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傑著,張紹舜、郭柳霞點校

《止園醫話》~ 病症卷三 (25)

回本書目錄

病症卷三 (25)

1. 一、傳染病類

伊家本不信中醫,此於無可奈何時,始延中醫診治,競獲痊癒,可見天下事不可執一定之見也。病狀脈案,詳列於後,此為溫病已經逆傳極重之內閉症,故歷三十餘年,餘猶保存此醫案也。

第一方(脈案)暑滯積熱,濁垢壅阻不宣,頭痛而暈,肌燒如灼,皖愎鬱悶、攻痛,泛逆嘔吐,滴水不下,大解泄稀,舌苔膩,脈弦滑而緊。症係表裏兼重,暑熱兼濕,法宜苦降辛通、芳香化濁,以圖挽回,占希之年,病邪纏綿,失治多日,內閉可慮,合議立方待高明裁定。脈案文字有鄙俚句怯,以係他人執筆,不便干涉,今仍其舊。

鮮薄荷一錢、五川連二錢、以吳萸八分合水另煎鬱金一錢,飛滑石四錢、鮮石菖蒲三錢、鮮藿香二錢、枯芩一錢、竹茹一錢、枳殼錢五、紫蔻仁錢五、鮮荷葉四錢、鮮佩蘭二錢、廣陳皮錢五、金銀花四錢、法半夏一錢、另用灶心土一兩、鮮枇把葉一錢、通草一錢,先煎水八杯,再用此水煎以上各藥,煎妥二小杯,沖入真紫雪丹一錢,一杯五分俟藥已冷,先將病人鼻孔攝緊,不會聞知藥味一氣飲下一小杯,日服三次。此症唯一難關,即係劇烈之嘔吐,滴水不存,連日在醫院均係注射,不能服藥。

故用此法。

七月六日第二方(脈案)服前藥幸得未吐,(伊家大喜,據云十餘日見水即吐,嘔逆不止,此為第一次受藥也)肌熱較退,暑滯積熱,羈困不宣,胸腹痞悶,嘔吐稍平,煩擾不安,神志時時昏迷,大解泄溏黏稠,便數忽多忽少,舌苔膩,脈弦滑.嘔熱略減,此內閉各竅,略見開通,然仍屬險期,再以芳香苦辛,宣清、通化、肅降、升達中焦論治。

鮮石菖蒲四錢、川連一錢、另以吳萸四分合煎鮮葦根一兩、鮮藿香二錢、枯芩一錢、竹茹三錢、銀花四錢、益元散四錢、麩炒枳殼一錢五、連翹二錢、鬱金一錢五、廣陳皮一錢五、檳榔片一錢五、扁豆皮四錢、高梁米五錢、鮮荷梗四錢、炒萊菔子一錢,余以此藥味太劣,嘔症不欲用之,此乇君主張加入,並識之,紫雪丹八分,分二次沖入,杏仁一錢、通草一錢仍以灶心土一兩照前法煎服。

七月七日第三方(脈案)服藥後,嘔逆已平,(此是大效,起死回生,在此一著)痰沫仍多:神志不清,手心燒灼,煩渴痞悶不安,大解泄利黃稠而黏,重墜腹疼,舌苔膩,脈弦滑,暑滯濕熱與氣互結,難期立化,再以原方略加宣開之品,以冀解除暑滯,宣通清竅。

鮮薄荷一錢,五金銀花四錢,益元散四錢,鮮藿香二錢,連翹二錢,鬱金一錢五,鮮佩蘭一錢五,川連一錢五,另以吳萸五分煎水麩炒枳殼一錢五,扁豆花三錢,枯芩一錢,廣木香一餞五,鮮石菖蒲四錢,青陳皮一錢五,橘紅二錢,通草一錢,萊菔子一錢,木香檳榔丸三錢,高梁米五錢,鮮荷葉四錢,紫雪丹八分,分二次沖入此藥煎妥,分二杯,早晚各服一杯,不需用手術矣。

白話文:

一、傳染病類

這位病人原本不信中醫,直到沒辦法了才找中醫師看診,最後竟然痊癒了,可見世事不能一概而論。詳細的病症和脈象記錄如下:這是一種溫病,已經發展到極其嚴重的內閉症,所以過了三十多年,我仍然保留著這份醫案。

