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傑著,張紹舜、郭柳霞點校

《止園醫話》~ 生理學合參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生理學合參卷一 (5)

1. 二、中醫生理學

中醫講的生理,是以五臟六腑相分配的。講中醫的醫理,總離不了陰陽二字。

這兩個字,含有微妙的至理,萬不可加以懷疑。它說五臟者所以存精神、氣血、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穀而行津液者也。大意是說人之生理,有臟以為體,就有腑以為用。臟之氣行於腑,腑之精輸於臟,二者相合,而後成功,臟之性宜藏,腑之性宜通,又以五臟主藏為陰,六腑主瀉為陽,而一臟一腑之中,又各有其陰陽,臟腑陰陽,相互相生之理,分晰至微。我覺著它與科學的說法,相輔而行,而且有其不可思議的真理。

或者現在科學,尚未到了這個地步,也未可知。這是我四十多年反覆試驗的所得,不過不可因著陰陽二字,越弄越玄虛罷了。看中醫書要有精銳鑑別的眼光,抉擇出它那道理的奧妙,拋棄它那說法的錯誤,把歷代醫籍的精華,從實驗運用到西醫的科學說法之內,那是再好不過的,千萬不可胡扯亂拉,妄說中醫的這個就是西醫的那個,那就糟了。尤其不可先入為主,自諱其短,必須實實在在的體驗出來。

中醫的那一種說法,實在超過於科學的西醫,並且可以把西醫的說法,來證明中醫那一點的錯誤,這才可以於醫學上有了進一步的貢獻。不但不可盡信中醫書,也不可盡信西醫書,蓋是醫之一道,到現在並未到了很完全的地步,所以世界上有好多因病身死的人,這就是一個中西醫均未完善的大鐵證。

可是這種中西合參的辦法,談何容易?我從十七八歲,就喜歡研究中醫學,到了二十歲,就學了西醫,到現在已經六十多歲了。我在這四十餘年之間,經過種種的試驗和比較,到現在似乎對中西醫有了一點真認識。然而絕不是自以為到此境地,這就是完善。

不過略略開出一些門徑,現在仍是努力往前改進,更希望與余同好者,共同努力往前進。大家把這一種學問,共同發明到毫無缺陷的那一個境地,成為世界上的一個獨立的醫學,永遠革除中西醫的名稱,那就好了。現在我再把中醫說的五臟六腑的概要,講一講。

中醫以心、肝、脾、肺、腎為五臟,茲分述如下:

(一)心(心包絡附)

經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謂之君火(屬陽),又云,心外有赤黃裹脂是為心包絡。心下有膈膜,與脊脇周回相著,遮蔽濁氣,使不將上熏心肺。又云其中(心)有竅,以導引天真主氣。又云心主血脈,又云其液為汗。

中醫說心臟主血,是對的。可是若說它是君主,是能出神明,說它是君火,又能導引天真,且是為汗的來源。這些說法,猛一看似乎太玄虛,其實呢,是與西醫的說法息息相通,且覺著有些很圓通的道理。我先把這道理說一說,心臟若一停止,周身的血脈,就立時全停了,人就死了。

白話文:

中醫講的生理,是依照五臟六腑來分配的。談論中醫的醫理,總是離不開陰陽這兩個字。

這兩個字蘊含著精妙的道理,千萬不可懷疑。它說五臟是儲藏精神、氣血、魂魄的地方,六腑是消化食物、運送津液的地方。大意是說,人體的生理,有臟作為實質,就有腑作為功能。臟的氣運行到腑,腑的精華輸送到臟,兩者互相配合,才能發揮作用。臟的特性適合收藏,腑的特性適合疏通。又以五臟主收藏為陰,六腑主排泄為陽。而且,每一臟和每一腑之中,也各有其陰陽。臟腑的陰陽,彼此相互滋生,這種道理分析得非常細微。我覺得它和科學的說法是互相輔助的,而且有它不可思議的真理。

或許現在科學還沒達到這個程度,也未可知。這是我四十多年來不斷試驗所得的結論,不過不可以因為陰陽這兩個字,越講越玄虛。看中醫書要有精闢的眼光,選擇出它道理的奧妙之處,拋棄它說法上的錯誤,把歷代醫書的精華,從實驗中運用到西醫的科學說法中,那是再好不過的,千萬不要胡亂牽扯,妄說中醫的這個就是西醫的那個,那就糟糕了。尤其不可先有既定成見,不敢承認自己的不足,必須實實在在地體驗出來。

中醫的某些說法,確實超越了西醫的科學,而且可以用西醫的說法,來證明中醫的某些錯誤,這樣才能對醫學有進一步的貢獻。不僅不能完全相信中醫書,也不能完全相信西醫書,因為醫學這門學問,到現在還沒有達到很完善的地步,所以世界上有許多人因為疾病而死亡,這就是中西醫都尚未完善的有力證明。

可是這種中西醫結合的方法,談何容易?我從十七八歲就喜歡研究中醫學,到了二十歲就學習了西醫,到現在已經六十多歲了。我在這四十多年之間,經過各種試驗和比較,到現在似乎對中西醫有了一些真正的認識。然而絕不是自認為到了這個境界,就已經完善了。

不過只是稍微開闢出一些門路,現在仍然努力向前改進,更希望和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努力向前邁進。大家把這種學問,共同發展到毫無缺陷的境地,成為世界上一個獨立的醫學,永遠去除中西醫的名稱,那就好了。現在我再把中醫所說的五臟六腑的概要,講一講。

中醫以心、肝、脾、肺、腎為五臟,以下分別敘述:

(一) 心(心包絡附)

經典上說,心是君主之官,神明由此而出。又稱之為君火(屬陽)。又說,心外有紅色黃色的脂肪包裹著,那就是心包絡。心臟下方有膈膜,與脊椎和肋骨周圍相連,遮蔽濁氣,使之不會向上熏擾心肺。又說,心臟內部有孔竅,用來引導先天的精氣。又說,心主管血脈,又說它的液體是汗。

中醫說心臟主導血液,是對的。但是,如果說它是君主,能夠產生神明,說它是君火,又能引導先天精氣,而且是汗的來源。這些說法,乍看之下似乎太玄虛,其實呢,是和西醫的說法息息相關,而且覺得有些很圓融的道理。我先來解釋一下這個道理,心臟如果一旦停止跳動,全身的血液就會立刻停止流動,人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