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園醫話》~ 生理學合參卷一 (6)
生理學合參卷一 (6)
1. 二、中醫生理學
這是何等的一個主要機關呢!若說神明,這兩個字,簡直的就是腦子和神經的代名詞,你想一想,若是心血發生了毛病,比方熱度太高了,或是血內有了毒,馬上它那腦子的作用,就會出了變象,輕則覺著頭暈心跳,重了就可以神昏譫語,尋衣摸床,也許瘋瘋顛顛,精神失常。
若是心臟弱了,馬上人就缺乏精神,或者成天家頭暈眼黑,神識不清,驚悸善忘,嗜睡或失眠,起了種種神經衰弱的狀態,這就是君主失其權能,天真神明,受其影響的一個證明。總而言之,腦子神經,全賴血來養著它,它若是不受心血的影響,絕對不會單獨有作用的。至於說汗為心液,是君火,更是有著它的微妙道理。
何以呢?人全知道出汗是有汗腺的,可是汗腺何以能發汗?1.由於週邊之溫度亢進。2.血液中水分增多,3.心臟及血管機能旺盛,4.服發汗藥,5.血管收縮神經興奮,汗腺神經亦得逞其作用(例如虛汗)。這樣看來,若把心離開了,這汗是不能出來的。所以西藥裏頭的退熱藥(例如阿斯匹林等),其副作用為發汗過多,往往驟然能叫心臟停止,害了人的性命。
而中藥裏的發汗藥(例如麻黃),也往往鬧得人大汗不止(汗脫),也就是心臟受了汗的大瀉漏,而無力供給的道理。所以說汗為心液,是一點也不錯的。至於君火二字,本是對相火說的,簡單說一句,就是人身上的熱力、張力,全憑著心血來醞釀的。若離開了心血,熱力和張力,也就完了,人身上也就不溫暖了。
所以君火這二字,並無不合,簡直的就可作為「溫源」二字講,那有什麼玄虛呢?
(二)肝
經云,悲怒氣鬱則傷肝。又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又曰肝者相火內寄,得真水以涵濡真氣,以遂生生之氣。滑氏曰,肝之為臟,其治在左。中醫說肝主血是對的,血若不經肝臟的濾清,如何能有血的功用呢?此臟既為造血之總樞,那麼人身上已經造成血之原料(乳糜),歸總全集合到門脈裏,門脈即食物精華入肝之總管。
血之前身,即是乳糜。若是一經悲怒氣鬱,一定影響到神經,它那一切無數的毛細乳糜管,馬上就要失其平衡,那一邊由肝臟送入心臟的血液,也就不甚順序。肝臟裏,此時停留了好多的血,它那濾血的機能,也就疲乏了,神經受了這種影響,所謂疲極之本。所以人就覺著不舒服,容易不喜歡,越鬱越厲害,就要發生疼痛(脇疼脹最多),頭暈目眩,甚則全身抽搐,於是有肝風、肝氣、肝火等等的病名。
若再加重,積久不流通,它那停滯的血液,越聚越多,越多越濃,全身血管停滯,神經失其滋養,所謂真水不能涵濡真氣,不能遂其生生之氣,於是乎乾燥,結果陰氣吸收不住陽氣,所謂龍雷之火,炎炎上升,就有暴厥(不省人事)、卒中(內風眩動,角弓反張)、中風半身不遂等等的現象(腦充血、腦出血),那就更厲害了。
白話文:
二、中醫生理學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心與腦、神經系統息息相關。若心臟功能異常,例如心火過盛或血液中毒,就會影響腦部功能,輕則頭暈心跳,重則神志不清,甚至精神失常。
心臟虛弱也會導致精神不濟、頭暈眼花、記憶力減退、嗜睡或失眠等神經衰弱症狀,這是因為心臟作為人體的統帥,其功能失常會影響到整體。總之,腦部和神經系統的運作都依靠血液供給,而血液的質量和供應則取決於心臟。汗液是心臟活動的表現,也是心臟精華的體現。
人體出汗依靠汗腺,而汗腺的排汗功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環境溫度、血液含水量、心臟和血管功能、藥物作用以及血管收縮神經的興奮等。 由此可見,心臟功能的正常運作,是出汗的必要條件。西藥退燒藥物,例如阿斯匹林,其副作用就是可能導致大量出汗,甚至危及生命,正是因為其過度影響了心臟功能。同樣,中藥中的發汗藥,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導致大量出汗,造成心臟負擔過重。因此,汗液被認為是心臟精華的說法是正確的。
「君火」指的是人體的熱量和活力,這些能量都由心臟的血液供應。缺乏心血,就會缺乏熱量和活力。因此,「君火」可以理解為人體的熱量來源,並沒有什麼神秘之處。
肝臟在人體左側,主血。 悲傷、憤怒、鬱悶等情緒都會損傷肝臟。中醫認為肝臟負責調節氣血,如果肝臟受損,會影響到全身的氣血運行,而肝臟也與風的病症有關。肝臟是血液的過濾器,血液中的營養物質(乳糜)會先經過肝臟的處理,再送往全身。
如果情緒低落,就會影響肝臟的正常功能,造成肝臟內血液淤積,影響血液的過濾和運送,從而使神經系統受到影響,出現身體不適,例如疼痛、頭暈目眩等症狀。如果情況持續惡化,血液淤積加重,血液變得濃稠,全身血管循環受阻,神經系統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就會出現乾燥、陰陽失衡等問題,最終可能導致暴厥、中風等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