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香館醫話》~ 留香館醫話 (9)

回本書目錄

留香館醫話 (9)

1. 留香館醫話

此病倘無確見,鮮有不誤於病象而感於病家之言者。予之抱定宗旨,以夾陰病痛在少腹及腰,不在當臍大腹也。即痛矣,不當撐脹,且更無昏厥之理。兼之按其腹堅硬,下有矢氣,其為食厥何疑。食厥四肢亦冷,此等似是而非之處,最當細究。

治病之法,望其色,察其舌,聞其聲,病情已得六七矣。再叩以臨病之狀態,病中之經過,病已得七八九。而按脈以究其虛實寒熱,內傷外感,不過驗其脈症之相符與否而已。驗舌之法,前人論之已詳,毋庸多贅。惟已化燥、未化燥,濕灰、干灰、苔之厚薄,舌質之紫絳,大有分別,不可忽略。

其有一種舌質,色不絳而光剝,無苔,望之不潤,指觸之似有津,此為胃氣告竭,必死。縱能苟延殘喘,不過稍緩時日耳。

舌苔與病情不符者,須防其染舌。如吃枇杷則苔黃,服楂炭則苔黑之類。予同門羊尖周君治某甲,病見黑苔,誤為真也,投三鮮、膏、連等味,病幾殆。翌日邀先師往診,以溫劑救之,得慶更生。初學者於此等處須細心察之,倘似燥非燥,必以指捫之,庶不致誤。

肺氣,猶天氣也;胃氣,猶地氣也;舌苔,猶地面所生之草也。土膚之際,生氣所聚,地氣平,則苔薄白;地氣厚,內蓄垢穢,則黃苔而厚,甚者灰黑,消之下之可也。若厚黃而燥者,或有裂紋者,或起刺者,急攻之。其光剝者,色絳傷胃陰,滋以甘寒;色不絳傷胃陽,扶以甘溫,舌質青紫者,病必重,疫症多有之,須防其劇變。其有胃實而苔白膩者,肺有濕痰,痰煉稠凝則苔有裂紋而液涸矣,慎勿見苔膩而便投燥劑。

宅前某甲,患濕溫,時方黴雨連朝,濕氣瀰漫,視其舌白膩苔,胸悶嗜臥,皆濕象也。時既濕勝,病又濕象,投以香燥,病轉劇,以致神昏譫語。乃細按其脈,數而有力,按其腹堅硬,實熱象也,然苔仍白膩。予乃追思黴雨之前曾暴熱數日,甲之病必中於是時而適發於濕盛之候,舌之白膩乃新吸之黴濕也。為定清瀉之方,便暢疹布,熱退而愈。

此病若見性遲純,不究病前之氣候,誤以神昏為濕迷則殆矣。

入病家而治病,隨在留心,或有觸機之處。如見痰盂而知嗽,見灰器而知吐,見高枕而知氣升,見敞胸而知煩悶,手按其腹必氣撐,眶有淚痕必多郁。閉目向內者必畏日火之光,旁人耳語者必有難言之隱。面赤為火,面青為痛,面黃為濕,面白陽虛,麵灰色者病多危,時嘆氣者氣必窒,多眵者熱之徵,鼻煤者熱之極。其它如枕邊之食物,桌上之器具,或有關於病情者,無一不在留神之列也。

傷風咳嗽輕淺病也,治之也易,病者多忽,然六氣皆令人咳。病者一例忽之,遷延勿治,數旬而後,咳傷肺絡,痰中見血,見血之後,病人方知著急求治。醫師須認清為何氣所幹,散其邪,化其瘀,倘見血而投止澀,見嗽而投潤肺,其始非不小效也,而瘀血內積,外邪留伏,咳既不愈,瘀凝成塊,更感外邪,則咳轉劇,瘀塊陡出,醫更以大清之劑遏之,暫愈續發,輾轉成癆,以致不可救藥者,我見甚多,不可不戒也!又有冷嗽者,病由夏雨淋背,寒襲肺俞而作,咳逆上氣不得臥,病似至危,其實無妨也,以小青龍湯治之,無不愈者。其病經三、五年之老嗽,遇寒即發,投以小青龍亦無不愈者,但不能拔其根株耳。

白話文:

留香館醫話

診斷疾病若無確切的觀察,很容易被病人家屬的描述所誤導。我一向秉持的原則是:夾陰病痛位於少腹及腰部,而非肚臍及腹部。即使疼痛,也不應伴隨脹滿,更不應昏厥。加上按壓腹部堅硬,且有矢氣,很明顯是食厥。食厥患者四肢也會冰冷,這些似是而非的症狀,最需要仔細研判。

