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傑著,張紹舜、郭柳霞點校

《止園醫話》~ 病理學合參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病理學合參卷二 (7)

1. 一、熱

8.大寒似熱,此症係元陽將散,必在久病之後,俗名假熱。內係虛寒之極,外則皮膚發熱,若服清涼藥,愈治愈危,法宜大補元陽,參看第10陽虛發熱條自明。此處特標明大寒似熱病狀者,所以與上條大熱似寒相對比,使學者易於明瞭也。(參看徐君醫驗)

9.陰虛發熱,中醫書所稱陰虛發熱;率皆虛勞之症,亦係皮膚發熱,此症多半指癆瘵而言,例如西醫所稱之肺結核是也。(肺癆誘因最多,凡大病之後,多能誘起肺癆。(例如溫病),故此處陰虛二宇,不可作僅指肺結核而言也。)此種發熱,又與上條大病之後,陰虛發熱之治法不同,其症狀率多咳嗽、或吐血、自汗、盜汗、咽乾、舌或無苔或薄苔、兩頰潮紅,(余對肺癆發熱,另有實驗主張,並非臆斷,參看病症編肺癆症自明。)甚則泄瀉、皮膚感覺日晡潮熱、(亦有稍覺惡寒者),骨瘦如柴、脈則細數、全身衰弱。此種熱象,關係本病之進退,熱退則病減,熱盛則病加,且其熱綿綿,極難減退(消耗熱)。中醫治此,率用滋陰或補腎健脾補肺等藥,比較有效,但能根本治癒,亦屬不易(間有治癒者)。西醫治此症,更無根治療法,然退熱之藥,則一時多有著效。例如別拉密童、(退熱藥對於此症,雖服極小之量,往往誘起自汗,不可不慎,用時以樟腦酸配合於別拉密童中,似較穩妥也。)愛兒幫等(此藥效緩。繼續常服一月至數月,間能徐徐退熱有效。余對此症退熱藥,試驗極多,以此藥比較的滿意。)可以試用。但能收較大之效者,則仍宜以中藥為主也。此症發熱,有用滋陰藥(例如地黃、白芍、鱉甲、牡蠣等)得效者,有用健脾藥得大效者(例如山藥、蓮子、苡仁、扁豆、茯苓等),有用甘寒清涼藥(例如金銀花、菊花、桑葉,竹葉、生地露等)甘寒之藥得效者,然較少也。此症至今尚無特效療法,但細心體認病機,以中藥緩緩消息之(余多用膏劑,不用丸藥,且喜輔以西藥),實較只用西藥治法,活動可喜,收效較多。所最要者,不可拘泥於虛勞二字(只要見有微似實熱,即可試與甘寒,但謹防泄瀉可也。)此中運用;全在醫者心靈手敏,不可泥古不通,亦不可先有中西偏見,治之得法,並非必死之症也。茲將曩著之肺癆病自療法列下,此係余自患肺病之實驗,無一字虛偽,願學者參考也。(參看後列肺癆醫案)

肺癆病自療法

肺癆病西醫名肺結核,中醫則名肺癆,或癆瘵病,為一種慢性傳染,不易根治之險症。其症狀,則四肢無力、食思缺乏、咳嗽、痰血、盜汗、日晡潮熱、泄瀉、怔忡等,以至全身衰弱而死。倘醫治稍有錯誤,危險立至,勢必喪其生命。此就一般之肺癆病而言,然一考其病歷,治療得法,亦非絕對必死之症。

白話文:

一、熱

  1. 大寒似熱:這種疾病是因為元氣將要耗盡,多發生在久病之後,俗稱假熱。內在是極度的虛寒,但外在卻表現為皮膚發熱。如果服用清涼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治療方法應該是大補元陽,詳見第10條「陽虛發熱」的說明。這裡特別指出大寒似熱的症狀,主要是為了與前面提到的「大熱似寒」作對比,方便學習者理解。(參考徐君醫驗)

  2. 陰虛發熱:中醫書籍中所說的陰虛發熱,大多是虛勞的症狀,也表現為皮膚發熱。這種疾病多指肺癆(肺結核)而言,例如西醫所說的肺結核。 (肺癆的誘因很多,大多數大病之後都可能誘發肺癆,例如溫病,所以這裡的「陰虛」不能僅僅理解為肺結核。)這種發熱與前面提到的久病之後的陰虛發熱的治療方法不同,症狀通常包括咳嗽、吐血、自汗、盜汗、咽喉乾燥、舌苔少或薄、兩頰潮紅。(我對肺癆發熱另有實驗性的主張,並非憑空臆斷,詳見病症編肺癆症的說明。)嚴重者還會出現腹瀉、皮膚在下午感覺潮熱(也有些病人會稍微感覺惡寒)、骨瘦如柴、脈搏細數、全身衰弱。這種熱象與疾病的進展息息相關,熱退則病情減輕,熱盛則病情加重,而且這種熱感綿綿不絕,很難減退(消耗熱量)。中醫治療這種疾病,通常使用滋陰或者補腎健脾補肺的藥物,效果比較好,但是要完全治癒也比較困難(但也有一些治癒的案例)。西醫治療此症,更缺乏根治的方法,但是退熱藥物在短期內往往有效。例如別拉密童(這種退熱藥,即使服用極少量,也常常會引起自汗,必須謹慎使用,最好與樟腦酸一起服用比較穩妥)、愛兒幫等等(這種藥效緩慢,持續服用一個月到幾個月,才能慢慢退熱,效果比較好。我對此類退熱藥物做了很多實驗,認為這種藥物比較滿意)。可以試用,但是要取得較大療效,仍然應該以中藥為主。這種疾病發熱,有用滋陰藥物(例如地黃、白芍、鱉甲、牡蠣等)見效的,有用健脾藥物見效的(例如山藥、蓮子、薏苡仁、扁豆、茯苓等),有用甘寒清涼藥物(例如金銀花、菊花、桑葉、竹葉、生地黃等)見效的,但是比較少見。這種疾病至今仍然沒有特效療法,但是細心體察病機,用中藥慢慢調理(我多用膏劑,不用丸藥,而且喜歡輔以西藥),實際上比單純使用西藥治療效果更好,恢復得也更快。最重要的是,不能拘泥於「虛勞」二字(只要看到稍微有點類似實熱的症狀,就可以嘗試使用甘寒藥物,但是要注意防止腹瀉)。治療的運用,全在於醫生的經驗和靈敏度,不能死守古法,也不可先有中西醫的偏見,治療得法,並非必死的疾病。現在把以前寫的肺癆病自療法列在下面,這是我自己患肺病的經驗之談,絕無虛假,希望學習者參考。(參考後列肺癆醫案)

肺癆病自療法

肺癆病,西醫稱為肺結核,中醫稱為肺癆或癆瘵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不易根治,是一種危險的疾病。其症狀包括四肢無力、食慾不振、咳嗽、咳血、盜汗、午後潮熱、腹瀉、心悸等等,以致全身衰弱而死。如果治療稍有不當,危險性極大,很可能喪命。這是就一般的肺癆病而言,但是從病歷來看,治療得法,也不是絕對必死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