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園醫話》~ 病理學合參卷二 (28)
病理學合參卷二 (28)
1. 十七、炎症
若此刺激,唯惹起細胞變性,周圍血管不生滲出(即不發浸潤之意),此種炎症,曰實質性炎症。又亢進細胞之榮養機、繁殖機,促進其分裂增殖之刺激,曰繁殖刺激。此刺激常自周圍血管滲出血液成分,因此所起之炎症,曰滲出性炎症,或名間質性炎。蓋氏以受刺激之組織細胞之榮養、繁殖兩機能亢進,而說明炎症本性,其滲出作用,亦即主張係由組織細胞之吸引作用而成,此吸引說也。
③白血球遊出說,此說與吸引說正相反,係唐海遺謨氏Tannheimer?,由動物試驗,發現炎症時,有白血球通過血管壁,游走於組織間,以為解釋炎症之基礎。惟二氏互相辯論,各有真實之試驗。近世從細胞核注意此核字之分裂,研究進步以來,細胞之新生增殖機轉,漸次明瞭,知炎症亦有組織細胞之分裂新生。維氏之說,自係確實,然血管壁起變化,而白血球滲出,亦係事實,康氏之說,亦有見地。
因此吾人可認為炎症之本性,不但因組織細胞之榮養、繁殖兩機能亢盛,實亦由於血管壁變性之迴圈障礙,即不通之意兩氏之說,可謂相得益彰也。
④吉來爾氏之說,即折衷康維兩氏說,謂炎性刺激,乃先起血管壁及組織之變性。因血管壁變性,而後血行障礙,白血球遊出。因組織變性缺損,而後細胞分裂增殖,以再生修復,斷無自初即新生增殖者云云。解釋炎症,以此說為最真切確實矣,此外諸說紛紜,亦猶中醫之論病,甲是乙非,茲皆從略。
2.炎症之原因,炎症之原因,一言以蔽之,即由於一定之刺激而起,外面例如水燒火燙,內面例如寒熱之氣,飲食之物,皆可刺激。不過刺激有強弱之分(例如吃一杯酒與吃十杯酒。),及組織之抵抗力如何?例如有酒量者,十杯亦不醉,無酒量者,一杯亦抵抗不住。炎症遂有強弱之分矣。瘟疫盛行之時,有或一人竟不傳染,即此義。凡能誘起炎症之刺激,大概分之為六類:
①化學之刺激,例如常服甘汞,就有迅發作用,引起口內炎。
②器械之刺激,例如常用加的兒放尿,則尿道易起炎症。
③溫熱之刺激,例如受劇烈之日光,則易起腦膜炎。
④毒物之刺激,例如常服實芰答利斯則易中毒。
⑤寄生動植物之刺激,例如腸內寄生蟲及各種病菌之繁殖,則該部發炎。
⑥電氣之刺激等是也。
而刺激之來源,亦有兩種:
A.自體外通皮膚例,例如動植物類之刺傷,比方蟲咬、木刺。呼吸器(例如含病菌之空氣塵氛)由呼吸而入咽喉、氣管之類。消化管(例如飲酒,或有刺激性之食物)由口入胃至腸之類。泌尿生殖器(例如淋病菌之傳染)等侵入於局部,直接起作用。以上皆受刺激之部分,由於該部組織起變化,血行障礙,直接發炎,例如赤痢病菌至腸內,腸管立時起炎症是也。
白話文:
十七、炎症
如果刺激僅僅引起細胞變性,周圍血管沒有滲出液(也就是沒有浸潤),這種炎症稱為實質性炎症。而能促進細胞營養、繁殖,刺激細胞分裂增殖的刺激,稱為繁殖刺激。這種刺激通常會伴隨周圍血管滲出血液成分,因此引起的炎症稱為滲出性炎症,或稱間質性炎症。蓋氏(學者)認為,炎症的本質是受刺激的組織細胞的營養和繁殖功能亢進,滲出作用也是由組織細胞的吸引作用引起的,這就是所謂的「吸引說」。
白血球遊出說則與吸引說相反,是由唐海遺謨氏(學者)通過動物實驗發現的,認為炎症時,白血球會穿過血管壁,遊走到組織間隙,以此解釋炎症的基礎。雖然兩位學者互相辯論,但各自都有真實的實驗結果。近世以來,隨著對細胞核分裂的研究進步,細胞的新生增殖機制漸漸明瞭,炎症也確實存在組織細胞分裂新生。維氏(學者)的說法確實可靠,但血管壁的變化和白血球滲出也是事實,康氏(學者)的說法也有其道理。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炎症的本質不僅僅是因為組織細胞的營養和繁殖功能亢進,也與血管壁變性引起的循環障礙(不通)有關。兩位學者的說法可以說是相輔相成。
吉來爾氏(學者)的說法是折衷了康氏和維氏的說法,認為炎症刺激首先引起血管壁和組織的變性。由於血管壁變性,導致血行障礙,白血球遊出。由於組織變性缺損,然後細胞分裂增殖,以修復再生,而不是一開始就新生增殖。用這個說法來解釋炎症是最準確的,其他各種說法,就像中醫論病一樣,各有各的道理,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炎症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由於一定的刺激引起的。外在刺激例如水火燙傷,內在刺激例如寒熱之氣、飲食等,都可能成為刺激源。但是刺激的強度不同(例如喝一杯酒和喝十杯酒),以及組織的抵抗力也不同(例如酒量好的人,喝十杯也不醉,酒量差的人,一杯就受不了)。因此,炎症的程度也有強弱之分。瘟疫流行時,有些人就是因為抵抗力強而不被感染,也是這個道理。凡是能誘發炎症的刺激,大致可以分為六類:
- 化學刺激,例如長期服用甘汞,就會迅速起作用,引起口腔炎。
- 器械刺激,例如經常使用導尿管,尿道就容易發炎。
- 溫熱刺激,例如長時間曝曬強烈日光,容易引起腦膜炎。
- 毒物刺激,例如長期服用某些藥物(例如文中提到的藥物,現今已無此藥物名稱),容易中毒。
- 寄生動植物刺激,例如腸道寄生蟲和各種病菌的繁殖,會導致該部位發炎。
- 電氣刺激等。
而刺激的來源也有兩種:
A. 由體外通過皮膚等途徑進入,例如動植物的刺傷(如蟲咬、木刺)。呼吸系統(例如含有病菌的空氣、灰塵)通過呼吸進入咽喉、氣管等。消化系統(例如飲酒或食用刺激性食物)由口進入胃腸等。泌尿生殖系統(例如淋病菌感染)等侵入局部,直接起作用。以上這些受刺激的部位,由於該部位組織發生變化,血行障礙,直接導致炎症,例如痢疾桿菌進入腸道,腸道就會立即發生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