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傑著,張紹舜、郭柳霞點校

《止園醫話》~ 病理學合參卷二 (25)

回本書目錄

病理學合參卷二 (25)

1. 十二、厥逆

中醫講四肢厥逆,是指手足而言,凡熱病多有此現象,率在病勢進行時期,熱度愈高,手足漸漸轉涼,脈亦不數,而變成沉細之狀,再重則六脈皆閉,厥逆更深,漸漸至於通體皆涼,所謂熱深厥亦深,真名言也。

病勢至此;已陷於危篤,醫者須參合其他症狀,以定治法,例如傷寒、溫熱等症數日後(注意此三字),遇此現象,強半仍有頭痛(此時絕不可認為表證)口乾、神昏、目赤、腹痛、舌苔黃絳或黑、嘔逆,大便燥結、或熱結旁流、小便短赤、或混濁(有白粉沉澱)、喘促等症狀併發。

(不必皆具)醫者不難斷定其為實熱,於此時必斟酌病者以前所服之藥如何?認定此症之或在上中二焦,或在下焦。(皆指實證)如係屢經汗下之後,而有此病狀,必其病在上中二焦,應於芳香開竅、清肺滋陰藥中,加入紫雪丹、至寶丹、牛黃清心丸及犀角、鬱金之類,以冀開宣上竅。若未經過攻下,必須注意是否腸胃鬱熱所致,認定後即用芒硝、大黃下之,必見功效。

此時病已垂危,萬不可因其通身皆涼,脈停氣厥,誤認為寒證。若於此時誤投溫熱表散之藥,殺人極速,慎之慎之。(虛證亦有四肢發涼者,此必久病,參以其他症狀(例如久瀉)不難認定,勿庸贅述,法宜溫補,不待言矣。)

白話文:

中醫所說的四肢厥逆,指的是手腳冰冷。許多熱病都會出現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病情發展過程中。體溫越高,手腳就越涼,脈搏也由數脈變成沉細的脈象,嚴重時六脈全無,厥逆加重,最後全身冰冷。這句話「熱深厥亦深」的確切描述了這種情況。

病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已經非常危急。醫生必須綜合考慮其他症狀,才能決定治療方法。例如,傷寒、溫熱病等疾病,如果幾天後出現這種現象,往往伴隨頭痛(此時絕不能誤認為是表證)、口乾、神志不清、眼睛紅腫、腹痛、舌苔黃紅或發黑、嘔吐、大便乾燥或熱結旁流、小便短少顏色深紅或混濁(有白色沉澱物)、呼吸急促等症狀(不一定所有症狀都出現)。醫生不難判斷這是實熱證。此時,醫生必須考慮病人之前服用的藥物,以及病邪在上焦、中焦或下焦(都是實證)。如果病人之前已經多次使用發汗的藥物,才出現這種情況,那麼病邪很可能在上焦或中焦,應該在芳香開竅、清肺滋陰的藥物中,加入紫雪丹、至寶丹、牛黃清心丸以及犀角、鬱金等藥物,以期疏通上焦。如果病人之前沒有服用攻下藥物,就必須考慮是不是腸胃鬱熱導致的,確定後就應該使用芒硝、大黃攻下,一定會有效果。

此時病人已經危在旦夕,絕對不能因為全身冰冷、脈象停滯、氣息微弱,就誤認為是寒證。如果此時錯誤地使用溫熱表散的藥物,會迅速致死,一定要非常小心謹慎。(虛證也會出現四肢冰冷,但這是久病造成的,結合其他症狀(例如長期腹瀉)不難判斷,這種情況應該溫補,這裡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