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蓀醫話》~ 谷蓀醫話(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谷蓀醫話(卷一) (2)

1. 養老

人身百體,必有部分,而為之連絡於其間者,血管也。《靈蘭秘典論》曰:「使道閉塞不通,形乃大傷。」使道為何?即是血管,血管不啻,則百體失其功用,而知覺、運動於以廢止,故血管不啻交通之輪電也。而血球即其裝運之貨物也,貨物缺乏,則求接濟干飲食,飲食入胃,以其滋養分,輸入血管,化而為血,以循環於周身,除舊布新,以生以長者也。雖然血管之接濟,由於飲食,血管之壅塞,亦由於飲食,此事從未有知之者。

英人愛凡司著《延年益壽論》發明土性鹽類,令人變老之質,其說最為明悉。謂人之變老,皆因飲食中含土性鹽類,日積月累,充塞血管之中,使之變硬,變細,變無,因此百骸皆失其用,而人以死。故人年愈老,血管愈細,必稀血,物如水果等,方易通入。而各酸又能滅身中熱度,以免養氣之侵削,自可延年而益壽,其意欲人單食水果,事雖不可行,而言不為無理。朱丹溪言:老人當茹淡,香辣甘膩皆能助火。

夫香辣助火,人所知也,甘膩只是難化,何以亦能助火?豈非以血管變細,甘膩之物不能流通,故鬱而為火耶?蘇東坡曰:「人能淡食而徐飽者,當有大益。」李祠部曰:「食欲得少而數,不欲頓而多,此於養老為宜。」蓋淡食則無壅滯之患,少食則省消化之力,既易消化,又無壅滯之患,則百脈常通,生機不壅,縱不能長生久視,亦可以終其天年矣。

白話文:

養老

人體各個部位之間,血管起著連接和運輸的作用。《靈蘭秘典論》說:「如果血管阻塞不通,身體就會受到嚴重損傷。」血管暢通與否,關係到全身各部位的功能,以及知覺和運動能力。血管就像運輸的軌道和電線,血液則如同運輸的貨物。貨物不足時,就要靠飲食補充。食物進入胃裡,經過消化吸收,轉化成血液,循環全身,新陳代謝,讓人得以生長。然而,血管的營養供給來自飲食,血管阻塞也是飲食引起的,很多人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英國人愛凡司的《延年益壽論》闡述了土壤中的鹽分會使人衰老的理論,非常透徹。他說人之所以衰老,是因為飲食中含有土壤鹽分,日積月累,堵塞血管,使血管變硬、變細、甚至消失,導致全身器官功能衰退而死亡。因此,老年人血管越細,血液循環越差,就應該食用容易吸收的食物,例如水果等。各種酸性食物還能降低體內熱度,防止體能損耗,有助於延年益壽。雖然他提倡只吃水果的方法不可行,但其道理並非沒有道理。朱丹溪也說:老年人應該吃清淡的食物,辛辣甘膩的食物都會助長體內火氣。

辛辣助火,眾所周知,但甘膩為何也會助火呢?這是因為血管變細後,甘膩的食物難以順利流通,因此積聚成火。蘇東坡說:「人能清淡飲食,慢慢吃飽,一定很有益處。」李祠部也說:「飲食應少量多次,不宜一次吃太多,這對養生很有利。」清淡飲食就不會有阻塞的困擾,少吃可以減少消化負擔,容易消化又沒有阻塞,就能保證血液暢通,生命力旺盛。即使不能長生不老,也能善終。

2. 精神治療

莊子曰:「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淮南子曰:「執獄牢者無病,罪當死者肥澤,刑者多壽,心無累故也。」神全而心無累,真攝生之妙訣,《芷園臆草》載沈君魚病,無他恙,只是畏死,令參禪而愈,即神全而心無累之效也。《福建通志》劉菽,邑諸生也,因善病學醫,醫多奇中,嘗自言負病時獨居一室,設木案置瓦瓶食器,雞飛其上,器輾轉欲墜地,不為動色,於是療者曰病可治。故其為醫也,亦以此法愈人,此亦神全而心無累之說也。

催眠術家言,人之惡念,由別善惡筋而發,能阻天君筋之作用,用催眠術令別善惡筋不用事,則天君筋所發命令,全身奉為神明,故醫學家利用之,而成精神治療之法。昔耶蘇呼跛者起、癲者愈,即是此術,此與全神養心之說,其理自通。

白話文:

精神治療

莊子說:「醉酒的人從車上摔下來,即使速度很快也不會死,他們的骨骼和普通人一樣,但受傷的情況卻和普通人不同,這是因為他們的神志完整。」《淮南子》說:「監獄裡關押的犯人很少生病,該死的人卻很肥胖,受刑的人反而長壽,這是因為他們心裡沒有負擔。」神志完整,心裡沒有負擔,才是養生的妙訣。《芷園臆草》記載沈君魚生病,沒有其他毛病,只是害怕死亡,讓他參禪後病就好了,這就是神志完整,心裡沒有負擔的功效。《福建通志》記載劉菽,是縣裡的秀才,因為善於治病而學醫,醫術非常精準,他曾經自己說,生病時獨自待在一間屋子裡,擺放木桌和瓦罐食器,雞飛到桌子上,器皿搖搖晃晃快要掉到地上,他卻絲毫不動聲色,於是醫生說他的病可以治好。所以他行醫也用這種方法治病,這也是神志完整,心裡沒有負擔的道理。

催眠術的原理是,人的惡念,是由於「別善惡筋」的影響而產生,它會阻礙「天君筋」的作用。運用催眠術讓「別善惡筋」失去作用,那麼「天君筋」發出的指令,全身就會服從,如同神明一般。所以醫生利用這個原理,就成了精神治療的方法。從前耶穌讓瘸子行走、讓癲癇病人痊癒,就是這個道理,這與保持神志完整、修養心性的說法,道理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