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為劉一仁所著,錢樂天得秘本

《醫學傳心錄》~ 瘧犯暑風更兼痰食

回本書目錄

瘧犯暑風更兼痰食

1. 瘧犯暑風更兼痰食

《內經》曰:「夏傷於暑,秋為㾬瘧①」。又曰:「先寒後熱者,名曰寒瘧。先熱後寒者,名曰溫瘧。但熱不寒者,名曰癉瘧②」、丹溪曰:有暑瘧、有風瘧、有溫瘧、有痰瘧、有食瘧……邪在氣分,則發之早;邪在血分,則發之晚。…又有纏綿不休,邪氣伏藏脅肋,結為癥塊者,謂之瘧母。

─────────────────────

①㾬:jie1(音皆)。㾬瘧:瘧的總稱.夜病為㾬,晝病為瘧。

②癉:dan4(音旦)。

瘧脈自弦,弦而數者多熱。弦而遲者多寒。弦短者傷食。弦滑者多痰。微則為虛,代散者危。

凡症發時,耳聾、脅痛、寒熱往來、口苦、喜嘔,脈弦,多風瘧,小柴胡湯。瘧發時熱多寒少、口苦、咽乾、小便赤澀,脈弦數者,多陽瘧,清脾飲。瘧發時先熱後寒者,多溫瘧,石膏知母湯加桂枝。瘧發時獨熱無寒名癉瘧,當責之暑,香薷飲加茯苓,或柴胡石膏知母湯亦可。

白話文:

《內經》提到:「夏季受到暑熱影響,秋季可能會出現暑熱型的疾病」。又進一步說明:「先是寒後熱的,被稱為寒熱型瘧疾;先是熱後寒的,被稱為溫熱型瘧疾;只有熱沒有寒的,被稱為熱性瘧疾」、丹溪認為有暑熱型、風熱型、溫熱型、痰熱型、食熱型等不同的瘧疾。邪氣在氣分時,發病較早;邪氣在血分時,發病較晚。此外,還有一種長時間不愈、邪氣潛藏於肝膽,結成腫塊的病症,稱為瘧母。

【注】

  1. 「㾬」讀作「皆」,「㾬瘧」指的是夜晚發作的瘧疾。
  2. 「癉」讀作「旦」。

在診斷上,根據脈象的不同可以大致判斷瘧疾的類型。如果脈象既強且快,多是熱性;如果脈象既強又緩,多是寒性;脈象短而強,可能是消化不良導致;脈象強而滑,多是痰液過多;脈象微弱則是虛弱的表現,脈象忽斷忽續則是生命垂危的徵兆。

當發作時出現耳鳴、肝膽疼痛、寒熱交替、口苦、想嘔吐、脈象強硬的情況,多是風熱型的瘧疾,可以使用「小柴胡湯」治療。若發作時熱多於寒、口苦、咽喉乾燥、小便赤黃,脈象強硬且快速,多是陽熱型的瘧疾,可以使用「清脾飲」進行治療。如果發作時先是熱後是寒,多是溫熱型的瘧疾,可以使用「石膏知母湯」加上「桂枝」進行治療。若發作時只有熱無寒,多是熱性瘧疾,應歸咎於夏季暑熱,可以使用「香薷飲」加上「茯苓」進行治療,或者使用「柴胡」、「石膏」、「知母湯」也有效果。

瘧發時獨寒無熱脈遲者,名牡瘧,當責之寒,蜀漆散。瘧發時一身盡痛、手足沉重、寒多熱少,脈濡者,名濕瘧,柴平湯。……因感疫癘之氣,發時乍寒乍熱、一身沉重,名瘴瘧,平胃散加藿香、石菖蒲、生薑。瘧疾痰多胸滿,發時昏亂譫語,脈弦滑者,名痰瘧,二陳湯加常山、草果、黃芩、柴胡。

白話文:

