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子言醫》~ 卷之三 (3)
卷之三 (3)
1. 卷之三
其所論於陰虛者,已自有無陰則陽無以化之句,與此彰彰並載於書,豈獨置之易講乎(數千年晦蝕之旨一旦重光)。一則曰其無陽也,治當補陽而生陰,一則因其無陰而有陽也,治當補陰以化陽耳。明乎此,則知其無陽者,可以補陽,而有陽者,不可以補陽矣。若以補陽氣不足之人參,謾加於肺熱陰虛之病,是有陽而又補其陽矣,奚可哉?若夫丹溪謂虛火可補,非謂其可補氣虛之虛火也,非謂人參可補陰虛之虛火也。氣屬陽,有餘便是火,不足而補火自退,有餘而補火愈熾矣。
潔古謂人參補上焦元氣而瀉肺中火邪者,亦指其補上焦元氣不足而瀉肺中火邪也,非謂人參能補陰血不足而瀉肺中火邪也。至東垣謂人參補元陽生陰血而瀉陰火,亦因元陽之不足不能生陰以制火,故補之,非為元陽之有餘也。
不究其理,而妄議其非,不大謬哉!或曰,然則四物湯之加知、柏、人參以治陰虛潮熱;瓊玉膏之用人參以治肺腎陰虛嗽血;靈苑方之用人參為末雞子清調服,以治上氣喘急咳血唾血;又大吐血後之不用血藥,以獨參湯專補陽氣而生陰血豈盡欺人者乎!曰:其喘嗽、潮熱、咳血吐血等證,固不可謂之陰虛,不謂之肺熱,其與兩先生之所謂陰虛謂肺熱者,則不同也。何也?兩先生之所謂陰虛謂肺熱者,謂陰獨虛,而陽獨盛者也。
若四物加人參等方,則是治陰虛陽亦虛之候也,未至於陰獨虛而陽獨盛也。或曰:陰與陽,若權衡,一虛則必一盛,豈有陰既虛而陽亦虛之理乎。曰:陰虛陽必盛,勢固然也,但陰之虛,必自漸而虛,陽之盛亦必自漸而盛,陽自漸而盛,僅可謂之陽漸盛,未可謂之陽獨盛也,未可謂之陽獨盛,雖謂之陽亦虛亦可也。
蓋此時亦尚有可受補陽藥之餘地在,故不得不用人參於補陰藥中,以佐獨陰之不長,不如是則陰無以生矣。然用參者,務須以陰虛陽盛之淺深為增損。如四物湯,治陰虛潮熱,既加人參,又加知、柏為監製。瓊玉膏治陰虛嗽血,以生地黃為君,而人參僅佐十五分之一,亦皆衡量而施,不敢多用以助陽之盛。節齋先生復有過多不治一語,良有苦心。
若至陰虛漸深,陽盛亦漸深,則未有不至陰獨虛而陽獨盛者矣。至此,便是有陽無陰之瘵病,無論人參不敢多用,即最少如瓊玉膏之法,恐亦不無抱薪救火之虞矣。靈苑方者,乃治元氣大虛,脈來無力之咯血唾血者耳。獨參湯者,乃治卒然大吐血後,氣敗神疲,六脈幾絕,所謂陰竭而陽暴脫者耳,更非所以治陰虛治肺熱也。
豈可遽執古方皆用人參,遂指兩先生為非哉?若遽指兩先生為非,而謾加人參以誤有陽無陰之證於非命,俗流必視人參為蛇蠍,並視無陽則陰無以生之旨為空言。而凡遇陰虛陽亦虛之候,盡畏人參而不敢前矣,其為禍於萬世蒼生,寧有既耶?
