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為劉一仁所著,錢樂天得秘本

《醫學傳心錄》~ 直中三陰真寒證用藥訣 (1)

回本書目錄

直中三陰真寒證用藥訣 (1)

1. 直中三陰真寒證用藥訣

元氣衰微邪易侵,寒邪直中入三陰。三陰經證須分治,慎勿模糊不用心。

太陰直中惡寒時,脈息沉遲弦滑微,肚腹疼來兼吐瀉,理中一盞急須施。太陰直中身惡寒,更兼發熱瀉難安.頭疼體痛並腹痛,桂枝參朮炒薑甘。太陰直中脈沉微,四肢厥逆痛如笞①,面色淒淒神不足,大小便利四逆宜。

少陰直中體惡寒,發熱頭疼面色蒼,身如被杖②且無汗,麻黃附子細辛湯。此症分明似太陽,如何又作少陰詳?只因脈息沉遲澀,故與溫經發表湯。少陰直中惡寒風,身熱頭疼體痛凶,口不渴兮身有汗,桂枝附子甘草從。此症如何作少陰?脈沉微弱惡寒深,外雖有熱非真熱,陰盛格陽當記心。

─────────────────────

①笞:chi1(音癡)。古時拷打犯人的竹杖子。痛如笞:疼痛的象被笞刑拷打了一樣。

②杖:舊時刑具的一種。身如被杖:是說身體疼痛的象受了杖刑一樣。

直中厥陰身厥冷,小腹疼痛連陰莖,脈息沉遲弦且微,當歸四逆湯宜審。

直中三陰寒證,惡寒身不熱、色青、不渴、大小便自利、其脈沉遲,人皆可知。如或反常,實難知也。如身熱面赤、大小便自利、口乾,醫家至此,但當察其脈勢雖大,來意虛豁力薄,不竭;或沉遲弦滑而微,形氣有不足之象,俱為寒症。或服涼藥太過身熱不退亦然。此非真熱,乃假熱也。

蓋因寒邪太盛,逼出虛火,遊行於外。《內經》云陰盛格陽,若不用心審察而用苦寒之劑,決死無疑。大抵傷寒症,陽證見陰脈死;陰證見陽脈生。蓋傷寒之邪,乃外來之邪,必得元氣相敵。元氣屬陽,故見陽脈而生。見陰脈而死,元氣絕也。陽春脈大而有力不亂,陰者脈小而虛微至亂。

調治傷寒之法,先須識症,察得陰陽、表裏、寒熱、虛實,親切復審,汗、吐、下、溫、和解之法治之,庶無差錯。先觀兩目或赤、或黃,次看口舌有無苔狀,後以手按其心胸至小腹有無痛滿,再問其所苦、所欲、飲食起居、大小便通利若何、並服過何藥、曾經汗下否,務使-一明白,脈症相對,然後用藥,庶幾無差。

(一)看傷寒先觀兩目,或赤或黃。赤為陽毒,六脈洪大有力燥渴者,輕則三黃石膏湯,重則大承氣湯。

(一)再看口舌有無苔狀:舌白色者,邪未入裏,屬半表半裏,宜小柴胡湯和解。舌上黃苔者,胃腑有邪熱,宜調胃承氣湯下之。大便燥實、脈沉有力而大渴者,方可下。舌上黑苔生芒刺者,是腎水克於心火也,急用大承氣湯下之,此邪熱已極也。

凡傷寒舌苔厚燥,用井水浸青布片子,於舌上洗淨後,用生薑片子時時浸水刮之,其苔自退。

(一)次以手按其心胸至小腹有無痛處:

(1〕若按心下硬痛手不可近。燥渴譫語,大便實,脈沉實有力,為結胸證,急用大陷胸湯加枳殼、桔梗下之。

白話文:

[直中三陰真寒證用藥訣]

人體元氣衰弱時,容易受到外邪侵襲,寒邪會直接侵入人體的太陰、少陰、厥陰三條陰經。治療這三條經絡的病症,必須仔細分辨,切勿馬虎不用心。

如果寒邪直中太陰經,會出現畏寒怕冷的症狀,脈象會是沉、遲、弦、滑、微弱等,同時伴隨肚子疼痛,甚至出現嘔吐、腹瀉的情況,這時要立即服用理中湯來治療。若是寒邪直中太陰經,身體畏寒怕冷,還伴隨發燒、腹瀉不止、頭痛、身體疼痛、肚子痛等症狀,則要用桂枝、人參、白朮、炒過的乾薑、甘草等藥材組成的方子來治療。若是寒邪直中太陰經,脈象沉微,四肢冰冷、疼痛如受鞭打,面色憔悴、精神不足,大小便不利,則要用四逆湯來治療。

