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園醫話》~ 病症卷三 (17)
病症卷三 (17)
1. 一、傳染病類
然於補陽之中,仍須顧及陰分,所以白芍、熟地等滋陰之藥,有時仍宜兼用,且必須重用為佐。蓋溫熱之症,津液耗盡乃成此危象,若只補陽,而忽略陰精,恐又演成陽亢陰竭,驟然招致陰陽晚鈕,不相維繫之險象,結果亦必斷送人命,醫者烏可不慎耶?中醫書有以霍亂、痢疾、瘧疾,均入溫病類中,目為濕溫者,荒唐不經,不值科學醫之一哂。
然霍亂、痢疾之後,演成虛證者極多,故余此段文字,不能不詳細論列,讀者須知中醫所謂溫病後之陽虛,強半係指溫病以外之雜病而言,根本不得稱為溫病,與本編上段論溫病陽虛之說,為截然兩事,此不得不加以糾正,免誤後人。又以溫病患陽虛者,亦非絕對無有,故附錄於此,而加以申明也。
況溫症誤服補陰藥其禍猶小,若一誤服補陽藥,真如火上加油,禍不旋踵,即或誤服人參一味,亦足以誤人性命,願醫者三復斯言。蓋溫病之後,不論陰虛陽虛,皆在本病纏綿多日之後,絕無新得溫病進行中即有虛證者,此層須格外注意也。
③此時病象,中醫書所謂溫邪逆傳心包絡,實為溫邪黏滯膻中,氣血交阻,蒙蔽清竅,為溫病中最多見最危險之症象。此時治法,專解表邪,專清肺氣,專攻腸胃,均非所宜,尤其攻伐腸胃太過,不但無效,而反害之,愈演愈重。所以病者此症多在八、九日之後於各種熱象參看症候條外,現出種種昏迷狂妄,甚則痙厥、嘔吐、頭痛、內外皆閉、氣湧沸騰、湧吐至滴水不受,煩悶欲死。
此時唯一治法,必用大劑芳香、苦降、辛開之品,分量自四、五錢至八錢例如鮮菖蒲、連翹、鮮佩蘭葉、鬱金(此味不可太多)、金銀花、鮮竹葉心、鮮蘆根等加以犀角、紫雪丹、(二藥為必用之品,但此藥價太昂貴,二藥分量,亦宜略重一錢左右。)及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等,酌量何者為宜與服。
一日三次或沖入煎藥中亦可。均為此症極效之品,亦為醫者極應採用之法也,傷寒與溫病不同之點,即在於此。傷寒絕無此症,只有結胸一症,以陷胸湯治之即可,然絕非此症。余近見有一病婦(住劉海胡同二號)患此症,某醫照錄小陷胸湯原方與之,烏有濟耶。其餘橘紅、蔻仁等,亦可酌用,但非必需品也。
(參看醫驗)按此即西醫書所稱腸窒扶斯併發腦膜炎之症,考西醫書載,凡此症併發肺炎、腦膜炎、腸出血等症者,預後多不良,幾併發腸穿孔者,殆必死,或因心臟麻痹而死,此皆基於西醫報告之確實統計,當無錯誤。余希望再基於中醫報告統計之,則有確實之比較矣。
余在實驗上,亦深知西醫此種記載,確實不誤,然在中醫之高明者,心靈手敏,一眼覘定邪在膻中,及時決定治法,如本論十之八九,尚能挽回,實較西藥之效力偉大,理論明通,但遇昏庸之中醫,則此亦為必死之症也。余既深知中醫對此症,有此妙法,是以坦白錄出,並舉醫驗,以資證明。
白話文:
一、傳染病類
在補充陽氣的同時,仍需注意陰分的滋養,因此像白芍、熟地等滋陰的藥物,有時也應該配合使用,而且劑量要加大作為輔助。因為溫熱病症,津液耗盡才會造成危急的狀況,如果只補陽氣,而忽略陰精,恐怕又會導致陽亢陰竭,突然造成陰陽失衡,互相不能維持的險境,最終結果必定會喪命,醫生怎麼能不謹慎呢?有些中醫書籍把霍亂、痢疾、瘧疾都歸類到溫病中,稱為濕溫,這是荒謬無稽的,根本不值得現代醫學去嘲笑。
然而霍亂、痢疾之後,演變成虛弱症狀的人很多,所以我這段文字不得不詳細論述,讀者必須知道中醫所謂溫病後的陽虛,大多是指溫病以外的其他疾病而言,根本不能稱為溫病,與本文前面論述溫病陽虛的說法,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這一點必須糾正,以免誤導後人。又因為溫病患者陽虛的情況,也不是絕對沒有,所以把它附錄在這裡,並加以說明。
況且溫熱病誤服滋陰藥的危害還比較小,如果誤服補陽藥,就像火上澆油,禍事馬上就會發生,即使誤服人參這種藥材,也足以致命,希望醫生們能反复思考這一點。因為溫熱病之後,不論是陰虛還是陽虛,都是疾病纏綿多日之後才出現的,絕不可能在溫熱病發病過程中就出現虛證,這一點必須特別注意。
此時的病症,中醫書上所說的溫邪逆傳心包絡,實際上是溫邪停滯在胸部,氣血運行受阻,蒙蔽了神經中樞,這是溫熱病中最常見也最危險的症狀。此時的治療方法,單純解表邪、清肺氣、攻腸胃,都是不適宜的,尤其攻擊腸胃過度,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有害,病情會越來越嚴重。所以患者這種症狀大多在八九天后,除了各種熱症的症狀外,還會出現昏迷、狂妄,甚至痙攣、嘔吐、頭痛、大小便不通、氣體上湧、嘔吐到滴水不進、煩悶想死的症狀。
此時唯一的治療方法,必須使用大量的芳香、苦寒、辛溫的藥物,劑量從四五錢到八錢不等,例如鮮菖蒲、連翹、鮮佩蘭葉、鬱金(這種藥不能用太多)、金銀花、鮮竹葉心、鮮蘆根等等,還要加上犀角、紫雪丹(這兩種藥是必須使用的,但價格昂貴,劑量可以稍微增加一錢左右)以及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等,根據情況選擇使用。
一天三次,或者沖入煎藥中服用都可以。這些都是治療這種病症非常有效的藥物,也是醫生應該積極採用的方法,傷寒和溫病的不同點,就在於此。傷寒絕不會出現這種症狀,只有結胸這一症狀,用陷胸湯治療就可以了,但絕對不是這種病症。我最近看到一個女病人(住在劉海胡同二號)患有這種病,某個醫生按照小陷胸湯的原方給她治療,根本沒有效果。其他的藥物,像橘紅、蔻仁等,也可以酌情使用,但不是必需品。
(參看醫案)這就相當於西醫書上所說的腸梗阻併發腦膜炎的症狀。西醫書上記載,凡是這種病症併發肺炎、腦膜炎、腸出血等症狀的,預後都不好,幾乎併發腸穿孔的,都必死無疑,或者因為心臟麻痺而死,這些都是基於西醫報告的確實統計,應該沒有錯誤。我希望也能基於中醫報告的統計資料,來進行確實的比較。
我在臨床實踐中,也深深知道西醫的這種記載,確實沒有錯,但是中醫如果高明,醫術精湛,一眼就能看出邪氣停滯在胸部,及時確定治療方案,像本文所描述的,十之八九都能挽救回來,實際上比西藥的效果更強大,理論也更通達,但是遇到庸醫,這就是必死的症狀。我既然深深知道中醫對此症有如此妙法,因此坦白地記載下來,並舉出醫案,作為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