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子言醫》~ 卷之四 (4)
卷之四 (4)
1. 卷之四
更以人參、麥冬、五味煎飲數劑而愈。若執傷寒傳裡之實熱為終實熱,其不失者幾希矣。噫!可不慎哉?
或問富家之養子,性柔脆而多疾,貧家之養子,每堅強而寡疴,伊何說也?裴子曰:貧家有暗合養子之道,與富家異耳。何謂貧家有暗合養子之道與富家異?蓋小兒受病有五:一曰暖,小兒質稟純陽,而火偏勝,保護無容過暖。(諺云:若要小兒要,受些飢與寒。此有至理在。
)《禮》曰:童子不衣裘裳。此其義也。富家之子,一出母胎,即矇頭裹足,燠室藏之,加以覆衾垂幕。稍長,則未寒失寒,疊加絨纊。更日置之於火,煉其未足之陰,積熱請病,從此變生,而柔脆者多矣。貧家之子,則薄被單衣,隨地而擲,雖不無風冷交侵,動人憫念,而不知正得抑陽扶陰之至理,與富家異,其暗合養子之道一。二曰飽,人身腸胃,以清虛為和順,在小兒則尤要。
小兒腸胃柔窄,受盛無多,且不自知飢飽,旋與旋啖。而富有之家,則又脂味充盈,易恣情而多淡,脾胃諸病,從此變生,(今之縱口腹致病者,不只小兒。)而柔脆者多矣。貧家之子,則無物可食,即食亦自有常,必不能使之厭飫,在口腹固為清簡,而不知正是腸胃清虛之至理。與富家異,其暗合養子之道二。
三曰怒,小兒獨陽無陰。性易躁而多怒,惟抑怒可使全陰(病人多易起怒,而不知適所從益病也。其原皆由於自幼縱性。)。富家之子,種種任性,驕怒之習,越於性情。本無可怒,怒無已時,怒由肝木,木旺生風,風木乘脾,驚癇諸病從此變生,而柔脆者多矣。貧家之子,則素居窮蹇,不縱其性,自能貶損意氣,無怒敢發,處境似乎怫逆,而不知正得抑怒全陰之至理。與富家異,其暗合養子之道三。
四曰遏號,諺云:兒號即兒歌。《老子》云:終日號而不啞。則知兒之號,出於不自如,不自識,莫或使然,猶天籟也,豈有遏之之理。況小兒陽氣偏隆,最多火病,藉此呼號以泄之,不為無益(號呼泄氣,即泄火。氣有餘便是火。)。而富家之父若母者,反生不忍。動以食慰,而遏其號。
鬱滯諸病,從此變生,而柔脆者多矣。貧家之子,則聽其號呼而勿恤,見者聞之,以為心忍,而不知正得順適天和之至理,與富家異,其暗合養子之道四。五曰傷藥,藥乃攻邪物,非養生物也,多服久服,鮮有不致傷生者(草根樹皮,只以療病,原不足以養生,奈何有無病而喜服藥者。)。
富家之子,則不論有病無病,日餌無虛,甚至旦暮更醫,亂投湯劑,而不知忌。有謂無傷,吾勿信也。且藥之傷人,甚於傷食。食傷,醫所易知,藥傷,醫多不識,病外諸病從此變生,又不止於柔脆矣。貧家則不暇求醫,無資取藥,縱兒多疾,安意守之。在旁人以為失護,而不知正得有病不服藥為中醫之至理(富家皆當書一通於座右,以為保赤之道。)。
白話文:
[卷之四]
用人參、麥冬、五味子煎成藥水喝幾劑就好了。如果硬要把傷寒傳入內裡的實熱症狀,當作最終的實熱,那能痊癒的很少了。唉!怎能不小心呢?
