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軒醫語》~ 素軒醫語 (4)

回本書目錄

素軒醫語 (4)

1. 十五 陰陽表裡寒熱

予又廣陰陽之說曰:夫言藥性之陰陽,則表者為陽,里者為陰。故善調湯劑者,迂夫表裡宜兩解,則兩解之矣。仲景之書,麻黃石膏相偶,桂枝大黃同群,乃其例也。後世因之,世有涼膈散通聖散諸方,斯可謂善述已。又廣之曰:夫言藥性之陰陽,則寒者為陰,熱者為陽。

故善調湯劑者,迂夫宜寒熱並用,則井用之矣。仲景之書,附子與芍藥為伍,乾姜與芩連並煎,乃其例也。後世因之,以有溫脾湯左金丸諸制,斯可謂善述已。夫陰陽二字,乃動靜體甲之代詞,其函義本不止此。兩間所有,皆不出陰陽之範圍,或動而向緊張方面,呈效用而為能力,即陽也。

或靜而向緩弛方面,成形體而為質點,即陰也。自俗士不識陰陽之真解,而謬妄之障霧,遂充塞於學界,又豈特醫道一端為然哉。

2. 十六 贊鹽山張錫純

夫農軒之經,長沙之論,照如日月固已,而後世習俗,皆置之高閣,而以為遠迂,坐使日月障於雲翳而無光,豈不大可嘆乎?若夫生於世之唇,發至論之神,悟「抑者舉之」之旨,而有升陷之作。體「直上直下」之脈,而制參赭之方。於主往來寒熱之山茱,遂試驗之,以為扶危濟傾之大藥。

於性微寒之石膏,遂重任焉,以為治溫之金丹。若鹽山張氏者,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夫能幹上下升降之原,性味功能之故,固所謂技而進乎道者矣。而陳修園謂代赭不可重投,惲鐵樵謂旋覆未宜強鎮,皆未深乎實驗,而輕下武斷者。其於喻、柯(喻嘉言、柯韻伯)之說,尚不曾則柯而深喻也。

「賢者一言不智」,君子有譏焉。

3. 十七 風溫汗解辨

柯韻伯之注大論也,疑麻杏甘石湯證二條論文之有誤,而改汗出句為無汗。夫有汗不得用麻黃,改之誠是也。及其作《附翼》也,乃謂風溫為病,宜以麻杏甘石湯治之。夫風溫自汗出,仲景有明文。二說前後相反,何乃自亂其例歟。雖然,有說張壽甫曾言之矣。彼謂既言汗出,後用麻黃者,論文原不誤也。

石膏得麻黃,則涼不留中。麻黃得石膏則發有監製。唯石膏須重用至麻黃之十倍,否則亦須五倍。於治喉證也亦然,此可為有汗仍可用麻黃之解人,且得之證驗,故是可貴。吾書至此,忽又有悟已。前言大青龍可以治溫,繼又疑湯中麻桂辛溫,法未盡善,抑果充壽翁之說。

用大青龍者,石膏重於麻黃十倍焉,乃至超過十倍焉,又去薑棗,或並去桂枝,加他品味,效即與麻杏石甘等類矣。大論每言「某某湯主之」,主之者,特以此湯為主,而亦未嘗不可隨時隨地隨人隨證之少異,而輕重之加減之云耳。泥古者,乃以為一味不可更動,一分不可輕重,明如柯氏尚然,餘子何論焉。

4. 十八 發汗與解肌不同

仲聖所謂發汗者,指麻黃獨用,抑指麻桂並用,而無監製而言也。中風有汗而桂芍並用,即謂之解肌,不得為發汗。故麻杏甘石湯,石膏十倍麻黃而監之,即可以治有汗之風溫,張壽甫實驗之說也。大青龍湯石膏超過十倍麻黃而用之,即可以治溫病。不佞臆測之說也。臆測之說,誠有待商。

實驗之說,已不可破。而要之,麻黃得監製,即非純發表之品可知。吾於此又得旁證焉。《活人書》曰:風溫常自汗出,不可發汗,宜萎蕤湯。又曰,萎蕤湯兼療冬溫,及春月中風傷寒。今案,萎蕤湯,方中麻葛羌活各半兩,石膏一兩,麻黃等且超過石膏分量也。吾浙三衢雷少逸,以善治時病名,其論萎蕤湯也,謂有汗不可再汗,故羌葛麻黃,汗多不宜浪用,此誠不失為慎重者。抑雷氏亦知此三品之分量,竟《活人書》所謂不可發汗乎。

然徵之古今醫家之說,麻黃什一於石膏,方為溫病解肌之正法。於實驗也有然,於理論也有然,《活人》之法,吾終無取耳。

5. 十九 榮衛是體,氣是用

榮氣衛氣,為古醫經中重要術語,而古今說之者,只覺其多而無當。蓋皆憑一己之私見而為說,而無自然科學之輔助,與名學之眼光故也。嚴幾道先生雖取此二語以譯生理學中語,吾恐其亦未必與原文恰合。晚近惲鐵樵解榮氣為血液之滲潤,衛氣為體溫,近之矣,而猶有未盡。

蓋「衛」是生理學上之末梢神經,「衛氣」是言末梢神經之作用。衛言其體,氣言其用也。方書云,衛氣者,肥腠理,司開合,衛外而為固也。夫皮膚開合,皆末梢神經為之。今以「司開合」三字說衛氣,則衛氣為末梢神經及其作用明矣,此一證山。方書又云,榮行脈中,衛行脈外。

末梢神經本分布於血管壁,即此言行脈外也,此二證也。生理學家言「真皮」內具神經,能調節體溫,以反應天氣,即此言衛外而為固也,此三證也。夫體溫升降,原屬「衛」所有事。然「司開闔行脈外」六字,尚無著落,不如解為末梢神經較渾括。且體用不分,亦嫌含混。

故曰惲之說近之矣,而猶有未盡也。至謂榮氣為血液之滲潤,則無以易。蓋榮指血液,氣指滲潤,亦一體一用也,亦所謂行脈中也。《管子·輕重篇》云:「上有丹砂者,下有黃金。」此山之見榮者也,注家解榮為榮華髮見,殆與此榮字同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