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傳心錄》~ 噎膈翻胃者氣食相凝
噎膈翻胃者氣食相凝
1. 噎膈翻胃者氣食相凝
噎膈之病,由於七情過傷,飲食失節,食因氣逆則食不下降,氣因食阻則氣不運行,氣、食、痰涎互相凝結,留於咽嗌者為噎,留於胸膈者為膈,妨礙飲食漸為嘔吐,翻胃之病也。
丹溪有云:自氣成積,自積成痰,痰挾瘀血,遂成窩囊。此症若不早治,必為難愈之疾。初起者五膈寬中散,日久者二陳湯加減。
噎膈翻胃通用二陳湯加薑汁、竹瀝為主。如氣虛肥白之人,加人參、白朮。如血虛瘦弱之人,加當歸、芍藥、桃仁、紅花。如胸中熱悶,加土炒黃芩、黃連、瓜蔞、桔梗,去半夏。如因七情鬱結者,加香香附、川芎、木香、檳榔、砂仁。脾虛不運化者,加人參、神麯、麥芽以助之。
白話文:
噎膈之症,是因為情緒過度刺激,飲食習慣失衡所導致。當飲食因氣逆而不降,氣因食物阻塞而不流通時,氣、食、痰涎便會互相凝結,若停留在咽喉處,即為噎;若停留在胸膈間,則為膈。這些病症會逐漸影響飲食,引發嘔吐,這類情況被稱為翻胃病。
根據丹溪的觀點,氣結成塊,塊聚生痰,痰混著瘀血,最終形成腫塊。若此病未能及時治療,很可能成為難以痊癒的疾病。初期的治療可使用「五膈寬中散」,而病情長期未愈者,則可以「二陳湯」進行調整。
對於噎膈翻胃的患者,主要治療方案是「二陳湯」加上薑汁、竹瀝。如果患者的氣質虛弱,皮膚色澤偏白,可以加入人參、白朮。若是血質虛弱,身形消瘦,則可加入當歸、芍藥、桃仁、紅花。若感到胸部熱煩悶,則可以加入土炒黃芩、黃連、瓜蔞、桔梗,並去除半夏。若是由情緒鬱結所致,則可以加入香附、川芎、木香、檳榔、砂仁。若脾虛消化不良,則可加入人參、神麲、麥芽來輔助消化。
請注意,這些內容僅供參考,實際的治療應由專業醫師進行評估和指導。
如大便燥結者,少加酒蒸大黃、桃仁泥以潤之。大抵噎膈病,血液枯燥,胃脘乾枯,難服丸藥,宜煎膏子服之。
五膈寬中散
五膈寬中散,青(皮)陳(皮)丁(香)木香,(白)蔻砂(仁)香附(厚)朴,甘草與鹽薑。
二陳湯見7頁
白話文:
對於大便乾硬的人,可以稍微增加大黃和桃仁泥的比例,以達到潤腸的效果。通常噎膈病的情況下,身體的血液和津液都處於乾燥狀態,胃部也變得乾燥,因此可能無法順利服用丸狀藥物,此時應當煎煮成膏狀飲用。
【五膈寬中散】
五膈寬中散由以下藥材組成:青皮、陳皮、丁香、木香、白蔻、砂仁、香附、厚朴、甘草和鹽薑。
二陳湯則請參考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