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一中

《裴子言醫》~ 卷之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

1. 卷之二

世風衰而真元薄也,雞豚牛羊之餘,食蔬者有幾?瓜梨橘藕之餘,食粟者有幾?醇漿乳酪之餘,食羹者有幾?其助,則姜杜椒蒔,其和則油鹽醯醬,常而煎炒燒炙,異而脯臘膾慘,醉酢蒸酥,與凡百巧為滋味,以佐長夜之豪觴。富貴之家,斯已濫矣,市井之輩,靡有止焉。且也,義命之理茫然,怨慕之心橫起,趨利趨名,視昔孰冷而孰熱。

患得患失,視昔孰淡而孰濃。世故紛擾,晨昏競出,酬應之間,視昔孰勞而孰逸。至有素風為礪,恬退自分之人,則又世網彌天,人情叵測,而憂思驚怖之懷,更不知其孰多而孰少也。如是而欲求脾胃元氣之不薄於今日,則戛戛乎難之矣。而謂當歸、地黃、門冬、知母等濕潤之藥,可瓷投而勿顧乎?

或曰,養血滋陰之藥,世皆用之以補虛勞不足者也,子且謂有傷脾之患,而大補脾丸中,反多耗氣之藥,則何如?曰:此深有當乎脾胃元氣本然之妙而人不知也。夫脾胃元氣本然之妙,乾乾不息者也(其所以能乾乾不息者,果何物乎?),晝夜循環於臟腑、肢骸、官竅間,若天行之健而未始或停也。丹溪所謂脾具坤靜之德而有乾健之運是也(古稱脾胃為都市。

都市者,四方商賈去來,則貨聚散之大市也。必旋來旋去,旋聚旋散,乃為天下生化之源。若來而不去,聚而不散,何生化之有?此方妙合此旨。然亦須得加減法,濕盛加蒼朮,便結加當歸,有寒去黃連,加益智、乾薑,庶無偏弊。

)故此方雖用人參、白朮補氣為君,而又以滲濕消痰之茯苓、半夏為臣,更以開滯疏壅之枳實、山楂、陳皮、厚朴、木香、砂仁、黃連、神麯、穀芽為佐使,名為大補而實無有所謂大補之藥,唯使腸胃通調,胸膈和利,能飲能啖,不失其常。降濁升清,時靡有間,旋推以陳,旋致以新,助彼乾乾不息之妙而已矣,雖無所謂大補之藥,而大補之理實具焉。

以故,每施脾胃氣衰之人,為脹、為腫、為痞、為痰、為久瘧、久痢與高年百損產後諸虛而不克加餐等病,屢獲奇徵。不然,則山楂、枳實、厚朴、陳皮等藥耗元氣者也,曷有補於人哉?

夫既曰為脹、為腫、為痞、為痰、為瘧、為痢、為高年百損與產後諸虛,是不一其病矣。不一其病,則亦當不一其治,子乃以一大補脾丸而通治之,抑又何也?曰:天下事從綱則簡而易得,從目則賾而難求。理之必然也。不善為治者,從病之目,從目則脹以脹治,腫以腫治,痞以痞治,痰以痰治,瘧痢以瘧痢治,高年與產後,亦以高年產後治。治不勝治,靡知統宗矣。

善為治者,從病之綱,從綱則唯知有脾胃而已矣。知有脾胃,則條目有彼,綱領在我,而脹者、腫者、痞者、痰者、瘧者、痢者、高年百損與產後諸虛者,皆可勿問矣。何也?脾胃者,化水穀而生元氣者也。元氣主,則自能運行其滯,而脹者寬,痞者平矣。自能運行其濕,而痰者消,腫者退,痢亦可止矣。

白話文:

[卷之二]

