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香館醫話》~ 留香館醫話 (11)
留香館醫話 (11)
1. 留香館醫話
氣臌即單腹脹也,單單腹脹,倘無臍突、青筋等敗象,速投消補兼施、溫腎扶陽之劑,十可全八九,倘投破氣消導之劑,則無氣索矣。隔病亦名關格,謂內關外格食不得下也。其反胃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亦關格之漸也,不急治漸成隔,其病之樞在胃。肝木侮土,上撐嘔吐者,予每以椒梅理中治之多效,其破氣伐肝之品須慎用。
腹瀉有非痢非瀉,下如菸灰水者,不能納穀,死不治。嗜鴉片者曰煙漏,亦死。便血者大都痔血也,勿論糞前糞後,清血中濕熱可愈。木耳生於濕地,炒炭可以止血,用治痔血頗效。
淋濁小便必痛,頻通之,五苓、八正要藥也。或挾花柳毒者。須解毒。溲血者,將成血淋,予用虎杖散治愈多人。
肺癆將成未成,必有留邪,俟其發時,宣其邪,屢發而屢宣之,或可救。若不發時,雖搜其邪無益也。
病邪未淨而早補是謂關門捉賊,若不驅而出之,後患正多。在肺延為瘍病;痢則成休息痢;瘧早截則不久便發三陰瘧,有時愈時發,經二、三年之久者,正犯此病。
糞怪近時新有之病,良由黴雨之後,日蒸濕騰,桑田糞毒隨氣而上升,人往採桑,毒由足受,先發下腫,次乃上行,腹大面浮,終見咳嗽,一身盡黃,治之非易。方宜燥濕解毒之中加入煅皂礬末作丸,每日服之,可拔根。倘有人合就送人,其功非細。
呃忒(逆)一症,平人常有,非病也。由肺胃之氣為寒氣或冷飲所遏,冷氣欲入,熱氣欲出,互相牴觸故呃。呃連聲而作也,以熱湯大口頓飲之立己。其久病正虛而呃者,聲由丹田而上,其呃低而長,一聲之後良久再作,此大虛將脫也,不治,同道張君息呃,自投溫中散寒之劑不效,招予往診。其呃急促,連續不斷,知發於上焦。
問其病由,據述面西北風行急,路口吸寒氣,夜半口渴,又飲冷茶,遂呃。予云此肺氣為寒所襲,胃為冷飲所遏,肺胃之氣欲出,寒氣欲入,互相牴觸所致,宜開泄其肺。方用枇杷葉為君,佐以桔梗、香豉、象貝、牛蒡、鬱金、前胡等味略煎進之,呃驟減。越二日病轉甚,又相邀。
視其舌尖絳,液干,駭甚。視其方,自加五味、細辛、乾薑、麻黃等品,蓋誤投辛溫以傷液,五味以閉肺也。因再投原法,加入養液之品,堅囑勿改,未幾即痊。
痧子,溫熱病也。宜辛涼不宜辛溫,宜甘寒不宜苦寒,開手至終無甚變更,不過涼藥之進退視熱勢之程度而定耳。內實者,通其便;液虧者,養其液。凡西河柳、防風、荊芥、細辛、麻黃、白芷之類,皆在禁例,石膏亦須慎用,若用之必與薄荷同打。衣被戒暖,窗牖勿閉,乳食禁止。
方用銀翹散,舌尖絳加鮮地、鮮姘、沙參;舌燥者藕汁、蔗漿、地慄、蘆根、茅根、枇杷葉皆當用之品,橘絡、桔梗尤要。
白話文:
留香館醫話
單純腹脹,如果沒有肚臍突出、青筋等嚴重症狀,可以服用既能消腫又能補益,同時溫腎助陽的藥物,療效通常很好。如果服用破氣消導的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隔病,也就是關格,指的是食物無法消化,停留在腸胃。反胃,就是早晨吃下去的東西晚上吐出來,晚上吃下去的東西早晨吐出來,也是隔病的初期表現,不必急著治療,重點在調理胃部。肝氣犯脾,導致嘔吐,我通常用椒梅理中湯治療,效果很好,但破氣疏肝的藥物必須謹慎使用。
