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傑著,張紹舜、郭柳霞點校

《止園醫話》~ 病理學合參卷二 (12)

回本書目錄

病理學合參卷二 (12)

1. 一、熱

至於實證之小便,或黃或赤,或少或頻數不禁,(此句必切記熱性病三字)或溺極混濁沉澱(白粉樣物),甚則點滴不通,精神錯亂(尿中毒),皆為實熱。(必與大便及全身症狀對勘,清利小便之藥,固所應用,但重要關鍵,仍宜注重清除大腸實熱(瀉下法),腸熱既去,小便自利,不可不知。但熱尚未在腸,例如熱閉膻中,則不可瀉其大便,所謂誅伐無過也。

(盲腸炎、腎臟炎、尿石等症,均有時必須用外科手術者,不在此例。)

②再說明虛證之大小便,凡虛證之大便多稀薄,或一日數次,(亦有由實證之痢疾日久,轉成虛證者,一日數次,所下仍有膿樣物,腹亦微疼,然不可認為實證,必大補元陽,乃可望癒。)或完穀不化,下利清水,(若係腸結核之症,往往由肺病而來,不易治療。)小便均清白順利或不禁。

又有一種虛證小便,亦有極短、極赤而臊者,此陽虛不化,不可疑為實熱。例如水腫症虛弱已極,非用大補元陽之藥,不能得其小便通利。此症參看雜症編腫脹病,趙氏醫案自明。此症並無其他熱象,而小便短赤如此,非由經驗得來,不易知也。此種病狀,多半皆係久病,(中醫謂之脾虛或名腎瀉)且多無表熱,(亦有發虛熱者)脈多無力,精神多清醒,身體多瘦弱,醫者不難診斷,不致認症錯誤。

惟有一種久瀉陽虛(小兒尤多此症,俗名慢驚風信),孤陽外越(西醫書殊無此症狀,俟考)之症狀,內裏愈是虛寒,表皮愈發乾熱,甚至日久發熱,皮膚甲錯,漸漸角弓反張,二目天吊,口噤氣散而死。其脈細微,小便自利,雖易診斷,然此病症絕非只用普通健脾、(中藥白朮、山藥等)止瀉(例如粟殼)等藥,所能奏功。

必須以大劑參、耆、白芍、熟地,甚則加附子、肉桂、乾薑,佐以大補脾腎之藥,始能有效。醫者稍存觀望模稜之念,必致誤事,(庸工見其表熱,多不敢用補陽之品,何能有濟?)故余詳細說明之。至若小便,亦是虛證多清白,或遺溺,或癃閉,(氣虛水腫小便極少)均宜尋其病源,施用補劑,未可概用利尿藥也。(子宮瘤之重者,(血崩)壓迫尿道,亦多小便不利,不在此例。

關於止瀉之藥,中醫書率列入收澀門,除罌粟殼(即鴉片花果之外皮)有收澀之效外,餘如赤石脂、禹餘糧、訶子肉之類,其效均不及西藥之次硝酸蒼鉛次硝酸鉍(Bismuth Nitroxylate),日譯鉍為蒼鉛、單那爾並鞣酸蛋白(Tannalbin)、單寧酸、阿片末鴉片(Opium)等(阿片末小兒不可用,易中毒也。)之確實而有特效。

(對久瀉之病尤效)然若遇本節所述之陽虛久瀉,(中醫俗名五更瀉、腎瀉、雞鳴瀉、稀屎癆、小兒慢脾風、慢驚風均屬此症。)用西藥止瀉劑,不過一時有效,且無退熱之功。根本治療,必以中藥之人參、炙黃耆、附子、肉崔、乾薑、補骨脂、桑螵蛸、白朮、白芍、熟地、山藥、粟殼(粟殼原始亦為外國產,以後《本草綱目》始收入中藥類。)等,方能退熱止瀉,挽回生命。

白話文:

