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園醫話》~ 病症卷三 (40)
病症卷三 (40)
1. 一、傳染病類
1.凡咳嗽初起,甚重,(第一日)熱度甚高,惡寒時間太長,又兼頭痛、身痛、脈緊,又在冬季注意此二字,當然按照表證,於治咳嗽藥中,杏仁、貝母,蘇子、桑皮、橘紅,藥量適宜。加入表散之品,蘇葉,防風,甚則加麻黃,藥量宜輕,微微取汗,薑三片、梨一枚為引經過一、二日,若無效,惡寒必去咳嗽發熱更甚,即有肺炎嫌疑,注意不可發散。
萬不可再用表藥發汗,此際必以大劑相當之品,例如霜桑葉、綠豆皮、竹葉、杏仁、粉丹皮、金銀花、川貝母、鮮生地、鮮蘆根每味四、五錢或五、六錢至一兩,痰多可稍加橘紅。等,以冀消炎。若係疹後,自初即不可用表藥,更宜重加連翹,藥量加至七、八錢可也,更須注意患者之大便,此是要訣不論如何,均宜酌加瓜蔞一、二錢。若有高熱,而大便又三、四日不通,或瀉極臭之便即宜於原方酌加熟大黃。
若小兒胸挺氣促神昏,不可驟用大黃,(若大便閉亦可用)宜於前藥加犀角、羚羊角三、五分,但前藥之量宜減。此症初起,雖以惡寒戰慄而起,但其惡寒時間若甚小,且非冬月寒涼,而脈又洪數者,右手更顯明總以不用表藥防風、蘇葉、麻黃等為是,而表藥中之桂枝一味,尤為大忌,臨症時應格外注意也。高熱有時參用西藥之撤曹及安其比林等,不可忽視。
此症唯一奇效之中藥,已如上述,此外中藥治嗽之品,不可濫用,此實余經驗之談,願醫者相信也。此症本非必死之病,而吾鄉則死於此者,木知凡幾,均余所親見,十之八九,皆藥誤人,惜哉。
【醫驗】嚴宅幼科,一歲,住東四牌樓汪家胡同十五號,於二十五年九月二十六日來診,咳嗽、喘促、神昏、身有高熱、目閉、胸挺,詢知以前曾眼藥發汗,現在病已數日,不能食乳,小便短少,兼有白粉樣沉澱,斷為肺炎波及腦膜及腎臟,均發炎,症屬危殆,因以經驗之方清肺之劑與之,並介紹西醫,囑其速行血清注射療法,其方列下。余曾主張中醫不可濫用炎字,本編說明病症用此字,係希望醫理易於明顯,並非醫案也。
第一方,丹皮一錢、綠豆皮二錢、竹葉一錢、桑葉一錢、杏仁一錢、貝母一錢、瓜蔞五分、鮮茅根一錢、梨一枚引,煎服。囑其煎妥分六次,一日夜灌下,乃第二日來診,竟諸症皆減,大有轉機,亦未請西醫注射,惟大便未通,痰多,而精神則略清醒,乃照前方大意加減與之,其方列下。
第二方,丹皮一錢、綠豆皮二錢、竹葉一錢、桑葉一錢、橘紅三分、杏仁一錢、貝母一錢、天花粉一錢、熟軍五分、通草一錢、鮮茅根一錢、梨一枚引,煎服。囑其仍照前法服之,第三日來診,已退熱,咳嗽亦漸止,小便沉澱漸少,大便瀉一次,極臭,諸症均減,精神清醒,乃與第三方,仍本第一方大意,其方列下。
白話文:
一、傳染病類
初期咳嗽嚴重,第一天發燒很高,惡寒時間很長,伴隨頭痛、全身疼痛,脈搏緊促,尤其在冬季更需注意。根據表證,在治療咳嗽的藥方中,杏仁、貝母、蘇子、桑皮、橘紅,用量適中。加入疏散風寒的藥物,如蘇葉、防風,嚴重時可加麻黃,用量要少,微微出汗即可,用三片薑、一個梨引藥。一兩天後如果無效,惡寒症狀消失而咳嗽發熱加重,則可能併發肺炎,此時注意不要再發散。
千萬不要再用發散風寒的藥物讓病人出汗。此時必須用大劑量的清熱解毒藥物,例如霜桑葉、綠豆皮、竹葉、杏仁、丹皮、金銀花、川貝母、鮮生地、鮮蘆根,每味藥四、五錢或五、六錢至一兩,痰多可以稍微增加橘紅的用量,以期消炎。如果病症是疹子痊癒後出現的,從一開始就不要使用發散風寒的藥物,更應該增加連翹的用量,可加到七、八錢。還要特別注意病人的大便情況,這是關鍵。無論如何,都要酌量加入瓜蔞一、二錢。如果高燒,而且大便三、四天不通,或者拉稀便臭,則應在原方中酌量加入熟大黃。
如果小孩胸部脹滿、呼吸急促、神志不清,不可驟然使用大黃(如果大便不通也可以使用),應該在之前的藥方中加入犀角、羚羊角三、五分,但之前藥物的用量要減少。這種病症初期,雖然以惡寒戰慄開始,但如果惡寒時間很短,而且不是冬天寒冷,脈搏卻洪大而數目多,右手尤其明顯,則總體來說不用發散風寒的藥物,如防風、蘇葉、麻黃等,表藥中的桂枝更應忌用,臨床時應格外注意。高燒時有時可以配合使用西藥,如阿司匹林等,不可忽視。
此病症唯一有效的中藥,如上所述,此外治療咳嗽的中藥,不可濫用,這是我個人的經驗之談,希望醫生們相信。這種病症本非必死之病,但在我的家鄉卻有很多人死於此病,我都親眼見過,十之八九都是藥物誤用所致,令人惋惜。
【醫案】嚴宅幼童,一歲,住東四牌樓汪家胡同十五號,於二十五年九月二十六日就診,症狀為咳嗽、呼吸困難、神志不清、高燒、眼睛緊閉、胸部脹滿。詢問得知,之前曾用藥物發汗,現在病程已持續數日,不能吃奶,小便量少,且有白色粉末狀沉澱,診斷為肺炎波及腦膜和腎臟,均有炎症,病情危急,因此根據經驗,用清肺的藥方治療,並介紹西醫,囑咐其儘快進行血清注射療法,藥方如下。我曾主張中醫不可濫用「炎」字,本篇說明病症用此字,是希望醫理更容易理解,並不是醫案。
第一方:丹皮一錢、綠豆皮二錢、竹葉一錢、桑葉一錢、杏仁一錢、貝母一錢、瓜蔞五分、鮮茅根一錢、梨一枚引藥,煎服。囑咐煎好後分六次,一天一夜服完。第二天複診,所有症狀都減輕了,病情好轉,也沒有請西醫注射,只是大便未通,痰多,精神略微清醒,於是根據之前的藥方加減後再次用藥,藥方如下。
第二方:丹皮一錢、綠豆皮二錢、竹葉一錢、桑葉一錢、橘紅三分、杏仁一錢、貝母一錢、天花粉一錢、熟大黃五分、通草一錢、鮮茅根一錢、梨一枚引藥,煎服。囑咐仍然按照之前的服用方法服用。第三天複診,已退燒,咳嗽也漸漸停止,小便沉澱減少,大便瀉了一次,很臭,所有症狀都減輕了,精神清醒,於是開第三方,仍然以第一方為基礎加減,藥方如下。(第三方的內容原文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