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子言醫》~ 卷之二 (16)
卷之二 (16)
1. 卷之二
王節齋先生曰:或問今人有言東垣之法,宜用於北,丹溪之法,可行於南,如何?曰:東垣,北醫也,羅謙甫傳其法以聞於江浙。丹溪,南醫也,劉宗厚世其學以鳴於陝西。果如其言,則《本草》、《內經》,皆神農、黃帝、岐伯之說亦止宜施於北方耶。
夫五方所生異病,及治之異宜,《內經》《異法方宜》、《五常政大論》,已詳言之矣,又如北方多寒,南方多熱,江閩多濕,嶺粵多瘴,謂其得此氣多,故亦多生此病,非謂北病無熱,南疾無寒也。至於治寒以熱,治熱以寒,則五方皆同,豈有南北之異耶?
又曰:或問人言東南氣熱,可服寒藥,西北氣寒,須服溫藥,然今東南之俗,胡椒薑桂人常食之,不見生病,而北京士大夫,畏食胡椒辛熱之物,何也?曰:東南雖熱,然地卑多濕,辛熱食藥,亦能劫濕。西北雖寒,然地高多燥,辛熱食藥,卻能助燥故耳。用藥者宜識此意。
白話文:
[卷之二]
有人問:現在有人說,張元素(東垣)的醫法適合北方,朱丹溪的醫法適合南方,這是怎麼回事呢?我說:張元素是北方醫家,羅謙甫將他的醫術傳播到江浙地區。朱丹溪是南方醫家,劉宗厚將他的學說傳播到陝西。如果按照這種說法,那麼《本草綱目》、《黃帝內經》裡的神農、黃帝、岐伯的醫理,是不是也只適用於北方呢?
其實,不同地區產生的疾病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黃帝內經》、《難經》、《素問‧五常政大論》已經詳細說明了。比如北方寒冷,南方炎熱,江浙地區潮濕,嶺南地區瘴氣盛行,這是因為這些地區的氣候特點造成了疾病的多發,並不是說北方沒有熱病,南方沒有寒病。至於治療寒症用溫熱的方法,治療熱症用寒涼的方法,這五個地區都是一樣的,怎麼會有南北之分呢?
又有人問:有人說,東南地區氣候炎熱,可以服用寒涼藥物;西北地區氣候寒冷,必須服用溫熱藥物。但是現在東南地區的人們經常食用胡椒、生薑、桂皮等辛熱之物,卻沒有生病;而北京的官員士紳卻害怕食用辛辣溫熱的食物,這是為什麼呢?我說:東南地區雖然炎熱,但是地勢低窪潮濕,辛熱的食物和藥物可以去除濕氣。西北地區雖然寒冷,但是地勢高燥,辛熱的食物和藥物反而能緩解乾燥。用藥的人應該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