腹瀉,有一種既非痢疾也非普通腹瀉,大便像菸灰水一樣,而且無法進食,這種情況是治不好的。吸食鴉片成癮(煙漏),也會致死。便血大多是痔瘡出血,無論是便前便後出血,只要清除血中的濕熱就能痊癒。黑木耳生長在潮濕的地方,炒炭後可以止血,治療痔瘡出血效果很好。
淋濁,小便必定疼痛,而且頻尿,五苓散、八正散是主要的藥物。如果同時伴有性病,則需要解毒。尿血,將會發展成血尿,我用虎杖散治療過很多人,效果都很好。
肺癆初期,必定有邪氣滯留,等到它發作的時候,就要宣洩邪氣,邪氣發作就宣洩,如此反覆,或許可以治癒。如果邪氣沒有發作,即使想辦法驅除它也沒有用。
病情尚未痊癒就急於進補,就像關門捉賊一樣,如果沒有先把賊抓出來,後患無窮。肺部則會發展成肺癰;痢疾則會變成慢性痢疾;瘧疾如果早期就用藥阻止,不久就會變成三陰瘧,時好時發,持續兩三年,都是因為早期治療不當造成的。
糞怪是近來新出現的疾病,是因為黴雨過後,天氣炎熱潮濕,桑田中的糞毒隨著氣流上升,人們去採桑,毒氣從腳底侵入,首先腳部腫脹,然後向上蔓延,腹部膨脹,臉色浮腫,最後出現咳嗽,全身發黃,治療起來很困難。宜服用燥濕解毒的藥物,並加入煅皂礬末製成丸藥,每天服用,可以根治。如果有人合藥送給病人服用,效果更好。
呃逆,正常人也會偶爾發生,並非疾病。是由於肺胃之氣受到寒氣或冷飲的阻礙,寒氣想進入體內,熱氣想排出體內,互相抵觸而引起的。呃逆連續不斷,可以喝一大口熱湯,馬上就能緩解。如果是久病體虛引起的呃逆,聲音由丹田而上,聲音低沉而長,一次呃逆之後很久才會再次發生,這是大虛將亡的徵兆,不治療就會死亡。同道張君呃逆不止,服用溫中散寒的藥物無效,請我診治。他的呃逆急促,連續不斷,我知道是上焦引起的。
詢問病因,據他所述,西北風急,在路口吸入寒氣,半夜口渴,又喝了冷茶,於是就開始呃逆。我說這是肺氣受到寒氣的侵襲,胃受到冷飲的阻礙,肺胃之氣想要排出,寒氣想要進入,互相抵觸造成的,應該疏泄肺氣。處方用枇杷葉為主藥,輔以桔梗、香豉、象貝、牛蒡、鬱金、前胡等藥煎服,呃逆很快減輕。過了兩天,病情加重,他又請我診治。
我看他的舌尖紅絳,舌苔乾燥,非常驚訝。看他自己加的藥方,自己加了五味子、細辛、乾薑、麻黃等藥,這是錯誤地使用了辛溫藥,傷了津液,五味子還會閉塞肺氣。於是再次使用原方,加入養陰的藥物,嚴格囑咐他不要更改,不久就好了。
痧子,是一種溫熱病。應該用辛涼藥,不能用辛溫藥,應該用甘寒藥,不能用苦寒藥,治療過程中基本沒有太大變化,只是根據病情輕重調整藥物的劑量。內實者,要通便;津液不足者,要養陰。凡是西河柳、防風、荊芥、細辛、麻黃、白芷等藥物,都禁止使用,石膏也要謹慎使用,如果使用,必須與薄荷一起服用。衣被不要太暖,窗戶不要關得太嚴,禁止食用乳製品。
處方用銀翹散,舌尖紅絳的病人加鮮生地、鮮麥冬、沙參;舌苔乾燥的病人用藕汁、甘蔗汁、地栗、蘆根、茅根、枇杷葉等,橘絡、桔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