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香館醫話》~ 留香館醫話 (13)
留香館醫話 (13)
1. 留香館醫話
然醫亦有藉此卸責者,既無起死回生之能,免招庸醫殺人之謗,亦藏拙之一道也。
師巫邪術何知藥性,病家有向之乞仙方者,信口開河,兒戲人命。醫師竭力挽之,而不足師巫一言,敗之而有餘。有地方之責者,奈何聽其流毒社會耶?
治貧家之病易,治富室之病難,力食小民,請醫不易,非有大變不輕易也。富家則不然,病勢方張,急求速效,一劑無功,即易他醫,醫既數易,方亦多疑,議熱議涼,畏首畏尾,及起變波,議論蜂起,服藥打針,中西雜進,如是死者十人而九。金錢萬能,反以速死,可不戒哉!
病家請醫,必所素信,宜令一人獨任。倘請醫多人,言龐意雜,甲欲投涼,乙云宜熱,兩折其中,不寒不熱,此為疲藥,安能愈疾?效則居功,不效卸責。更有一般非族即戚,指東話西,假充明白,不問病情,徒議藥力。醫非老練,必亂心曲,動而招尤,不如謝絕。
治病要仗精神,倘醫師身體欠佳,或有心事,切勿應診。倘病者尋常小恙,自有常軌,若遇險症,則精神既疲,心思不靈,用藥安能入級?不如早卸仔肩為妙。
無病眼藥,久而增氣,偏勝致患;諱疾忌醫,邪必深入,久延痼疾,二者皆非也。藥者所以補偏救弊也,病來則藥,病去則已,不必多服,以傷胃氣。病後當以飲食調養,飲食者,無上之妙藥也,世有終身不服藥而無病者;寧有終身服藥,不進飲食,可以生存者乎?此亦可以悟其故矣。
內外俱實者,責其實;內外俱虛者,調其中;內虛外實者,責其實;內實外虛者,責其實。責其實者,汗之、下之也;調其中者,扶土蘇胃,培後天資生之本也。
煎藥之法,上焦表散之劑,取氣不取味,宜略煎;中下焦藥,取味不取氣,宜濃煎。經所謂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者,即形容其意也。此等文字無書不載,無人不談,而醫師往往忽略,臨時忘囑,以致治不見效,反疑藥誤,其實煎未合法也。天下事有視若細微,實關重要者,此類是也。
煎藥宜炭火,鄉農往往以梗柴煎之,火烈而水易干,藥性反不易出也,即表散劑亦非所宜,近更有用洋爐子者,便則便矣,其如藥性難出何!
用藥有引子,或引入某經,或引之透表,亦似細微而關重要者。凡植物萌芽皆有透發之能,取其意也,如新荷、蘆苟、二青、稻葉等是。凡花露俱涼而能散,以取露之法,賴蒸氣上騰,下滴為露,有云騰致雨之意。西瓜翠衣治暑邪,以皮達皮,且合時令而同氣相應也。
制炒之法,或可取其和緩藥性,或取其互助功能,或為節制之師,或賴引導之力,皆有古法可宗。研調磨沖全其力也,先煎、後下合其性也。
有等藥夥不究病情,為人開方,或藥味多至二十餘品,或一方兼用三四古方,如行軍不知敵人之所在,多發幾路必有一遇。病家說病討藥,利其便宜,店中意在招徠,逢迎主顧,何其重金錢而輕生命耶!予願其有則改之,亦積德之一道也。
白話文:
留香館醫話
有些醫生藉此推卸責任,既沒有起死回生的本事,也免受庸醫殺人的指責,也是一種掩飾無能的方法。
巫師邪術哪懂藥性?病人向他們求仙方,他們信口雌黃,拿人命當兒戲。醫生盡力阻止,卻抵不過巫師的一句話,輕易就毀了治療。地方官員為何任其禍害社會呢?
治療窮人的病容易,治療富人的病難。窮人生活艱難,請醫生不容易,不是病情嚴重不會輕易求醫。富人則不然,病情一發展就急著求速效,一劑藥沒效就換醫生,醫生換來換去,藥方也反覆不定,一会儿说要降温,一会儿说要升温,畏首畏尾,等到病情變化,議論紛紛,吃藥打針,中西醫一起上,這樣十個人里就有九個會死。錢萬能,反而導致快速死亡,不可不警惕啊!
病人請醫生,一定要找自己信任的,最好只讓一個人負責治療。如果請很多醫生,意見就雜亂無章,這個說要降温,那個說要升温,互相抵消,不寒不熱,藥效全無,怎麼能治好病?有效就搶功,無效就推卸責任。更有一些不是親戚就是朋友,指手畫腳,假裝懂醫,不問病情,只議論藥力。醫生如果不是經驗豐富,一定會心煩意亂,到處招惹是非,不如直接拒絕。
治病要靠精神,如果醫生身體不適,或有心事,就絕對不要接診。如果病人只是普通的小病,有固定的治療方法,但如果是危急重症,醫生精神疲憊,心思紊亂,用藥怎麼能對症?不如早點推辭為妙。
沒病亂吃藥,久了會導致氣血失衡,造成疾病;諱疾忌醫,病情就會加重,久而久之變成頑固的疾病,這兩種情況都不好。藥物是用來調整身體,平衡陰陽的,有病就吃藥,病好了就停,不必多吃,以免傷了脾胃。病後應該通過飲食調理,飲食是最好的藥物,世上有人終身不吃藥而無病;難道有人終身吃藥,不吃飯還能活嗎?這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內外皆實證,就要瀉實;內外皆虛證,就要調和陰陽;內虛外實證,就要瀉實;內實外虛證,就要瀉實。瀉實的方法,就是發汗或瀉下;調和陰陽的方法,就是補益脾胃,培補後天之本。
煎藥的方法,上焦表散的藥,要取藥氣不要取藥味,應該稍微煎一下;中下焦的藥,要取藥味不要取藥氣,應該煎濃一些。經書上說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就是形容這個意思。這些道理醫書上都有記載,人人都在說,但是醫生卻常常忽略,臨時忘記叮囑,導致治療無效,反而懷疑藥物錯誤,其實是煎藥方法不對。天下事情有些看似微不足道,卻關係重大,這類事情就是如此。
煎藥要用炭火,農村人常用柴火煎藥,火太猛,水容易乾,藥效反而不容易煎出來,即使是表散的藥也不適合。現在還有用洋爐子的,雖然方便,但藥效難以煎出。
用藥要有引經藥,或者引導藥物進入某個經絡,或者引導藥物透達肌表,這也看似微不足道,卻關係重大。凡是植物發芽都有向上生長的特性,就是取這個意思,像新荷葉、蘆葦芽、青蒿、稻葉等等。凡是花露都是清涼的,而且可以散邪,因為露水是水汽上升,凝結成露水而形成的,有雲氣上升而致雨的意思。西瓜皮治暑邪,是因為皮治皮,而且符合時令,同氣相應。
炮製藥物的方法,可以緩和藥性,或者增強藥效,或者控制藥力,或者引導藥力,都有古法可以遵循。研磨沖泡,充分發揮藥力;先煎後下,使藥物性相協調。
有些藥鋪不問病情就給人開方,藥物多達二十多味,或者一個方子就用三四個古方,就像打仗不知道敵人在哪裡,多派幾路兵馬,總有一路能碰到敵人。病人訴說病情求藥,圖便宜方便,藥鋪則一心招攬顧客,逢迎討好,真是重金錢而輕生命啊!我希望他們能改正,也是積德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