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子言醫》~ 卷之三 (10)
卷之三 (10)
1. 卷之三
世欲謬以周身刺痛為鬼箭打,不知此病,乃是濕痰與氣交滯而成。滯於腰,則腰痛;滯於背,則背痛;滯於胸肋,則胸肋痛,豈有鬼箭之理哉?治當破氣而兼燥濕消痰之藥,痛無不止。今世俗有以針挑揩擦而痛亦能止之者,卻合此破氣行滯之一法,未可遽指為非也。唯是草漿油酒,與穢惡不堪之異味,害人不淺耳。
胃之強者,間可倖生,胃之弱者,卒無一人免於死,痛哉。
凡胃氣不足之人,斷不可謾服草頭藥汁。草頭藥汁,最能傷胃,胃氣虛者,服之必死,縱或不死,胃氣終難完復。且更是有草類相似,收採不真,誤中殺人之毒於頃刻間而莫之救者矣。歷有明驗,言之慘人。
紹興有僧名希賜者,從客舟自番禺至,舟中有士人,攜一僕,病腳弱不能行,僧憫之曰,吾有一藥能治,效如影響,餌之而瘥者,不可勝計。僧進寒廟,飲頗醉,即入山採藥,遽投酒中,授病者服之,方入口,轍呻吟云,腸胃痛極,如刀割截,遲明死。士隨以咎僧,僧曰,安有此事,即取昨夕所餘藥,自投酒服之,不逾時亦死。
蓋由山中多斷腸草,人食之即死。僧之所採,想為根蔓所纏結,因醉,不之擇,是以及於禍,信知草藥不可輕服也。
一人年已望六,熱病半載矣,飲食少進,體中倦怠,忽患黃疸證。有授以草頭藥汁,連服三日,疸未除而吐瀉交作矣,遂致絕粒,卒至不救,遵生者鑑之。
凡瀉病、痢病、蟲病、疳病、水病、酒病、疸病,於初愈時,斷不可驟服滋補之藥。蓋此數病,以濕熱為源,滋補之藥,乃助濕熱之尤者,驟而服之,鮮不致害。
昔當湖一孝廉,與予通家世講也。其為人,偏滯而多思,第無事而恆慼慼,偶於甲午秋初,忽病疸,後雖全愈,用飯未能照常,則脾尚虛而濕未清也。會值公車北上,有一醫,制以天王補心丹數斤為贐,奈一往舟中,餌無虛日,未中途漸覺胸膈有礙,飲食復以日退,全不察其藥之有為害也。仍日餌之無間,入春而疽病復作。
迨歸,而形容枯稿,僅存皮骨,其腹龐然,按之若石,始則為疸,繼則為鼓也。皆脾虛坐濕之所從也。招予往治,真氣已衰敗無餘,無可著手處矣。越旬,湯飲俱絕而死,此亦誤投滋補之一驗也。
昔一好補者,於暑月暴瀉,服蒼朮、厚朴、澤瀉、豬苓、黃連、砂仁等藥二劑。業已愈,後唯節飲節食以全胃氣可耳,不必更事藥也。好補者以為既瀉之後,元氣必虛,輒用人參、白朮、甘草、黃耆、米仁、山藥之類,一服,頓爾胸中滿悶,大便窒澀不通,且三四日不能飲與食。乃就質於予,予曰,暴瀉初安,濕邪未盡,遽投大補之藥,是賚盜糧養寇兵矣。
奚怪其為然也。即取蒼朮為君,佐以枳實、厚朴、澤瀉、陳皮、砂仁、半夏、木香、山楂之屬,作丸俾服而痊。語云:「病去勿得妄加攻補」,良有至理。
白話文:
[卷之三]
世人誤以為全身刺痛是中了鬼箭,其實不然。這種病是濕痰和氣體阻塞所致。阻塞在腰部就腰痛,阻塞在背部就背痛,阻塞在胸肋就胸肋痛,哪有什麼鬼箭之說呢?治療應該使用破氣、燥濕、消痰的藥物,疼痛自然就會停止。現在民間有些人用針挑、擦拭的方法也能止痛,這也符合破氣行滯的治療方法,不能一概否定。只是那些草藥、油、酒,以及污穢難聞的異味,對人體傷害很大。
