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一中

《裴子言醫》~ 卷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3)

1. 卷之一

問:朱丹溪、何柏齋兩先生,君相二火論,孰是而孰非歟?曰:皆似是而非者也。火乃造化之元陽,一而已矣,曷君相之可分哉?其所以有君相之分者,即一火之體用而分之也,豈既有君火而又有所謂相火邪!夫君火者,即相火之本體也,潛藏於天地之間,雖具熱性而不發,實為造化之根蒂,猶王者,深居九重,無為而治,故君名焉(君相義透甚)。

相火者,即君火之發用也,流行於天地之間,以布生生之化於不窮者也,正與宰相奉君行命同其義,故相名焉,非有二也。丹溪、柏齋兩先生之論則不然。丹溪曰:陽動而變,而生水火木金土,夫曰陽者,君火也,其動而變,即相火也。凡五行之物,皆所繇生也,先生所謂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者,正此義也。

大哉言乎,永開聾聵,二火之旨,亦既詳且盡,何復以君火為人火,以相火為龍火、雷火邪?龍火雷火即相火流行之徵兆,乃生木之火也;人火,即人間烹飪之火,乃木生之火也,豈相火且生木,而君火反為木所生邪!相火既為生木之火,則不出於木明矣,而下文又有出於木之說,其謂之何?柏齋先生欲救其弊,以君相合一為辨,功其溥矣!惜乎以天氣、人氣明白顯現為熱之相火,反名君火,以藏而不發動之君火,反名相火,不已失乎!且曰在天,藏於木之中,在人藏於精血之中。

在人藏於精血之中則似矣,在天藏於木之中,將安解乎?豈造化之元陽,僅藏於一木之中乎?是欲救其弊,而適以踵其弊矣!予逆推之,則知兩先生之誤,皆執《素問·五運六氣》之中有君相二火耳!不知君相二火雖列於五運六氣,而五運六氣之推遷,實爵二火宰制於太虛之中,乃能始風木,而終寒水也。

譬猶乾卦之中列於眾卦之中,而眾卦未有不統乎乾元之陽而能帝乎震,齊乎巽,以致勞乎坎,而成言乎民者也。是則五運即火之五運,六氣即火之六氣,而兩先生不求其旨,唯知一風木,二君火,三相火之說,遂謂二火皆生於木,所以遺晦於今而未明耳(數十年晦蝕之旨自此炳如日星)。須知君火者,寂然不動之火也,未發也,誠也。

相火者,感而遂通之火也,已發也,幾也。故曰君火即相火之本體,而相火即君火之發用,非有二也。至五行之火,是其所從出者也。烏得以君相名之,管見如斯,更望政於後之君子。

陽虛、氣虛、陰虛、血虛,自各有別,不思者以為氣屬陽,氣虛便是陽虛,血屬陰,血虛便是陰虛,噫!何謬哉!夫陰陽謂水火,潛藏於兩腎,而為人身之先天。血氣謂營衛,滋生於脾胃,而為人身之後天。

故血虛者,營虛也,四物湯主之;氣虛者,衛虛也,四君子湯主之;陰虛者,水虛也,治宜補血藥中加知、柏等味,及補陰丸之類;陽虛者,火虛也,治宜補氣藥中,加桂、附等味,及理中湯之類。其有別也,蓋如此。

白話文:

[卷之一]

朱丹溪與何柏齋二位先生關於君火、相火之論,都似是而非。火是天地造化的元陽之氣,本就只有一個,何來君火、相火之分?之所以有君火、相火之說,是因為將火的本體和作用區分開來,並不是真的有兩種火。君火是相火的本體,潛藏於天地之間,雖然具有熱性,卻不外顯,它是造化的根本,如同君王深居宮殿,無為而治,故名為君火(君火與相火的道理在此徹底闡明)。

相火是君火的作用和展現,運行於天地之間,不斷地推動著萬物的生長變化,如同宰相奉君王之命行事,故名為相火,並非兩種不同的火。丹溪、柏齋二位先生的論述卻有所不同。丹溪認為,陽氣的運動變化,生成了水、火、木、金、土五行,而陽氣就是君火,其運動變化就是相火,五行之物皆由它而生,丹溪所謂天需此火才能生萬物,人需此火才能生存,正是此意。

這番論述真是精妙絕倫,令人豁然開朗。二火之旨,已闡述得詳盡透徹,為何還要將君火稱為人火,將相火稱為龍火、雷火呢?龍火、雷火是相火流行的徵兆,是生長木的火;人火,是人世間烹飪的火,是木生之火,豈能說相火生木,而君火卻反被木所生?相火既然是生木之火,則顯然出自於木,但下文中卻又說它出自於木,這是什麼意思?柏齋先生想要彌補丹溪的不足,以君火、相火合一來解釋,其功勞很大!可惜的是,他將天氣、人氣明顯顯現的熱,稱為君火,而將隱藏不發動的君火,稱為相火,豈不是本末倒置?而且他說君火在天則藏於木中,在人則藏於精血之中。

藏於精血之中還算合理,在天藏於木之中,這又如何解釋呢?難道造化的元陽之氣,只藏於一棵樹之中嗎?他想彌補之前的錯誤,結果反而犯了更大的錯誤!我反過來推想,便明白了二位先生的錯誤,都是執著於《素問·五運六氣》中所說的君火、相火!他們不知道,雖然君火、相火列於五運六氣之中,但五運六氣的運轉變化,實際上是由君火、相火在太虛之中主宰,才能由風木而終至寒水。

就好比乾卦列於六十四卦之中,但其他卦都必須遵循乾卦的陽氣才能順利運轉,才能震、巽、坎、艮,最終化育萬物一樣。所以,五運是火的五運,六氣是火的六氣,而二位先生沒有領會其深意,只執著於一風木、二君火、三相火之說,認為二火都生於木,所以至今未能明白其真諦(幾十年來晦澀難懂的道理,從此變得清晰明瞭如同日月星辰)。必須知道,君火是寂靜不動的火,是尚未發動的、真實的火;相火是受到感應而發動的火,是已經發動的、變化的火。所以說,君火是相火的本體,而相火是君火的發用,並非兩種不同的火。至於五行之火,是它們發動的來源。不能用君火、相火來命名它們,我的淺見如此,希望後世的君子能有所啟發。

陽虛、氣虛、陰虛、血虛,各有不同,一些人不明就裡,認為氣屬陽,氣虛就是陽虛;血屬陰,血虛就是陰虛,唉!真是荒謬!陰陽指水火,潛藏於兩腎,是人體的先天之本;血氣指營衛,滋生於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

所以,血虛就是營虛,可用四物湯治療;氣虛就是衛虛,可用四君子湯治療;陰虛就是水虛,治療應在補血藥中加入知母、黃柏等藥,或服用補陰丸等;陽虛就是火虛,治療應在補氣藥中加入桂枝、附子等藥,或服用理中湯等。它們之間的區別,大概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