第一次用藥(脈象記錄):暑熱積聚,濁氣阻塞不通,頭痛頭暈,皮膚發熱像火燒一樣,胸腹脹滿疼痛,噁心嘔吐,一點水都喝不下,大便稀溏,舌苔厚膩,脈象弦滑而緊。症狀是表裡都受累,暑熱夾雜濕邪,治療方法應該用苦寒瀉火、辛溫解表、芳香化濁的藥物,以期挽回病情。病人年紀已高,病邪纏綿日久,延誤治療多日,內閉的危險性值得考慮,因此商議後決定用藥,並請高明醫師裁定。脈象記錄中的文字有些粗俗,因為是他人記錄的,我不便修改,就保留原樣。

處方:鮮薄荷一錢、川連二錢、吳萸八分(另煎)、鬱金一錢、滑石四錢、鮮石菖蒲三錢、鮮藿香二錢、黃芩一錢、竹茹一錢、枳殼五分、紫蔻仁五分、鮮荷葉四錢、鮮佩蘭二錢、陳皮五分、金銀花四錢、法半夏一錢;另用灶心土一兩、鮮枇杷葉一錢、通草一錢。先用八杯水煎煮灶心土、枇杷葉、通草,再用此藥汁煎煮其他藥物,煎成兩小杯,沖入真紫雪丹一錢,一杯分五次服用。藥冷後,先捏緊病人的鼻孔,避免聞到藥味,一口氣喝下一小杯,一日三次。這個病症最大的難關就是劇烈的嘔吐,一點水都留不住,病人連日都在醫院注射,無法服用藥物,所以才用這種方法。

七月六日第二次用藥(脈象記錄):服用前藥後,幸好沒有嘔吐(病人家人非常高興,說十多天來只要喝水就會嘔吐,嘔逆不止,這是第一次服藥)。肌膚發熱減輕,暑熱積滯,仍然阻塞不通,胸腹脹滿,嘔吐略微減輕,煩躁不安,神志時而昏迷,大便溏稀黏稠,大便次數忽多忽少,舌苔厚膩,脈象弦滑。嘔吐發熱略減,這是內閉的各個竅位略微開通,但仍然處於危險期,繼續用芳香苦辛、宣洩清熱、通利化濁、肅降、升達中焦的藥物治療。

處方:鮮石菖蒲四錢、川連一錢、吳萸四分(另煎)、鮮蘆根一兩、鮮藿香二錢、黃芩一錢、竹茹三錢、金銀花四錢、益元散四錢、麩炒枳殼一錢五分、連翹二錢、鬱金一錢五分、陳皮一錢五分、檳榔片一錢五分、扁豆皮四錢、高梁米五錢、鮮荷梗四錢、炒萊菔子一錢。我認為藥味太烈,嘔吐症狀不宜使用,這是某先生主張加入的,在此說明。紫雪丹八分,分二次沖服,杏仁一錢,通草一錢,仍然用灶心土一兩,按照前法煎服。

七月七日第三次用藥(脈象記錄):服藥後,嘔逆已經停止(這是大效,起死回生,就在這一劑藥),但痰液仍然很多;神志不清,手心灼熱,煩渴胸悶不安,大便黃稠而黏,腹部墜脹疼痛,舌苔厚膩,脈象弦滑。暑熱濕邪與氣機互相凝結,很難立刻化解,再次使用原方,略加一些宣通開竅的藥物,希望能解除暑熱,宣通清竅。

處方:鮮薄荷一錢、金銀花四錢、益元散四錢、鮮藿香二錢、連翹二錢、鬱金一錢五分、鮮佩蘭一錢五分、川連一錢五分、吳萸五分(另煎)、麩炒枳殼一錢五分、扁豆花三錢、黃芩一錢、廣木香一錢五分、鮮石菖蒲四錢、陳皮一錢五分、橘紅二錢、通草一錢、萊菔子一錢、木香檳榔丸三錢、高梁米五錢、鮮荷葉四錢,紫雪丹八分,分二次沖服。煎好藥後,分兩杯,早晚各服一杯,不需要手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