胃氣強的人,或許還能勉強活下來;胃氣弱的人,沒有一個能倖免於死,令人痛心。
凡是胃氣不足的人,絕對不能胡亂服用草藥汁。草藥汁最傷胃,胃氣虛弱的人服用,必定會死;即使不死,胃氣也很難恢復。而且有些草藥長得很相似,採摘不準確,誤服到有毒的草藥,頃刻之間就會中毒而死,無藥可救。這是有許多明確的例子可以證明,說出來令人感到悲慘。
紹興有個叫希賜的和尚,從番禺搭客船回來。船上有一個士人,帶著一個僕人,僕人患腳弱不能行走。和尚憐憫他,說:「我有一種藥可以治好他,藥效就像影子一樣迅速見效,我用它治好無數人了。」和尚進到寒廟,喝了不少酒,就進山採藥,立刻把藥投入酒中,讓病人服用。藥剛入口,僕人就呻吟著說腸胃劇痛,像刀割一樣,天亮就死了。士人於是責怪和尚,和尚說:「怎麼會有這種事?」於是取下昨天晚上剩下的藥,自己用酒服下,不久也死了。
這是因為山中有很多斷腸草,人吃了就會死。和尚採的藥,可能跟斷腸草的根莖纏繞在一起,因為喝醉了,沒有仔細辨認,所以釀成大禍。這確實說明草藥不能輕易服用。
一個人年近六十,患熱病半年了,飲食減少,身體倦怠,突然患了黃疸。有人給他草藥汁,連服三天,黃疸沒好,反而嘔吐腹瀉,於是絕食,最終不治而亡,希望後人引以為戒。
凡是瀉痢病、蟲病、疳病、水腫病、酒病、黃疸病,剛痊癒的時候,絕對不能立刻服用滋補的藥物。因為這幾種疾病,都是由濕熱引起的,滋補藥物反而會加重濕熱,剛痊癒就服用,很少有不致命的。
以前當湖有個孝廉,跟我家世交。他為人偏執,多思慮,即使無事也總是憂心忡忡。偶爾在甲午年秋初,突然患了黃疸,雖然後來痊癒了,但吃飯量還是恢復不了正常,說明脾胃還虛弱,濕氣還沒清除。正巧趕上公務北上,遇到一位醫生,送了他幾斤天王補心丹。他一上船就服用,每天都不間斷,不久就感覺胸膈不舒服,食慾也一天天下降,卻沒有察覺到是藥物有害。他仍然每天服用,到春天時疽病又犯了。
等到回家,形容枯槁,只剩皮骨,肚子卻很大,按下去像石頭一樣硬。先是黃疸,接著腹部腫脹,都是脾虛濕盛造成的。他請我去治療,但真氣已經衰敗殆盡,沒有辦法著手治療了。過了十天,連湯水都喝不下就死了。這也是誤服滋補藥物的例子。
以前有個人很喜歡補身體,夏天突然腹瀉,服用了蒼朮、厚朴、澤瀉、豬苓、黃連、砂仁等藥兩劑,病已經好了。之後只要節制飲食,保全胃氣就可以了,不必再服用藥物。但他認為瀉後元氣必然虛弱,就服用人參、白朮、甘草、黃耆、米仁、山藥等藥物。一服藥,頓時胸中憋悶,大便不通,三四天不能吃喝。他就來問我,我說:暴瀉初癒,濕邪未盡,就服用大補的藥物,這就像給盜賊送糧食,養活敵兵一樣。
難怪會這樣。我就用蒼朮為主藥,佐以枳實、厚朴、澤瀉、陳皮、砂仁、半夏、木香、山楂等藥,製成丸藥讓他服用,就痊癒了。俗話說:「病好了不要亂補」,真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