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一中

《裴子言醫》~ 卷之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8)

1. 卷之三

傷寒熱極狂躁,渴欲飲冷,而以橘藕瓜梨之類,及新汲井水,涼而解之者,先賢之立法也。世人不曉,謂是予之臆說而不敢用,其為誤也,可勝言哉!《類編》所載程元章夫婦皆嗜鱉,一婢日主烹飪,不適口,即撻之。偶一日得一鱉,頗肥大,夫婦以足充其嗜,喜甚,執行操刀欲屠,忽不忍其伸縮,用釋縛而置之後園池中,夫婦以鱉失,怒而重撻。越二年,婢患熱病,昏聵幾死,遂移棄後園池亭以待盡。

不謂天未曉,後宅有扣扉聲,眾疑為鬼,婢曰:是某耳,啟之,果然。眾驚問其故,對曰,夜將半,彷彿一黑物,將濕泥萍草,遍覆周身,頓覺肢體清涼,百苦盡脫,始知獨臥亭子上。夫婦異甚,迨暮,復使往效昨夕所為,而密伺之,見一大鱉,負水藻泥蘋,自池中出,夫婦不省所以,婢遂實以往事告,急涸其他,果得一鱉,已倍大子昔矣。尾後穿竅猶存,即遣使送至深淵,自此夫婦感悟,永不食鱉。

嗚呼!一水族之微,而亦識熱者寒之之法,不亦深可慨哉!

傷寒本是陽證,若至日久不痊,須防陰證。蓋傷寒日久,元氣已虛,更或寒涼與汗下之藥太過,則元氣之虛益甚,陽證變陰,恆有之耳。其脈則洪數無根,或斷續不整,與細疾無倫次。手足則乍溫乍冷,或手足未冷,而鼻端先冷。此時縱有躁渴狂譫舌胎便結等熱證,不可更用涼藥矣。

急當以桂、附、參、姜,酌微甚而溫補之。溫補之後,倘或復見陽證陽脈者,不妨仍用陽證之藥。

煮藥用水,天泉為上,山水次之,河水又次之。至於井水,則陽和微而陰濁勝,非病所堪。唯傷暑傷寒之熱極,宜新汲而飲之。彼城市中人,日用井水而不深害者,習之熟也。若有病,則又是不用井水為良。

張子和曰:余昔訪靈臺間太史,見銅壺之漏水焉。太史召司水者曰:此水已三環周,水滑則漏迅,漏迅則刻差,當易新水。余劃然悟曰,天下之水,用之滅火則同,濡稿則同,至於性從地變,質與物遷,未嘗罔焉。故蜀江濯錦則鮮,濟源烹楮則⿱吅奄,南陽之潭漸於菊,其人多壽,遼東之澗通於葠,其人多發,晉之山產礬石,泉可愈痘,戒之麓伏硫黃,湯可浴癘。又如冰水咽而霍亂息,流水飲而癃閉通,雪水洗目而赤退,鹹水濯肌而癆干。

千流萬種,言不容盡。至於井之水一也,尚數名焉,及酌而傾曰倒流,出甃未放曰無根,無時初出曰新汲,將旦首出曰井華。一井之水,而功用不同,豈烹煮之間,將行藥勢,獨不擇夫水哉?用水者,其熟察之。

煮藥之法,取味者炎宜緩,取氣者炎宜速。若遇倉卒之病,則不論取氣取味,皆宜速,緩則病邪滋蔓,蔓難圖也。余每到病勢危篤之家,未診視,先令急煮水,診視竣,水即湯湯矣,取藥煮之,差可濟急。

白話文:

[卷之三]

傷寒病情嚴重到病人發狂,口渴想喝冷飲,用橘子、蓮藕、瓜、梨等水果和新汲取的井水來降溫解暑,這是古代醫家制定的方法。世人不懂這個道理,認為這是我的臆測而不肯使用,他們的錯誤真是太多了!《類編》記載程元章夫婦都愛吃甲魚,家裡有個婢女每天負責烹飪,如果做得不合口味,就會被夫婦倆責打。有一天,他們得到一隻又肥又大的甲魚,夫婦倆高興極了,正準備殺來吃,卻一時不忍心它掙扎的樣子,便解開繩子把它放到了後花園的池塘裡。夫婦倆因為丟了甲魚,生氣地狠狠責打了婢女。