有人問:富人家養的孩子,體質柔弱多病,貧窮人家養的孩子,卻大多強健少病,這是為什麼呢?裴子說:貧窮人家無意中做到了養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和富人家不一樣。什麼叫貧窮人家無意中做到了和富人家不一樣的養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呢?因為孩子生病有五個原因:一、過暖。孩子天生陽氣充足,但火性偏旺,照顧孩子不能過於溫暖。(俗話說:「要孩子健康,就要讓他受點飢餓和寒冷。」這話很有道理。)《禮記》說:「小孩子不穿裘皮衣裳。」這就是道理。富家孩子,一出娘胎,就用帽子包住頭,用布裹住腳,放在溫暖的房間裡,再加上厚被子、窗簾。稍大一些,還沒冷著就給他加衣服,層層疊疊的絨布棉絮。每天還把他放在火邊烤,把還不夠的陰氣都烤沒了,積聚了熱邪導致生病,從此變得柔弱多病。貧窮人家的孩子,則是用薄被子單衣,隨便放在地上,雖然免不了風寒侵襲,讓人覺得心疼,卻不知這正符合抑制陽氣滋養陰氣的道理,和富人家不一樣,這是貧窮人家無意中做到的養育孩子的第一個正確方法。二、過飽。人體腸胃,要清虛才能順暢,小孩子尤其如此。小孩子腸胃嬌嫩狹窄,容納食物有限,而且自己不知道飢飽,總是吃一點就又想吃。而富裕人家,則又是油膩肥甘的食物,孩子容易放縱飲食,吃太多油膩的食物,脾胃疾病從此產生。(現在那些因飲食過度而生病的人,不只是小孩子。)從而變得柔弱多病。貧窮人家的孩子,則沒有什麼好東西吃,即使有吃的,也有個限度,不會讓他們吃撐了,飲食清淡簡單,卻不知這正是腸胃清虛的道理,和富人家不一樣,這是貧窮人家無意中做到的養育孩子的第二個正確方法。
三、愛發脾氣。小孩子陽氣盛而陰氣不足,性情容易急躁愛發脾氣,只有壓制怒氣才能補足陰氣。(病人很容易發脾氣,卻不知道這反而加重了病情。根本原因都是因為從小被縱容。)富家孩子,種種任性,驕縱易怒的習慣,超過了本性。本來沒什麼可生氣的,卻沒完沒了地生氣,怒氣傷肝,肝氣旺盛就會生風,風木乘克脾土,驚癇等疾病從此產生,從而變得柔弱多病。貧窮人家的孩子,則因為生活困苦,不會被縱容,自然會收斂脾氣,沒有怒氣敢發作,雖然環境看似艱辛,卻不知這正是壓制怒氣補足陰氣的道理,和富人家不一樣,這是貧窮人家無意中做到的養育孩子的第三個正確方法。
四、壓抑哭鬧。俗話說:「孩子哭就是孩子歌。」《老子》說:「整天哭也不啞。」可見孩子的哭鬧,是源於不舒服,表達自己的方式,不是人為的,就像天籟一樣,怎麼能壓制呢?況且小孩子陽氣偏盛,多火熱之症,藉助哭鬧來發洩,並非沒有好處。(哭鬧發洩,就是發洩火氣。氣盛就是火盛。)而富裕人家的父母,卻不忍心,動不動就用食物安撫,壓抑孩子的哭鬧,鬱滯之症從此產生,從而變得柔弱多病。貧窮人家的孩子,則任憑他們哭鬧而不理會,旁人聽見看見,認為他們狠心,卻不知這正是順應自然規律的道理,和富人家不一樣,這是貧窮人家無意中做到的養育孩子的第四個正確方法。五、濫用藥物。藥物是攻邪治病的,不是滋養身體的,服用過多或長期服用,很少有不傷身的。(草根樹皮,只是用來治病,原本不足以養生,為什麼會有人沒病也喜歡吃藥呢?)富家孩子,不論有病沒病,每天都吃藥,甚至早晚都找醫生,亂投藥方,也不忌諱。有人說沒關係,我不相信。而且藥物的傷害,比食物的傷害還嚴重。食物中毒,醫生容易診斷,藥物中毒,醫生多半診斷不出,病上加病從此產生,不止於柔弱多病了。貧窮人家則沒有時間找醫生,沒錢買藥,即使孩子多病,也安安心心地照顧著。旁人認為他們沒有好好照顧,卻不知這正是生病不服藥的中醫道理。(富裕人家都應該把這篇文章抄寫一通放在座右,作為保護孩子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