現代社會風氣敗壞,人們精氣神不足。能吃蔬菜的人又有多少?能吃糙米的人又有多少?能喝粥的人又有多少?調味品如薑、杜仲、胡椒、蒔蘿等,以及油、鹽、醋、醬等,烹飪方式煎炒燒烤,醃製臘肉、生魚片等等,加上各式各樣的調味佐料,用來搭配豪飲長夜。富貴人家已經如此奢侈放縱,市井小民更是無休止地追求享樂。況且,人生的意義茫然無知,怨恨嫉妒之心橫生,人們追逐名利,只看眼前得失,不思長遠。

患得患失,只顧眼前利益,不知長遠規劃。世事紛擾,人們日夜奔忙,應酬交際,疲憊不堪。即使有保持樸素淡泊的人,也難以逃脫世俗的網羅,人情難測,憂慮恐懼之心更加難以避免。如此情況下,想要脾胃元氣不衰弱,簡直太難了。難道可以不管不顧地服用當歸、地黃、麥門冬、知母等滋潤的藥物嗎?

有人說,養血滋陰的藥物,世人都用來補虛勞不足,你卻說會傷脾胃,而大補脾丸中,卻有很多耗氣的藥物,這是怎麼回事呢?我說:這正是因為人們不知道脾胃元氣的奧妙所在。脾胃元氣的奧妙,在於其生生不息(它為什麼能生生不息呢?),晝夜循環於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九竅之間,如同天體運行那樣強健,從未停止。丹溪所說的「脾具有坤土的靜穆之德,又有乾天的健運之力」就是這個意思(古人稱脾胃為都市。都市是四方商賈雲集交易的大市場,必須來來往往,聚散循環,才能成為天下生化之源。如果只進不出,只聚不散,怎麼會有生化呢?)。這個方子妙就妙在這裡。當然也需要加減法,濕盛加蒼朮,便秘加當歸,有寒邪就去掉黃連,再加益智仁、乾薑,這樣就不會偏頗了。

所以這個方子雖然用人參、白朮補氣為主藥,卻又用滲濕消痰的茯苓、半夏為臣藥,再用開滯疏通的枳實、山楂、陳皮、厚朴、木香、砂仁、黃連、神曲、穀芽為佐使藥,名為大補脾丸,其實並無所謂大補的藥物,只是讓腸胃通暢,胸膈舒緩,能吃能喝,保持正常狀態。降濁升清,時刻不停,不斷代謝更新,幫助脾胃生生不息而已,雖然沒有所謂的大補藥,卻包含了大補的道理。

因此,用於治療脾胃氣虛的人,例如脹滿、腫脹、痞塊、痰飲、久瘧、久痢、老年體虛、產後虛弱等症,都屢屢收到奇效。否則,山楂、枳實、厚朴、陳皮等藥物耗損元氣,怎麼能補益身體呢?

既然說到脹滿、腫脹、痞塊、痰飲、瘧疾、痢疾、老年體虛、產後虛弱等症,這些病症並不相同。病症不同,治療方法也應該不同,你卻用一種大補脾丸來治療所有這些病症,這是為什麼呢?我說:天下事情,抓住根本就簡單易行,從表面入手就複雜難辦。這是理所當然的。不善於治病的人,從疾病的表面入手,脹滿就治脹滿,腫脹就治腫脹,痞塊就治痞塊,痰飲就治痰飲,瘧疾痢疾就治瘧疾痢疾,老年體虛和產後虛弱也分別治療。治療方法繁多,不知其根本原理。

善於治病的人,從疾病的根本入手,抓住根本,就知道只有脾胃而已。知道脾胃的重要性,條目在彼,綱領在我,那麼脹滿、腫脹、痞塊、痰飲、瘧疾、痢疾、老年體虛、產後虛弱等症,都可以不用考慮了。為什麼呢?因為脾胃是化水谷而生元氣的。元氣充足,就能自行運行氣血,使脹滿消除,痞塊平復。就能自行運行水濕,使痰飲消散,腫脹消退,痢疾也能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