過了兩年,婢女得了熱病,昏迷不醒,幾乎要死了,於是被丟棄在後花園的池亭裡等死。

沒想到天還沒亮,後宅傳來敲門聲,大家都以為是鬼,婢女說:「是我。」打開門,果然是她。大家驚訝地問她原因,她回答說,半夜時,感覺有一個黑色東西,用濕泥和水草覆蓋全身,頓時覺得身體涼快,所有的痛苦都消失了,原來她獨自睡在池亭上。夫婦倆非常驚訝,到傍晚,又讓婢女按照昨晚的方法去做,暗中觀察,看見一隻很大的甲魚,背著水草和浮萍,從池塘裡出來,把濕泥和水草覆蓋在婢女的身上。夫婦倆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婢女便把以前的事都告訴了他們,他們趕緊把池塘裡的其他甲魚都捉出來,果然又捉到一隻甲魚,比以前那隻大了一倍多,尾巴後面還有穿孔的痕跡。他們立刻派人把甲魚送到深淵裡放生,從此夫婦倆明白了道理,再也不吃甲魚了。

唉!一種小小的水族動物,竟然也知道用寒涼之法治療熱病,這不是很值得感嘆嗎!

傷寒本是陽性病症,如果久治不愈,就要防止轉化成陰性病症。因為傷寒病拖久了,元氣就會虛弱,再加上寒涼藥物或發汗藥物使用過度,就會使元氣更加虛弱,陽性病症轉變成陰性病症是很常見的。脈象會表現為洪大而有力不足,或者脈搏斷續不規則,與細小疾病的脈象不一樣。手腳則時冷時熱,或者手腳還沒冷,鼻子卻先冷了。此時即使有煩躁、口渴、神志不清、舌苔厚膩、大便乾燥等熱症,也不可以用涼藥了。

應當立即用桂枝、附子、人參、生薑,根據病情輕重酌量使用,溫和地進行補益。溫補之後,如果再次出現陽性病症和陽性脈象,可以繼續使用治療陽性病症的藥物。

煮藥用水,泉水最好,山水其次,河水再次之。至於井水,陽氣微弱,陰濁之氣較盛,不適合治病。只有傷暑傷寒熱極的時候,可以用新汲取的井水飲用。城市裡的人天天用井水也沒什麼大害,是因為習慣了。但如果生病了,最好還是不用井水。

張子和說:我以前拜訪靈臺宮的太史,看見銅壺漏水了。太史叫來管理水的人說:「這水已經循環三次了,水滑則漏得快,漏得快則刻度不準,應該換新水。」我頓時明白,天下所有的水,用來滅火都一樣,用來濡寫稿子也一樣,但是水的性質隨著地形的變化而改變,水的質量隨著接觸的物質而變化,從來沒有相同的。所以蜀江的水用來洗滌錦緞則顏色鮮豔,濟源的水用來煮楮樹皮則顏色好看,南陽潭邊的菊花很多,那裡的人長壽,遼東的澗溪流經蘆葦地,那裡的人頭髮茂盛,晉地的山上出產礬石,泉水可以治痘瘡,戒之麓有硫磺,溫泉可以治瘟疫。還有像冰水可以止霍亂,流水可以通利小便,雪水可以洗眼退紅,鹹水可以洗滌皮膚治癒肺癆。

千千萬萬種水,我說不完。就說井水一種,還有很多名稱,比如說水從井中舀出來倒流回去叫倒流水,從井中剛取出的水叫無根水,隨時取出的水叫新汲水,將要天亮時第一次取出的水叫井華水。同一口井的水,功用卻不一樣,那麼煮藥的時候,用藥的功效,難道不應該選擇合適的水嗎?用水的人,應該仔細觀察。

煮藥的方法,要取藥材的滋味,火候宜慢;要取藥材的藥氣,火候宜快。如果遇到危急的病情,無論是取藥材的滋味還是藥氣,都要快,慢了,病邪就會蔓延,蔓延了就難以治療了。我每次遇到病情危重的家庭,還沒診脈看病,就先讓他們趕快燒水,診脈看病結束,水就燒開了,立刻取藥煮藥,可以勉強應付緊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