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傑著,張紹舜、郭柳霞點校

《止園醫話》~ 生理學合參卷一 (15)

回本書目錄

生理學合參卷一 (15)

1. 二、中醫生理學

(二)腠理

此二字包括西醫所講之皮下一切組織而言,中醫言表證,離不了此二字。

(三)筋骨

筋系包括腱及韌帶而言,骨之生成,中醫謂是骨髓所生。

(四)腦髓

中醫講腦,雖無知覺運動神經諸名詞,然謂頭為諸陽之會,又謂腦為髓海,下通脊髓,是知腦之靈明,且知腦與脊髓聯貫之理。不過中醫謂脊髓系由腎生出,腦髓又由脊髓生出,實與西醫說法不同。然治腎之藥,即所以治腦,中藥則有極大的效驗,這是無可厚非的。

(五)經絡

中醫言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榮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此經脈並非專指血管而言,故有十二經,又有奇經八脈諸說。玩其文意,即是西醫所講的一切神經。及淋巴管、血管、乳糜管等,均包括在內。又謂橫行者為絡,細者曰孫絡。又云久病傷絡,則似指一切之毛細管而言,其說頗復雜。

(六)皮毛

此指表皮及毛而言。

(七)關節

即骨節。

(八)丹田

在臍下,女子名胞宮,又名血海,又名血室,此在中醫視為很重要之一部。

(九)津液

中醫謂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腎藏志。此說似覺支離,學者即以此為神經之代名詞觀可也。津液二字,係指人身之水分而言,並包括淋巴液、乳糜、精液、尿及各種分泌液在內。

(十)膻中

已詳前。

以上十項因限於篇幅,太嫌簡略,不過略記其名稱而已,此外關於中醫學之生理,尚有種種名目,學者應取《內經》、《難經》各經參考之,取其可信者,切實試驗之,其荒唐不經者勿取也。

白話文:

二、中醫生理學

(二)腠理:指皮膚與肌肉之間的組織,中醫診斷表證時,常常會考慮到這個部位。

(三)筋骨:筋包括肌腱和韌帶,中醫認為骨骼是由骨髓生成的。

(四)腦髓:中醫認為頭部是陽氣聚集的地方,腦是髓的匯集之處,並與脊髓相連,理解腦的功能和腦與脊髓的關係。但中醫認為脊髓由腎產生,腦髓由脊髓產生,這與西醫的說法不同。然而,治療腎臟的藥物也能治療腦部疾病,中藥在治療這方面有顯著的療效。

(五)經絡:中醫的經脈系統負責運行氣血,滋養陰陽,濡潤筋骨,使關節靈活。經脈並非單指血管,包括了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從意思上看,它包含了西醫所說的各種神經、淋巴管、血管和乳糜管等。橫向的稱為絡,更細小的稱為孫絡。久病傷絡,可能指毛細血管受損。其理論較為複雜。

(六)皮毛:指皮膚和毛髮。

(七)關節:指骨骼之間的關節。

(八)丹田:位於肚臍下方,女性則稱為胞宮、血海或血室,在中醫中被認為是很重要的部位。

(九)津液:中醫認為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腎藏志。這些觀點可能比較抽象,可以理解為神經系統的代稱。津液指人體的水分,包括淋巴液、乳糜、精液、尿液和各種分泌液。

(十)膻中:前面已經詳細說明。(此處應指前文已有闡述,本文未提供前文內容)

以上十項內容因篇幅限制,簡述其名稱而已。中醫生理學還有許多其他內容,學習者應參考《內經》、《難經》等經典醫籍,取其可靠的部分,並進行實際驗證,而對於不合理的內容則應予以摒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