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園醫話》~ 病症卷三 (18)
病症卷三 (18)
1. 一、傳染病類
竊願中西對此病症,群策群力,共同研究,除去治療上之缺點及障礙,使芸芸眾生,每遇此種危險疾患,早早脫離其病厄,漸漸減少其死亡率,實為我醫者之唯一責任。明達醫賢,當表同情,又何必各執門戶之見,妄分中西新舊,又何必自欺欺人,謬稱國粹,又何必自諱其短,盡諉其過於科學,倘能拋除成見,實事求是,集思廣益,取彼所長,益我所短,使醫療上多一有效之方法,豈不甚善。
余以為中西王益,殊途同歸,造福千病人者,必非淺顯,故敢大聲疾呼,願有志於世界醫學者,共同努力也。
再論小兒溫病合併症之腦膜炎,小兒腦膜炎亦同,但單純之腦膜炎發作甚速,易於確認,及早注射腦膜炎血清,或預防(流行時)腦膜炎伐克辛,均能有效,然遇失於注射時機,或遇窮鄉僻壤,無處延請西醫,或缺乏血清及伐克辛時,則西醫此時,即失其特長,至若瀉下及消炎等法,率多無效,(參看醫驗)此時寧以中醫治之,尚有些微希望也。
蓋此症即中醫所稱之內閉(注意此二字)症候,當其尚未盡失知覺以前,必有嘔吐發熱各症,頭痛功有,但在小兒則不能自訴。漸次即神昏或角弓反張,二目天吊,人事不省而死。俗傳以此為小兒失魂,巫覡雜進,針灸並施、無益有損,戒之戒之。此症西醫除及早(遲則無效)施行注射血清療法外,無他善法,中西醫之瀉下法,雖屬合理,然據余之經驗,百無一效。且有於初得尚未甚重之時,與以瀉劑得下後,腦之症狀,反而立時加劇者,此例亦不少。
若以中醫學說衡之,則為熱邪盤據上焦,擾及心包絡,徒以瀉下之藥,攻伐腸胃,對於高據膻中之邪,毫不相干,且恐幼稚兒童,一受時邪灼爍,津液已有乾燥膠滯、內風眩動傾向,此時若再加以瀉藥劫奪,傷其真陰,遂致陰陽脫鈕,孤陽上越,故腸胃雖通,而病勢反加,余基於此種經驗與理想,故每遇此症,必先注意小兒之二便,倘非確實大便閉止,絕不濫用瀉藥,必須灼見腸熱,始與潤腸藥或小量之緩下藥,例如中藥之麻仁、郁李仁、瓜蔞仁或小量之熟大黃,西藥之中小量甘汞等,然猶必須佐以養陰清熱及芳香開竅之品,例如中藥內之金銀花、連翹、佩蘭葉、香豆豉、鮮蘆根、石菖蒲等,且藥量均須加重,惟用甘汞時,則不可雜以中藥耳。
而犀角、羚羊角、牛黃、紫雪丹、至寶丹、安宮牛黃丸等藥,尤為必需之品,擇一用之,或以芳香藥煎劑,合入服之,完全與治成年人之溫症內閉,同一方法。施治若早,得病二、三日以前必慶更生,中藥此時比較有效。但若遲誤稍久,至六、七日之後昏迷太重,則此種方法,亦多無濟矣。
於此有應注意者,小兒體質脆弱,一得此症,傳變甚速,不若成年人之溫症,先在肺表,以次加重,醫者要以精銳之眼光,敏速之手段,當機立斷,以資挽救,病家尤不可偏信西醫(除早期之注射),迷信西醫,坐誤病機,以自殺其幼童也。中醫須知急驚風,即此症別名,亦傳染病也。
白話文:
一、傳染病類
希望中西醫能共同努力研究此疾病,克服治療上的缺點和障礙,讓所有患者都能及早康復,降低死亡率,這是醫生的責任。聰明的醫生應該展現同情心,不應固執己見,妄分中西醫、新舊醫,也不應自欺欺人,誇大國粹,或推卸責任給科學。應該拋棄成見,實事求是,集思廣益,取長補短,讓醫療方法更多樣有效。
我認為中西醫各有優勢,殊途同歸,能造福眾生的醫術絕非淺顯,因此呼籲所有致力於世界醫學的人共同努力。
再談小兒溫病合併腦膜炎。小兒腦膜炎發病迅速,容易診斷,及早注射腦膜炎血清或預防性疫苗(流行期間)非常有效。但若錯過注射時機,或身處偏遠地區無法尋求西醫幫助,或缺乏血清和疫苗時,西醫的優勢就消失了。此時瀉下和消炎等西醫方法往往無效(參考臨床經驗),而改用中醫治療則尚有一線希望。
這種疾病相當於中醫所說的「內閉」症候。在完全失去知覺前,患者會有嘔吐、發熱、頭痛等症狀,但嬰兒無法自行表達。病情加重後會神志不清,甚至角弓反張,瞳孔放大,最終昏迷死亡。民間誤以為是「小兒失魂」,於是找巫師、針灸,這些方法不僅無效,反而有害,必須避免。西醫除了及早(延遲就無效)注射血清外,沒有其他好方法。中西醫的瀉下方法雖然看似合理,但根據我的經驗,幾乎完全無效。甚至有些病例在病情初期,使用瀉藥後,腦部症狀反而加劇。
從中醫角度來看,這是熱邪侵犯上焦,擾亂心包絡。單純使用瀉藥攻伐腸胃,對膻中之邪毫無作用。而且嬰兒體質虛弱,容易津液不足,內風眩動,此時再使用瀉藥,會傷及陰液,導致陰陽失衡,陽氣上亢。即使腸胃通暢,病情反而加重。基於這樣的經驗和認識,我遇到此症,必先觀察嬰兒大小便,除非確實便秘,否則絕不濫用瀉藥。必須明確觀察到腸熱,才使用潤腸藥或少量緩瀉藥,例如中藥麻仁、郁李仁、瓜蔞仁,或少量熟大黃;西藥則使用少量甘汞,但不可與中藥同用。
犀角、羚羊角、牛黃、紫雪丹、至寶丹、安宮牛黃丸等藥物尤為重要,可擇一使用,或加入芳香藥煎劑服用,方法與治療成年人溫病內閉相同。如果及早治療,在發病二、三天內,存活的機會很大,此時中藥比較有效。但如果延誤較久,到六、七天後昏迷嚴重,這種方法也往往無效。
需要注意的是,嬰兒體質脆弱,此病傳變迅速,不像成年人的溫病先從肺表開始,逐漸加重。醫生必須具有敏銳的眼光和迅速的應變能力,及時採取措施搶救。家屬更不能偏信西醫(早期注射除外),迷信西醫,錯失治療時機,導致孩子死亡。中醫要了解,「急驚風」就是此病的別名,也是一種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