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園醫話》~ 病症卷三 (10)
病症卷三 (10)
1. 一、傳染病類
若投以西藥之安基比林等,則暫時解熱,而嘔逆更加,漸入內矣;投以甘汞,以內撤其熱。實可有效,但其表熱不退,病變仍可演進以漸至於腸出血等等之危篤重症,此所以不得不有待期療法之說矣。且甘汞亦不可屢服。故中醫遇此症若誤用一部分之傷寒藥,桂枝亦在內,不可不注意必致貽誤病機。
此症若不在冬月,似不致誤認。西醫認症極確實,然其缺點,在西藥之不能完全適用。設使此症用安比退熱,用甘汞瀉下,理想中似甚得法,然絕無大效,一試便知,勿庸辭費。中藥治此症,特別有效,不必需用甘汞,余以張君嘔逆太甚,用中藥疏通,恐其嘔吐,(湯劑缺點)故以甘汞錠以代中藥。所慮者,中醫謬於虛偽之古說,自作玄深沉晦之談,以誤人命耳。
此症與傷寒,究其極必皆腸熱,西醫以其病原菌相同,故將傷寒,溫病認定為一病,確實不誤,不可不信,然中醫對此症之治法,絕然不同,且均特效,則西醫不知也。
以上所列張君醫驗,以余視之,原無列入本編之價值,然借此一症,與前列薛君之傷寒病對照,則頗有趣,以綏署醫官等,皆老資格之西醫,其認症斷無錯誤,治療用藥,更屬精當,然對此症治療,所得結果,何以與余不同乎?正以見彼此認症同治法同,惟藥物一項,中西各異,有適有不適耳。
此余詳列此條之本旨,可見中西醫藥,實有互相救濟之場合,有合併研究之必要,中西醫者,如欲增長學問,切不可分道揚鑣,自居於登峰造極之列也。
中醫論溫病與傷寒,分辨最清,中藥治溫病,更屬奇效,可稱百試百驗。所慮者,誤將此症認為傷寒則大左矣,西醫根本即將傷寒、溫病,認為一病,故其治法遠不逮中醫也。(除預防注射法)
【原因】西醫謂腸窒扶斯病菌,為本症之原因,信然。但中醫氣候之說,風、寒、暑、濕、燥、火,亦此症誘因之最可信者。蓋此症根本致病之由,即體內及腸內先有不清潔之微生物或氣體,潛伏日久,因而致全身血液,受其影響。肺之功用在呼吸空氣,變更血液,是以此臟直接先見病狀,(參照肺循環及皮膚呼吸各條)蔓延而至胃腸,發現病變。
中醫所謂某種熱例如暑、濕等內伏,與西醫病原菌之說吻合,又云溫邪由口鼻而入,則是本病誘因,亦與西醫空氣傳染之義同。茲分一般誘因與個人誘因說明之。
1.一般誘因,誘因者,人體內早有此病隱伏,因遇某種機會,致病象得以形成是也。例如肺結核患者,早有結核菌潛伏肺臟,然其人體格尚強壯,足以抵抗病菌,因而該病菌不能發展,不見症狀,一旦過勞,或偶因感冒咳嗽,失治日久,漸漸釀成肺癆,因而病重,此感冒即為誘因。
溫病之一般誘因,不外氣候之劇烈變動(例如天氣忽寒忽暖,餘可類推),及不潔空氣之吸入(所謂穢濁之氣,自口鼻而入之類,最為的確),均可使吾人感受不適。設使感受者,體內清潔,氣血順調,則一時雖覺不適,不久即復健康,或竟完全不受外界影響,毫無病狀。反之,則立時可以感覺疾患,(多數感染,十之八九,不能避免。
白話文:
一、傳染病類
服用西藥如安替比林等,雖然能暫時退燒,但嘔吐情況反而加劇,病情逐漸加重;使用甘汞瀉熱,雖然有效,但表面上的熱症未退,病情仍可能持續惡化,甚至導致腸出血等危急重症,因此必須採取等待觀察的療法。而且甘汞也不能反覆服用。所以中醫治療此症若誤用部分傷寒藥,例如桂枝,務必小心,以免延誤病情。
如果不是冬天發病,則不太容易誤診。西醫診斷相當準確,但缺點在於西藥並非完全適用。如果用安替比林退燒,用甘汞瀉下,表面上看來似乎很有效,但實際上效果甚微,一試便知,無需多說。中藥治療此症特別有效,不需要使用甘汞,因為張先生嘔吐太厲害,我用中藥調理,但擔心湯劑會加重嘔吐(湯劑的缺點),所以用甘汞錠代替中藥。我擔心的是,有些中醫拘泥於虛假的古說,故弄玄虛,反而誤人性命。
此症與傷寒,究其根本都是腸道發炎,西醫認為其致病菌相同,所以將傷寒和溫病歸為同一種疾病,這點判斷無誤,不可不信。但是中醫治療此症的方法截然不同,而且都非常有效,這是西醫所不知道的。
以上張先生的病例,在我看來,原本不值得收錄在本篇,但藉由這個病例與先前薛先生的傷寒病例做對照,則頗有意思。因為綏署的醫官都是資深的西醫,他們的診斷絕對正確,用藥也相當精準,但為什麼治療結果與我的不同呢?這正說明了,儘管診斷和治療方法相同,但藥物不同,中西藥各有其適用與不適用之處。
我詳細記載這個病例的目的,在於說明中西醫藥確實有互相補足的場合,有合併研究的必要。中西醫者,若想增進學問,絕不可分道揚鑣,自認已達登峰造極的境界。
中醫論述溫病與傷寒,分辨得非常清楚,中藥治療溫病,更是奇效,可以說百試百驗。所擔心的是,如果誤將此症認為是傷寒,那就大錯特錯了。西醫根本就將傷寒、溫病視為同一疾病,因此他們的治療方法遠不如中醫。(除了預防注射法)
【原因】西醫認為腸傷寒菌是本症的病原,這的確沒錯。但中醫的氣候論,風、寒、暑、濕、燥、火,也是此症誘因中最可信的。因為此症致病的根本原因,就是體內及腸內先有不潔的微生物或氣體,潛伏日久,因而影響全身血液。肺臟的功能在於呼吸空氣,更新血液,所以這個器官最先出現病徵(參照肺循環及皮膚呼吸相關內容),然後蔓延到胃腸,出現病變。
中醫所說的某些熱邪,例如暑熱、濕熱等內在因素,與西醫的病原菌說相吻合;又說溫邪由口鼻進入,這是本病的誘因,也與西醫的空氣傳染說相同。茲分一般誘因與個人誘因說明之。
- 一般誘因:誘因是指人體內早已潛伏此病,因遇到某種機會,致使病情發作。例如肺結核患者,體內早已潛伏結核菌,但此人體格強壯,足以抵抗病菌,因此病菌無法發展,沒有症狀。一旦過勞,或偶因感冒咳嗽,久治不癒,逐漸發展成肺癆,病情加重,那麼感冒就是誘因。
溫病的一般誘因,不外乎氣候的劇烈變化(例如天氣忽冷忽熱,其他情況可類推),以及吸入不潔空氣(所謂污濁的空氣,由口鼻吸入之類,最為確切),這些都可能使人感到不適。如果體質健康,氣血順暢,即使一時感到不適,不久就會恢復健康,或者根本不受外界影響,毫無病症。反之,則會立即感覺到疾病。(大多數感染,十之八九都難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