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為劉一仁所著,錢樂天得秘本

《醫學傳心錄》~ 泄瀉者脾氣傷而不平

回本書目錄

泄瀉者脾氣傷而不平

1. 泄瀉者脾氣傷而不平

丹溪曰:「泄瀉有濕、有火、有氣虛、有痰積、有食積」。戴元禮①注曰:「凡瀉水腹不痛者是濕;飲食入胃不住,或完穀不化者是氣虛;腹痛瀉水腸鳴,痛一陣瀉一陣者是火。或瀉或不瀉,或多或少者是痰積;腹痛甚而瀉,瀉後痛減者是食積」。

─────────────────────

①戴思恭、字元禮,明、浦江縣人,朱丹溪弟子。著有《證治要訣》、《證治類元》、《類證用藥》。

泄瀉之病,四時感受不同,或因風寒暑濕所干,或因飲食所傷,動傷脾胃之氣,故作泄瀉。治當分其新久,審其原因,新則以伐邪之藥為主,而健脾之藥為佐;久則以補脾之藥為君,而升發之藥為使。予常辨其症而用藥,確然有論者錄之於後:瀉下青色,腹痛脈浮者,挾風也,宜羌活、防風之類。

瀉下白色,腹痛、脈沉遲而弱,四肢清冷,小便澄澈者,挾寒也,宜乾薑、肉桂、附子之類。瀉下黃色,口渴、煩躁、脈虛、身熱者,挾暑也,宜黃連、扁豆、香薷之類。瀉下清水,或如陳腐水色,腹不痛、身體重、倦怠無力,脈沉而緩者,濕也,宜蒼朮、白朮、厚朴之類。

瀉下完穀不化,酸臭異常,胸膈飽悶,惡聞食氣者,傷食也,宜山查、草果、神麯、麥芽,萊菔子之類。瀉下或多或少,或瀉或不瀉,或如魚凍者,挾痰也,宜南星、半夏之類。瀉下過多,小水不利者,當分利陰陽,使小水長而大便實也,宜茯苓、豬苓、滑石、澤瀉之類。如久患泄瀉者又不可用,用之則損陰氣,當見眼胞下陷而病凶。

此七條乃伐邪之藥也。至於健脾者,莫如白朮、茯苓、陳皮、白芍之類;而補脾者莫如人參、山藥、扁豆、蓮肉、薏苡仁、芡實之類。大抵脾胃之氣,上升則為生長之令,下降則為收藏之令。泄瀉日久,脾胃之氣下陷,宜佐升發之藥,如升麻、防風、柴胡、葛根、羌活之類。

又有每夜子時後五更前作瀉著,乃腎虛作瀉也,宜肉蔻、破故紙、吳茱萸、五味子以補腎。

五苓散見16頁

胃苓湯

寒瀉腹中痛,大小便利清,胃苓湯一盞,薑棗水煎成。(即平胃散合五苓散)

薷苓湯

暑瀉熱如湯,心煩渴不安,薷苓湯八味,燈心用一團、(即黃連香薷飲合四苓散)

柴苓湯

身熱口中渴,更兼瀉下頻,柴苓湯一劑,施治捷如神。(即小柴胡湯合五苓散)

參苓白朮散

(人)參(茯)苓白朮散,蓮肉扁(豆)薏仁,砂仁甘(草)桔(梗)(山)藥,久瀉胃中虛。

按:泄瀉日久,元陽虧損。健脾止瀉不效者,當以補骨脂、吳茱萸、芡實、附子、乾薑、肉桂、益智仁之類。補命門之火.若久泄腸滑、氣虛下陷、脫肛或肛門不閉,宜人參、黃耆、白朮、訶子、白芍、赤石脂、石榴皮、粉草、米殼等藥,補益收脫。

白話文:

泄瀉(拉肚子)的原因,是因為脾胃受損,氣機不暢。

朱丹溪認為,泄瀉可分為濕、火、氣虛、痰積、食積五種。戴元禮進一步說明:水瀉腹不痛的是濕邪;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消化吸收的是氣虛;腹痛且瀉下,一陣陣發作的是火邪;瀉下時多時少,反覆不定的是痰積;腹痛劇烈,瀉下後疼痛減輕的是食積。

泄瀉的病因,四季不同,可能因風寒暑濕侵襲,也可能因飲食不節而損傷脾胃之氣,導致泄瀉。治療要區分病程的久暫,以及病因,病程新發者,應以祛除邪氣的藥物為主,健脾藥為輔;病程久者,則應以補脾藥為主,佐以升提之藥。我常根據症狀用藥,以下是一些記錄:

瀉下糞便青綠色,腹痛,脈象浮快,是風邪,可用羌活、防風等藥。

瀉下糞便白色,腹痛,脈象沉遲微弱,四肢冰冷,小便清澈,是寒邪,可用乾薑、肉桂、附子等藥。

瀉下糞便黃色,口渴、煩躁、脈象虛弱、發熱,是暑邪,可用黃連、扁豆、香薷等藥。

瀉下清水或像陳腐的污水一樣,腹不痛,身體沉重、倦怠乏力,脈象沉緩,是濕邪,可用蒼朮、白朮、厚朴等藥。

瀉下糞便未被消化,酸臭異常,胸膈飽悶,聞到食物氣味就噁心,是傷食,可用山楂、草果、神麴、麥芽、萊菔子等藥。

瀉下時多時少,時瀉時止,糞便像魚凍一樣,是痰邪,可用南星、半夏等藥。

瀉下過多,小便不利,應該兼顧陰陽,使小便通暢,大便成形,可用茯苓、豬苓、滑石、澤瀉等藥。但久患泄瀉者不宜使用此類藥物,否則會傷陰,導致眼瞼下陷,病情危重。

以上七條都是針對祛除邪氣的藥物。至於健脾藥,最好的莫過於白朮、茯苓、陳皮、白芍等;補脾藥則有人參、山藥、扁豆、蓮子、薏苡仁、芡實等。總之,脾胃之氣上升則生長,下降則收藏。泄瀉日久,脾胃之氣下陷,應佐以升提之藥,如升麻、防風、柴胡、葛根、羌活等。

若是在夜裡子時到五更(凌晨一點到五點)之間發作泄瀉,是腎虛引起的,可用肉蔻、破故紙、吳茱萸、五味子等補腎藥。

針對不同證型的泄瀉,還有以下幾種方劑:

  • 寒瀉腹痛,大小便清稀者,用胃苓湯(平胃散合五苓散)。
  • 暑瀉,瀉下如水,心煩口渴者,用薷苓湯(黃連香薷飲合四苓散)。
  • 身熱口渴,並伴泄瀉者,用柴苓湯(小柴胡湯合五苓散)。
  • 久瀉,胃虛者,用參苓白朮散(人參、茯苓、白朮、蓮子、扁豆、薏苡仁、砂仁、甘草、桔梗、山藥)。

泄瀉日久,元氣損傷,若健脾止瀉無效,應使用補骨脂、吳茱萸、芡實、附子、乾薑、肉桂、益智仁等藥,溫補腎陽。如果久瀉導致腸滑,氣虛下陷,脫肛或肛門失禁,則需用人參、黃耆、白朮、訶子、白芍、赤石脂、石榴皮、粉草、米殼等藥,補益固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