聲而非醫術。而庸醫則平庸無奇,雖然不能精湛,但也不會犯下明顯的錯誤。但這兩位醫生卻是自相矛盾,處方與診斷不符,甚至遠低於庸醫的水平。
作者打算將這兩位醫生的錯誤處方和病例整理成冊,公開批評,希望能減少因為他們的錯誤而枉死的人。作者認為,當今社會奢靡之風盛行,人心冷漠,加上天災人禍不斷,現在又出現了「醫劫」,這是天意,怪不得這兩位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