如果寒邪直中少陰經,身體會畏寒怕冷,發燒、頭痛、臉色蒼白,身體疼痛像被打過一樣,而且沒有汗,這時要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來治療。這種症狀表面看起來很像太陽經的病症,為什麼又說它是少陰經的病呢?這是因為它的脈象是沉、遲、澀的,所以要用溫經發表的藥方來治療。如果寒邪直中少陰經,會怕冷、怕風,身體發熱、頭痛、身體疼痛劇烈,口不渴但身上有汗,則要用桂枝、附子、甘草等藥材組成的方子來治療。這種症狀為什麼又是少陰經的病呢?這是因為它的脈象沉微、怕冷很深,雖然身體發熱,但並不是真的發熱,而是陰氣過盛導致陽氣被逼到體表,所以一定要謹記。

如果寒邪直中厥陰經,身體會冰冷,小腹疼痛,甚至牽連到陰莖,脈象沉遲、弦且微弱,這時要審慎地使用當歸四逆湯來治療。

寒邪直中三陰經的寒證,會有怕冷、身體不發熱、臉色發青、口不渴、大小便正常、脈象沉遲等情況,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如果出現反常的現象,就比較難以判斷。例如:身體發熱、臉色發紅、大小便正常、口渴,醫生遇到這種情況,應該仔細觀察脈象,雖然脈象看起來很大,但其實力量虛弱、不持久;或是脈象沉、遲、弦、滑而微弱,身體虛弱的表現,這些都是寒證。或是服用寒涼藥物過多導致身體發熱不退,這也不是真的發熱,而是假熱。

這是因為寒邪太過旺盛,把身體的虛火逼到體表。正如《內經》所說的“陰盛格陽”,如果不用心仔細觀察,就使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必定會導致死亡。總的來說,傷寒病,陽證出現陰脈會死亡;陰證出現陽脈反而會活下來。因為傷寒病的外邪必須用身體的元氣來對抗,元氣屬陽,所以看到陽脈就會好轉,看到陰脈就表示元氣耗盡,會死亡。陽氣旺盛時,脈象會大而有力、有規律;陰氣旺盛時,脈象會小而虛弱、紊亂。

治療傷寒的方法,首先要辨別清楚證型,仔細觀察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的情況,然後使用發汗、催吐、瀉下、溫熱、和解等方法來治療,才不會出錯。首先要觀察眼睛,看看是紅還是黃;接著看舌頭是否有苔;然後用手按壓胸口到小腹,看看是否有疼痛或脹滿;再詢問患者的病情、想吃什麼、日常起居、大小便是否正常、吃過什麼藥、是否有發汗或瀉下過,必須把這些情況都弄清楚,讓脈象和症狀相互對應,然後才能用藥,這樣才能避免出錯。

(一)看傷寒首先要觀察眼睛,看看是紅還是黃。眼睛發紅是陽熱毒邪,如果六脈洪大有力,而且口渴,輕微的可以用三黃石膏湯,嚴重的則要用大承氣湯。

(二)其次看舌頭是否有苔:舌苔發白,說明邪氣還在半表半裡,適合用小柴胡湯和解。舌苔發黃,說明胃腑有熱邪,適合用調胃承氣湯來瀉下。如果大便乾燥,脈象沉實有力而且口渴,才可以瀉下。舌苔發黑而且有芒刺,表示腎水虧損、心火太旺,要趕緊用大承氣湯來瀉下,說明熱邪已經到了極點。

如果傷寒病舌苔厚而乾燥,可以用井水浸濕青布片,在舌頭上擦洗乾淨,然後用生薑片沾水刮舌苔,舌苔就會消退。

(三)再次用手按壓胸口到小腹,看看是否有疼痛的地方:

(1)如果按壓心下部位時,出現堅硬疼痛,而且不能觸碰,還伴隨口渴、胡言亂語、大便乾硬、脈象沉實有力,這是結胸證,要趕緊用大陷胸湯加上枳殼、桔梗來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