診斷方法是:觀察患者的臉色、察看舌苔、聆聽聲音,就能掌握病情的大致情況。再詢問病情發作的狀況、病程經過,就能更深入了解病情。最後,通過切脈探究虛實寒熱、內傷外感,只是驗證脈象與症狀是否相符而已。舌診的方法,前人已詳細論述,不必贅述。但舌苔的乾燥程度(已化燥、未化燥)、濕潤程度(濕灰、干灰)、厚薄、舌質的紫絳程度,都大有差別,不可忽視。

有一種舌質,顏色不紫絳卻光滑無苔,看起來乾燥無潤,但觸摸卻好像有津液,這是胃氣將竭的徵兆,必死無疑。即使能勉強苟延殘喘,也只不過稍微延長一點時間而已。

舌苔與病情不符,就要小心是否染舌。例如,吃了枇杷舌苔會發黃,服用楂炭舌苔會發黑等等。我同門羊尖周君曾治療一位病人,見到黑苔,誤認為是真正的黑苔,便使用三鮮、膏藥、連翹等藥物,結果病人幾乎危殆。第二天我邀請老師前去診治,用溫和的藥劑搶救,才得以倖免於難。初學者在這些方面必須細心觀察,如果看起來像是乾燥卻又不是完全乾燥,務必用手指觸摸,以免誤診。

肺氣猶如天氣,胃氣猶如地氣,舌苔猶如地面生長的植物。舌苔是人體元氣聚集的地方,地氣平和,則舌苔薄白;地氣厚重,內蓄污穢,則舌苔黃厚,嚴重者則灰黑,需要清除。若舌苔厚黃乾燥,或有裂紋,或有刺狀,就要積極治療。如果舌苔光滑無苔,顏色紫絳是傷了胃陰,要用甘寒之物滋補;顏色不紫絳是傷了胃陽,要用甘溫之物溫補。舌質青紫,病情必定嚴重,多見於瘟疫,必須防範病情加劇。如果胃實而舌苔白膩,是肺部有濕痰,痰液黏稠凝固,舌苔就會出現裂紋而乾燥,切勿見到舌苔白膩就使用燥熱的藥物。

宅前某甲患濕溫病,當時正值梅雨季節,濕氣瀰漫,他舌苔白膩,胸悶嗜睡,都是濕邪的表現。當時濕邪過盛,病情也表現出濕邪的症狀,我用香燥之藥治療,結果病情加重,甚至神昏譫語。於是仔細診脈,脈象數而有力,按壓腹部堅硬,是實熱的表現,但舌苔仍是白膩。我細想,梅雨之前曾連續幾天酷熱,某甲的病情很可能是在那時發病,只是在濕盛的時節才發作,舌苔白膩是新吸入的梅雨濕氣。於是改用清瀉的藥方,很快疹子就順利排出,退熱而痊癒。

這種疾病如果只看表面症狀,不追究發病前的氣候,誤以為神昏是濕邪迷亂心神,那就危險了。

進入病人家中診治,隨時都要留心,可能會有觸發靈感的細節。例如,看到痰盂就知道病人咳嗽,看到灰盆就知道病人嘔吐,看到高枕就知道病人氣逆,看到敞開胸襟就知道病人煩悶,按壓腹部氣脹就知道氣機不暢,眼眶有淚痕就知道病人鬱結。閉目不看人必定畏懼日光,旁人說話小聲必定有隱情。面赤屬火,面青屬痛,面黃屬濕,面白屬陽虛,面色灰暗病情危重,時常嘆氣氣機阻塞,眼屎多是熱證,鼻樑上有黑垢是熱證到了極點。其他像枕邊的食物,桌上的器具,都可能與病情有關,無一不在留心之列。

傷風咳嗽是輕微的疾病,治療也容易,但病人常常忽視它。然而六邪都可能導致咳嗽。病人往往忽視它,拖延不治,幾十天后,咳嗽傷及肺絡,痰中帶血,見血之後,病人才會著急求醫。醫生必須弄清楚是哪種邪氣所導致,散邪祛瘀,如果見到血就用止血藥,見到咳嗽就用潤肺藥,一開始或許會有小效,但瘀血積聚體內,外邪潛伏,咳嗽不能痊癒,瘀血凝結成塊,再次感受外邪,咳嗽就會加重,瘀塊突然排出,醫生又用大瀉的藥物抑制,暫時痊癒後又復發,輾轉變成癆病,最後導致不可救藥,我見過很多這樣的病例,不可不戒!還有一種寒咳,是因為夏天淋雨受寒,寒邪侵襲肺俞穴而導致的,咳嗽劇烈,氣逆上衝,不能平臥,看起來好像很危險,其實沒什麼大礙,用小青龍湯治療,沒有不痊癒的。即使是患病三五年,遇寒即發的陳舊性咳嗽,用小青龍湯也都能痊癒,但不能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