發作時只感到寒冷而不發熱,脈搏緩慢的,稱為牡瘧,應歸咎於寒氣,使用蜀漆散治療。發作時全身疼痛、手腳沈重,寒氣多於熱氣,脈象潤滑的,稱為濕瘧,使用柴平湯治療。... 因感染瘟疫之氣,發作時忽冷忽熱、全身沈重,稱為瘴瘧,使用平胃散加上藿香、石菖蒲、生薑來治療。瘧疾痰多且胸部有脹滿感,發作時意識混沌,脈象緊而滑的,稱為痰瘧,使用二陳湯加上常山、草果、黃芩、柴胡來治療。

瘧疾胸膈不寬、惡聞食氣者,食瘧也,清脾飲加山查、神麯、麥芽。瘧疾積滯胸滿、熱多寒少、大便燥實者,大柴胡湯下之。……瘧疾微勞不任,經年不瘥,前後復發者,名勞瘧,小柴胡湯去半夏加天花粉。夜瘧宜用血藥,引出陽分而散,川芎、當歸、紅花、蒼朮、白芷、黃柏、甘草,水煎露一宿服。

白話文:

對於患有瘧疾,胸部和膈肌感到不舒適,且對食物氣味感到不適的人來說,這可能是因為吃了有問題的食物導致的瘧疾。我們可以使用清脾飲,並加入山楂、神曲和麥芽來治療。

對於積存於體內的滯留物阻塞胸腔、熱量過多而冷量較少、大便乾硬的瘧疾患者,我們可以使用大柴胡湯來通便治療。

如果瘧疾患者在經過長期治療後仍然持續疲倦,並且病情反覆發作,這種情況被稱為勞瘧。我們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並將其中的半夏去除,然後添加天花粉來進行治療。

對於晚上發作的瘧疾,我們可以使用具有活血化瘀效果的藥物,幫助身體排出體內的熱邪,使陽氣得到疏散。我們可以使用川芎、當歸、紅花、蒼朮、白芷、黃柏和甘草等藥材,用水煎煮,放一晚後再服用。

瘧母用醋炙鱉甲、三棱、莪朮、木香、香附、海石、青皮、桃仁、紅花、神麯、麥芽,醋為丸,滾湯下。截瘧用常山、草果、檳榔、知母各一錢,熱酒一盅,水煎後,漫露一宿,五更溫服。

小柴胡湯見7頁

清脾飲

清脾飲柴(胡)(黃)芩,甘草厚(朴)青(皮)(茯)苓,半(夏)(白)朮並草果,痰食瘧相應。

白話文:

瘧母治療法使用醋炙鱉甲、三稜、莪朮、木香、香附、海石、青皮、桃仁、紅花、神麯、麥芽,然後用醋製成丸狀,服用時需加入滾湯。

截瘧則使用常山、草果、檳榔、知母,每種藥物各一錢,加上熱酒一盅,先煮沸後放置一夜,於五更時溫服。

小柴胡湯請參閱第7頁。

清脾飲配方包括柴胡、黃芩、甘草、厚朴、青皮、茯苓、半夏、白朮和草果,適合治療痰、食、瘧等疾病。

石膏知母湯見15頁

香薷飲見21頁

柴胡石膏知母湯

即小柴胡湯合石膏知母湯

蜀漆散

蜀漆(洗去腥)雲母(燒二日夜)龍骨三味杵為散未發前以漿水服半錢。

柴平湯

即小柴胡湯合平胃散

二陳湯見7頁

平胃散見8頁

大柴胡湯見15頁

白話文:

石膏知母湯:在第15頁可以看到此方。

香薷飲:在第21頁可以看到此方。

柴胡石膏知母湯:這是小柴胡湯與石膏知母湯的組合。

蜀漆散:這方由蜀漆(清洗去除腥味)、雲母(燒兩夜)和龍骨三種材料研磨而成。在發病前以米湯服用半錢。

柴平湯:這是小柴胡湯與平胃散的組合。

二陳湯:在第7頁可以看到此方。

平胃散:在第8頁可以看到此方。

大柴胡湯:在第15頁可以看到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