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一中

《裴子言醫》~ 卷之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1)

1. 卷之三

凡近產,不可祈問卜,聽彼巫覡之徒,乘機哄嚇,以吉為凶,當何禱神,當何求佛,致使孕者憂疑恐懼,夢想多成危境,真氣反因鬱結而不舒,臨產之際,不難產亦自難產矣。患此弊者,急用人參、白朮、當歸、川芎、砂仁、枳殼、蘇梗、大腹皮之類,日煎服之,以舒鬱氣,而扶真氣。

人但知臨產可危,而不知既產尤可危;人但知難產可危,而不知易產尤可危;人但知病產可危,而不知健產尤可危。是何也?臨產、難產、病產,在勢為逆,逆則人人皆懼,懼則心倍兢持,未或有失。既產、易產、健產,在勢為順,順則人人皆忽,忽則心恆懈弛,反致多虞。呂氏曰:懼者福之門,忽者禍之源。理固然也。

妊婦調攝之要,單在養氣,養氣即是養力,能養其力,則產固不難,亦更無他病。其養氣之法,勿過勞,勿過逸,勿過飢,勿過飽,更勿得為憂、為悲、為驚、為恐與怒。而後以參、朮、芎、歸、砂仁、枳殼之類補助之,則真氣自能充塞流行於身而不息,有何產之足慮而病之足虞也。

若不知此養氣之法而過勞,則氣為之耗,過逸,則氣為之滯,過飢,則氣為之衰,過飽,則氣為之閉。更若憂焉,則氣結,悲焉,則氣消,驚焉,則氣亂,恐焉,則氣下,怒焉,則氣逆矣,又何產之不足慮,而病之不足虞也!

最險是橫生逆產,未產時,頭則向上,迨將產,勢必轉身覓路而生,頭乃向下。若兒身方轉,頭未向下,竟被產母用力一逼,兒將錯路無門,不橫生便逆產矣。其轉身時痛楚難忍,只宜寬心少待,待兒轉身既定,頭已向下,腰痛如刀割截,方可用力。至期須得諳事穩婆,與老成人侍奉,庶不誤事。(此法可傳授收生婆)

臨產勿得妄用催生藥。催生藥者,因產之難而設也,產若不難,催必反害。孕婦臨月,常有試月與弄胎兩候。其候,似乎即產,忽不逾時,而胎復安焉如故,更越旬余,或二旬,始得正產。倘不加察,妄意催之,禍旋踵矣。余於臨產,止用獨參湯,佛手散,益母膏,產固宜,不產亦無不宜也。

凡勞心與勞力之人,須時偷閒調息,以保既耗之元氣,蓋氣根於息,息調則氣調,氣調,則一身之中無不流通四達,而百脈安和,神情清泰,雖勞不甚苦人矣。調息之法,端默靜坐,謝境,澄心,口目俱閉,止於鼻中徐呼徐吸,任我自然。勿得作意思為著力太重,反使本來不息之真,窒而不利。

讀書家必習養生法,能習養生法,不唯於身利,更於心利。舉其要,莫先於少睡,少睡,則神靈,神靈,則氣爽,氣爽神靈,身心自然交利矣。然少睡之工有六;靜而勿躁,一也;疏遠房室,二也;常收此心於腔子中,三也;深夜勿寒勿餒,四也;行住坐臥,不忘調息想,五也;每日將哺,神氣昏濁輒偷閒一憩,六也。此六者,行之日久,不自知其惺惺少寐矣。

白話文:

[卷之三]

生產前後,不可請巫師算命占卜。這些人會藉機恐嚇產婦,將吉利之事說成凶兆,讓產婦憂慮恐懼,做噩夢,導致真氣鬱結不暢,即使原本容易生產,也會變得困難。遇到這種情況,要立刻服用人參、白朮、當歸、川芎、砂仁、枳殼、蘇梗、大腹皮等藥材,每日煎服,以舒緩鬱氣,扶助真氣。

人們只知道生產過程可能危險,卻不知道產後也可能危險;只知道難產危險,卻不知道容易生產也可能危險;只知道病態生產危險,卻不知道健康生產也可能危險。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臨產、難產、病產,都處於逆勢,逆勢則人人恐懼,恐懼則精神緊張,反而不易出錯。而產後、容易生產、健康生產則順勢而為,順勢則人人鬆懈,鬆懈則容易出問題。呂氏說:「恐懼是福氣之門,鬆懈是禍害之源。」此話很有道理。

孕婦調養的關鍵在於養氣,養氣就是養精蓄銳。能養足元氣,生產自然不難,也不會生其他病。養氣的方法是:不要過度勞累,也不要過於安逸;不要過飢,也不要過飽;更不要憂愁、悲傷、驚恐、害怕和生氣。然後再服用人參、白朮、川芎、當歸、砂仁、枳殼等藥物輔助,這樣真氣就能充盈全身,周流不息,有什麼生產的危險和疾病需要擔心的呢?

如果不懂得養氣的方法,過度勞累,則氣會耗損;過於安逸,則氣會停滯;過飢,則氣會衰弱;過飽,則氣會阻塞。如果憂愁,則氣會鬱結;悲傷,則氣會消散;驚恐,則氣會紊亂;害怕,則氣會下沉;生氣,則氣會逆亂。這樣,又怎麼能不擔心生產的危險和疾病呢?

最危險的是橫產和逆產。未生產時,胎兒頭部向上,臨產時,胎兒必須轉身才能順利出生,頭部向下。如果胎兒正在轉身,頭部還沒有向下,卻被產婦用力一擠,胎兒就會走錯路線,導致橫產或逆產。胎兒轉身時疼痛難忍,此時宜耐心等待,待胎兒轉身完成,頭部向下,腰部疼痛如刀割一般,才能用力。生產時,必須有經驗豐富的穩婆和家人協助,才能避免錯誤。 (此法可傳授給接生婆)

生產時不要亂用催生藥。催生藥是用於難產的情況,如果生產並不困難,使用催生藥反而有害。孕婦臨近預產期,常有試產和胎動不安的現象。這些跡象似乎就要生產了,但不久之後,胎兒又恢復安靜,可能再過十幾天或二十天才正式生產。如果沒有仔細觀察,就妄用催生藥,禍患就會接踵而至。我處理生產時,只用獨參湯、佛手散、益母膏,無論生產是否順利,這些藥物都是適宜的。

凡是勞心勞力的人,都要時常休息調息,以保養已經消耗的元氣。因為氣根於呼吸,呼吸調順,則氣也調順,氣調順,則全身氣血流通,百脈和諧,精神舒暢,即使勞累也不會感到很辛苦。調息的方法是:端坐靜默,摒除雜念,澄清心神,閉口閉眼,只用鼻子緩緩地呼吸,順其自然。不要刻意用力,反而會阻礙氣息的自然流動。

讀書人一定要學習養生之道,學習養生之道,不僅對身體有益,對心靈也有益。養生的要點,首先是少睡,少睡則精神充沛,精神充沛則氣息舒暢,氣息舒暢精神充沛,身心自然健康。而少睡的方法有六:保持安靜,不要躁動,一也;遠離男女之事,二也;經常將心思收攝於內,三也;深夜不要受寒挨餓,四也;行住坐臥,都要記得調息,五也;每天清晨,如果感覺精神萎靡,就稍作休息,六也。做到這六點,日久天長,自然就能做到神清氣爽,睡眠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