白話文:
關於陰虛的論述,古籍中早已有「無陰則陽無以化之」的說法,與本文觀點一致,並非易於理解的論點(數千年來晦澀難懂的道理如今重見天日)。一種情況是缺乏陽氣,治療應補陽以生陰;另一種情況是因缺乏陰氣而陽氣有餘,治療應補陰以化陽。明白這一點,就知道陽氣不足者可以補陽,但陽氣有餘者則不可以再補陽。如果用人參補益陽氣不足的人,卻又用於肺熱陰虛的病人,那是陽氣有餘再補陽,怎麼可以呢?丹溪所說的虛火可以補,並不是指可以補益氣虛引起的虛火,也不是指人參可以補陰虛引起的虛火。氣屬陽,陽氣有餘便是虛火,陽氣不足而補火則虛火自退,陽氣有餘而補火則虛火更盛。
潔古說人參補益上焦元氣而瀉肺中火邪,是指補益上焦元氣不足而瀉肺中火邪,而不是指人參能補陰血不足而瀉肺中火邪。東垣說人參補益元陽生陰血而瀉陰火,也是因為元陽不足不能生陰以制火,所以才補益它,並不是因為元陽有餘。
不究其理就妄加批評,豈不是大錯特錯!有人說,那麼四物湯加熟地、黃柏、人參治療陰虛潮熱;瓊玉膏用人參治療肺腎陰虛咳嗽咳血;靈苑方用人參末與雞蛋清調服,治療上氣喘急、咳嗽咳血、吐血;還有大吐血後不用涼血藥,而單用獨參湯專補陽氣以生陰血,這些難道都是騙人的嗎?這些喘嗽、潮熱、咳血、吐血等症狀,不能說是單純的陰虛,也不能說是單純的肺熱,與兩位先生所說的陰虛或肺熱不同。為什麼呢?兩位先生所說的陰虛或肺熱,是指陰氣單獨虛損,而陽氣單獨亢盛的情況。
像四物湯加人參等方劑,是治療陰虛陽氣也虛弱的情況,還沒有達到陰氣單獨虛損而陽氣單獨亢盛的程度。有人說:陰陽就像天平,一方虛損,另一方必然亢盛,怎麼會有陰虛陽氣也虛弱的道理呢?陰虛陽氣必然亢盛,這是必然的趨勢,但是陰虛是逐漸虛損的,陽盛也是逐漸亢盛的,陽氣逐漸亢盛,只能說是陽氣漸盛,還不能說是陽氣單獨亢盛。即使說是陽氣也虛弱也是可以的。
因為此時仍然還有可以接受補陽藥物的餘地,所以不得不將人參用於補陰藥中,以輔助陰氣的生長,否則陰氣就無法生長了。但是使用人參,必須根據陰虛陽盛的輕重程度來增減用量。例如四物湯治療陰虛潮熱,既加人參,又加熟地、黃柏來制約。瓊玉膏治療陰虛咳嗽咳血,以生地黃為主藥,而人參只佔十五分之一,都是經過衡量後使用的,不敢多用以助長陽氣的亢盛。節齋先生還有「過多不治」的說法,是有其苦衷的。
如果陰虛逐漸加重,陽盛也逐漸加重,那麼就必然會發展到陰氣單獨虛損而陽氣單獨亢盛的程度。到了這個地步,就是有陽無陰的疾病了,無論人參的用量多少,即使像瓊玉膏一樣用量很少,恐怕也會有抱薪救火之虞。靈苑方是治療元氣大虛、脈象無力而咯血、唾血的;獨參湯是治療突然大吐血後,氣虛神疲,脈象將絕,所謂陰氣衰竭而陽氣暴脫的情況,更不是用來治療陰虛或肺熱的。
怎麼可以武斷地認為古方都使用人參,就指責兩位先生是錯的呢?如果武斷地指責兩位先生是錯的,而濫用人參誤治有陽無陰的病症導致死亡,世人必然視人參如蛇蠍,並認為「無陽則陰無以生」的說法是空話。凡是遇到陰虛陽氣也虛弱的情況,都害怕使用人參而不敢治療,這將會禍害萬世蒼生,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