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傑著,張紹舜、郭柳霞點校

《止園醫話》~ 病症卷三 (19)

回本書目錄

病症卷三 (19)

1. 一、傳染病類

【醫驗】余治此溫病之醫案,殆不勝枚舉,以此症流行最多,四時皆有,除冬季須與傷寒症嚴格鑑別外,餘時殆不難確認。茲僅舉危險症候,極有研究價值之醫驗數則,藉供參考。所列各案,或為初期誤治,遲延日久,八、九日後勢將逆傳之症,或為邪少虛多,第三期之腸出血期危症,或為逆傳後之險症,或為西醫認為不治之症,舉一反三,願讀者深思焉。

魏鳳瑞,四十九歲,住石虎胡同二號,於民國二十六年十月得病,第一日惡寒、身熱、頭奇痛、身酸痛、嘔惡,某醫第三日與以蘇葉、羌活、白茯苓等藥(餘藥記不清楚)二劑,病加重。據云未出汗又請西醫診治,(服液劑未見其方)三日未效。又延某中醫診治,第一方為佩蘭、藿香、焦楂、枳殼、砂仁、神曲、陳皮、絲瓜絡,服後頭痛更甚,餘症仍然。

第二方為橘絡、槁本、砂仁、枳實、菊花、澤瀉、陳皮、桑葉、木通、神曲、竹葉,患者曾自服阿斯比林(三次)藥片,頭痛暫止仍發。諸症更甚,又加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稀而呈紫黑色、舌苔邊白膩、中赤,又照前方加薄荷、大黃三錢、枳實三錢,服後病更甚,已不能起床,此既往治療之經過情形也。

十一月五日,延余診治,認為濕溫,診得肺胃鬱熱內熾,灼爍陰液,原因感受時令流行不正之氣,天氣忽冷,外束日久,十日未解,以致現在頭痛、體痛、惡寒、壯熱、嘔逆特甚、胸悶、口苦咽乾、舌苔燥白濁厚、小便赤少、腰腿痛、脈沉濡,勢將逆傳,法宜宣解,兼清肺胃,服藥後,忌口避風,取微汗解。

第一方,荊芥穗錢半、牛蒡子錢半、淡豆豉一錢、金銀花三錢、防風二錢、炒梔子二錢、連翹三錢、菊花三錢、杏仁泥錢半、白芷二錢、薄荷錢半、旋復花二錢、包煎竹葉一錢、鮮蘆根引煎服。

服前藥一劑,得微汗,病勢稍減,頭痛大減,仍有壯熱、作燒、心煩口渴、咽乾、泄瀉、舌苔仍白厚。此肺胃濕熱未淨。法宜再清肺胃,化除濕溫分解之。十一月六日第二方,小生地三錢、薄荷一錢、金銀花三錢、生梔子二錢、滑石塊二錢、薑黃連八分、連翹二錢、薑厚朴一錢、旋復花二錢、包煎、赤茯苓二錢、黃芩三錢、甘草一錢、腹皮絨二錢,薑引煎服。

服前藥一劑,病均輕減,惟肺胃蓄熱太久.上焦火盛灼陰,依前法再清肺胃,抑止上焦火熱,兼以養陰之品。

十一月七日第三方,鮮石斛二錢、元參二餞、川連八分、金銀花二錢、生石膏四錢、川軍二錢(用此藥汆非常慎重),薄荷一錢、連翹三錢、生地三錢、枳實二錢、旋復花三錢、梔子二錢、菊花三錢、燈心五分,引煎服。

服前藥一劑大效,嘔止,熱退,頭痛身痛等症均退,以後即以竹葉等品小劑調理。又三劑而癒,始終未與西藥。

白話文:

一、傳染病類

我治療溫病的案例不勝枚舉,此症流行甚廣,四季皆有,除了冬天需要與傷寒仔細區分外,其他季節並不難辨認。這裡只列舉一些危險症狀,以及具有研究價值的案例,供大家參考。這些案例,有的初期誤治,延誤日久,八九天後病情惡化;有的邪氣少而體虛多,到了腸出血的危急時期;有的則是病情惡化後的險症;有的甚至是西醫認為不治之症。希望讀者能以此類推,深入思考。

一位名叫魏鳳瑞,49歲,住在石虎胡同二號的病人,民國二十六年十月發病。第一天出現惡寒、發熱、劇烈頭痛、全身酸痛、嘔吐等症狀。某醫生第三天給他開了蘇葉、羌活、白茯苓等藥(其他藥物記不清)兩劑,病情卻加重了。據說他沒有出汗,又找西醫診治(服用液劑,藥方不詳),三天無效。之後又找另一位中醫師診治,第一方藥物是佩蘭、藿香、焦楂、枳殼、砂仁、神曲、陳皮、絲瓜絡,服用後頭痛更劇烈,其他症狀依然存在。

第二方藥物是橘絡、藁本、砂仁、枳實、菊花、澤瀉、陳皮、桑葉、木通、神曲、竹葉。病人還自行服用阿斯匹靈(三次),頭痛暫時緩解後又發作,其他症狀更加嚴重,並出現口渴、尿少色赤、大便稀溏呈紫黑色、舌苔邊緣白膩中間紅赤等症狀。於是又在之前的藥方上加了薄荷、大黃三錢、枳實三錢,服用後病情更加嚴重,已無法起床。這是他以往治療經過的全部情況。

十一月五日,他來找我診治。我診斷為濕溫,認為肺胃鬱熱內盛,灼傷陰液,是感受了時令流行不正之氣,天氣驟冷,外邪束之日久,十天未解,導致現在頭痛、全身疼痛、惡寒、高熱、嘔逆加重、胸悶、口苦咽乾、舌苔乾燥發白黏膩、尿少色赤、腰腿疼痛、脈象沉弱等症狀,病情將要惡化,應當疏通解表,同時清泄肺胃。服藥後,應忌口避風,微微出汗即可。

第一方藥物:荊芥穗半錢、牛蒡子半錢、淡豆豉一錢、金銀花三錢、防風二錢、炒梔子二錢、連翹三錢、菊花三錢、杏仁泥半錢、白芷二錢、薄荷半錢、旋復花二錢,包煎竹葉一錢,鮮蘆根引煎服用。

服用第一劑藥物後,微微出汗,病情稍有好轉,頭痛減輕很多,但仍有高熱、煩躁、心煩口渴、咽乾、腹瀉,舌苔仍白厚。這說明肺胃濕熱尚未清除。應當繼續清泄肺胃,化除濕溫。十一月六日,開第二方藥物:生地黃三錢、薄荷一錢、金銀花三錢、生梔子二錢、滑石塊二錢、薑黃連八分、連翹二錢、薑厚朴一錢、旋復花二錢,包煎,赤茯苓二錢、黃芩三錢、甘草一錢、厚樸二錢,薑汁引煎服用。

服用第一劑藥物後,病情均有所減輕,但肺胃積熱已久,上焦火盛灼傷陰液,仍應沿用之前的療法清泄肺胃,抑制上焦的火熱,並加入養陰的藥物。

十一月七日,開第三方藥物:鮮石斛二錢、元參二錢、川連八分、金銀花二錢、生石膏四錢、川貝母二錢(使用此藥需非常謹慎)、薄荷一錢、連翹三錢、生地黃三錢、枳實二錢、旋復花三錢、梔子二錢、菊花三錢、燈芯草五分,引煎服用。

服用第一劑藥物後,療效顯著,嘔吐停止,發熱退下,頭痛、身痛等症狀均消失,之後用竹葉等藥物小劑量調理,三劑藥後痊癒,始終沒有服用西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