一、熱

實證的小便,顏色可能是黃色或紅色,排尿次數可能減少或頻繁到無法控制(這一點務必記住熱性病三個字),甚至尿液混濁沉澱(像白粉一樣的物質),嚴重時則滴尿不通,精神錯亂(尿毒症),這些都是實熱的表現。必須參考大便以及全身症狀,雖然需要使用清利小便的藥物,但重點仍然在於清除大腸的實熱(瀉下法),腸熱消除後,小便自然就會通暢,這點不可不知。但如果熱症不在腸道,例如熱閉膻中(胸口),則不能瀉大便,以免過度治療。

(闌尾炎、腎臟炎、尿結石等疾病,有時需要外科手術,不在此討論。)

虛證的大小便,大便通常稀薄,或一天數次。(也有因實證的痢疾久治不癒,轉變成虛證的情況,一天數次,仍然排出膿樣物,腹部也輕微疼痛,但不能認為是實證,必須大補元陽才能痊癒。)或者消化不良,下利清水。(如果是腸結核,往往由肺病引起,治療困難。)小便則通常清白順利或不自主排尿。

還有一種虛證的小便,雖然量少、顏色深紅且有臭味,但這卻是陽虛不化,不能誤認為是實熱。例如水腫症患者虛弱到極點,如果不服用大補元陽的藥物,就無法使小便通暢。這種病症可以參考雜症編腫脹病,趙氏醫案中有詳細說明。此症沒有其他熱象,但小便短赤,如果不是憑藉經驗,很難診斷。這種病症大多是久病(中醫稱為脾虛或腎瀉),大多沒有表熱(也有發虛熱的),脈象通常無力,精神通常清醒,身體通常消瘦,醫生不難診斷,不致於誤診。

只有一種久瀉陽虛(小兒尤其多見,俗稱慢驚風),孤陽外越(西醫書籍中沒有這種症狀,待考證)的症狀,內裡越是虛寒,表皮卻越是乾燥發熱,甚至久病發熱,皮膚乾燥粗糙,逐漸角弓反張,眼睛上吊,口噤氣絕而死。脈象細微,小便自利,雖然容易診斷,但這種病症絕對不能只用普通的健脾藥物(例如白朮、山藥等)和止瀉藥物(例如粟殼)就能奏效。

必須使用大劑量的人參、黃耆、白芍、熟地,嚴重時還要加入附子、肉桂、乾薑,輔以大補脾腎的藥物,才能有效。醫生稍微有一點觀望猶豫的心態,就必定會誤事。(庸醫只看到表面的熱象,不敢使用補陽的藥物,怎麼能治好病?)因此我詳細說明此事。至於小便,虛證大多清白,或者尿失禁,或者小便閉塞(氣虛水腫小便極少),都應該尋找病因,使用補益藥物,不可一概使用利尿藥。(子宮瘤嚴重者(血崩)壓迫尿道,也常導致小便不利,不在此討論。)

關於止瀉的藥物,中醫書籍通常列入收斂門類,除了罌粟殼(即鴉片花果的外皮)有收斂作用外,其餘如赤石脂、禹餘糧、訶子肉之類,療效都比不上西藥的次硝酸鉛、次硝酸鉍(Bismuth Nitroxylate)、鞣酸蛋白(Tannalbin)、單寧酸、阿片(阿片末小兒不可用,容易中毒。)等(對久瀉的病症尤其有效)。但是如果遇到本節所說的陽虛久瀉(中醫俗稱五更瀉、腎瀉、雞鳴瀉、稀屎癆、小兒慢脾風、慢驚風都屬於此症),使用西藥止瀉劑,只能一時有效,而且沒有退熱的作用。根本治療,必須使用人參、炙黃耆、附子、肉桂、乾薑、補骨脂、桑螵蛸、白朮、白芍、熟地、山藥、粟殼(粟殼最初也是外國產的,後來《本草綱目》才收入中藥類)等中藥,才能退熱止瀉,挽回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