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園醫話》~ 病症卷三 (31)
病症卷三 (31)
1. 一、傳染病類
蓋宣透二字之義,不但外表宣透,使疹毒易於發出,即內腑亦宜通透,不使疹熱在血管內留有餘毒,內外上下,均有出路,血液得以乾淨,毒質排淨,即是治疹成功。所以解肌之藥、緩下之藥、清瘟解毒之藥,必須相輔而行也。
惟疹出齊後,約在六、七日至八、九日熱甫減退,患者往往驟覺輕快,任意飲食,或出戶外遊戲,一經勞動,熱又復起,體溫上升此時更為危險,急以葛根一味,加入連殼、桑葉、丹皮等酌量以前病情藥中,速服一、二劑,葛根一味,三歲兒可服五分至一錢餘類推。退熱有奇效。
若有他項續發症,應以類加藥,例如腎炎加木通等。但疹正初發時,注意初字萬不可服西藥之退熱劑例如安基比林、撒曹藥類及中藥之發汗、例如麻黃、桂枝等升提、例如柴胡等滋補例如生地、元參、山藥、百合等等藥,如犯此禁,必致危險也。常見有普通人發熱,往往白服阿斯比林等退熱藥片或瀉藥等,最為害事,疹病初起,尤為大患,不可不知。
疹毒內陷,或疹隱太早,此際皮膚毛孔,早已閉鎖,內毒無路可出,勢必倒轉入內,逼迫逆流,危險萬狀,最為棘手。患者神昏氣喘,毒炎熏灼,津液將枯,有腸潰、胃腐、肺炎、腎炎之危,此時挽回生命,非清淡藥品所能奏功。第一犀角為必需之品,次則黃芩、黃柏、黃連、山梔大苦大寒之藥及石膏、生地,此二藥在初病最忌用。
一切大涼之藥均可選用,或可挽救生命於萬一,服涼藥之後若得鼻衄,尚有希望,於此有一要訣,即無論如何,處方中始終必須佐以連翹、金銀花等敗毒之品且須重量方為周密。此症始終治法與溫病相似,而實不同,看護上更不同,茲一列舉如下:
①溫病不忌涼,此則格外避忌寒冷,切不可飲冷水,及恣啖水果等。
②溫病室內宜涼爽?此症室內則宜略溫暖,且室內宜暗,空氣宜濕潤。
③溫病癒後,即可戶外運動,不致再發,此症則自疹退後,在四星期內,必須室內靜養。
以肺炎、腎炎等危症,多發於不知不覺之二、四星期後也。若一大意小兒尤甚往往續發他症,十之八九,因而致命,而時常注意患者之大便,尤為要著,此症看護,最關重要,不可不知也。
疹子初起,不論有無咽疼及白喉嫌疑,均應每日用鹽剝水方列後含漱,使口內清潔,以預防白喉之併發。即巳發白喉,亦極有效。但含漱藥,不可下嚥,小孩在六歲以下,不易使用此法,必須設法用鹽剝水試其口內,先以鹽剝水吸入於皮球內(洗滌用)令小孩面向下抱之,令其啼哭,即利用其哭時口開,再以筷子一根,裹以消毒白布,置撐小孩口內,而後以注有鹽剝水之皮球嘴,對準小孩之口,激射之,剛小孩不能閉口,(有筷子撐住)可以洗滌口內,較之以布或筆蘸藥水塗布拂試之法為良,可試用之。
白話文:
一、傳染病類
疹子的治療,不僅要讓疹子順利發出來(外宣透),更要讓內臟也暢通無阻(內通透),避免疹熱的毒素殘留在血管中。內外都要有出路,讓血液乾淨,毒素排出,才能治好疹子。所以,疏通肌膚的藥、緩瀉的藥、清熱解毒的藥,必須同時使用。
疹子出齊後,大約六七天到八九天,發熱就會減退,病人往往會覺得輕鬆許多,就任意吃喝,或外出活動。但只要一勞動,發熱就會復發,體溫上升,這時更危險。此時可用葛根,再加一些連翹、桑葉、丹皮等,根據之前的病情調整用量,迅速服用一到兩劑。葛根退熱效果奇佳,三歲兒童可服用0.5-1錢,以此類推。
如果出現其他併發症,就要根據情況加藥,例如腎炎就加木通等等。但是疹子剛發時,絕對不能服用西藥退熱藥,例如阿司匹林、灑爾佛藥等,也不能服用中藥中的發汗藥,例如麻黃、桂枝等;升提藥,例如柴胡等;以及滋補藥,例如生地、元參、山藥、百合等。如果違犯這些禁忌,就會很危險。許多人發燒就服用阿司匹林或瀉藥,這是非常有害的,疹子初起尤其危險,一定要注意。
如果疹毒內陷,或疹子隱沒太早,皮膚毛孔已經閉鎖,內毒無法排出,就會倒流入內,非常危險,也最棘手。患者會神志不清、呼吸困難,毒素灼燒身體,體液將近枯竭,有腸潰瘍、胃潰瘍、肺炎、腎炎的危險。此時要挽救生命,單靠清淡藥物是不夠的。犀角是必需的藥物,其次是黃芩、黃柏、黃連、山梔這些苦寒的藥物,以及石膏、生地(這兩種藥初病時最忌使用)。
可以使用各種寒涼的藥物,或許能挽救生命。服用寒涼藥物後如果流鼻血,那就有希望。有一個重要訣竅,無論如何,處方中都要加入連翹、金銀花等清熱解毒的藥物,而且用量要足夠。這種疾病的治療方法與溫病相似,但實際上不同,護理方法更是不同,茲列舉如下:
①溫病不忌涼,但這種病格外忌諱寒冷,絕對不能喝冷水,也不能吃大量的水果。
②溫病室內宜涼爽,這種病室內則宜略微溫暖,而且室內要昏暗,空氣要濕潤。
③溫病痊癒後,就可以戶外活動,不會再發病,但這種病疹子退後,四個星期內都必須臥床休息。
肺炎、腎炎等危重症,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發病,多發生在二到四個星期後。尤其小孩子更容易大意,往往會併發其他疾病,十之八九因此死亡。所以,要特別注意病人的大便情況,護理非常重要,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疹子初起,無論有無咽痛和白喉的嫌疑,都應該每天用鹽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以預防白喉併發。即使已經患上白喉,也很有效。但是漱口水不能吞咽。六歲以下的小孩不易使用這個方法,必須想辦法用鹽水清洗他們的口腔。先將鹽水吸入皮球(洗滌器)中,讓小孩趴著,使其哭鬧,利用哭鬧時張開嘴巴的機會,用一根筷子裹上消毒的紗布,撐住小孩的嘴巴,然後用皮球的嘴對準小孩的嘴巴,將鹽水噴射進去。因為有筷子撐著,小孩無法閉嘴,這樣可以清洗口腔。這個方法比用布或棉籤蘸藥水塗抹更好,可以嘗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