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傑著,張紹舜、郭柳霞點校

《止園醫話》~ 病症卷三 (73)

回本書目錄

病症卷三 (73)

1. 二、雜病類

第二方(中藥)此症根本非中藥不治,然中藥效力稍緩,故以西藥救濟之,不可只用西藥也。土炒白朮四錢、懷山藥六錢、炒茯苓四錢、白扁豆五錢、杵大台參四錢、炙黃耆四錢、炮薑一錢、補骨脂一錢、酒炒砂仁米三分、杵粟殼二錢、炙甘草一錢,薑棗引。此方效力極大,加減約服二十餘劑即痊癒。

先停止西藥,又將此中藥方,加重分量,製成膏劑,一日三次,白開水化服一茶匙,約一月痊癒。

第四方(中藥)此方係病癒後,已逾一年,患者又覺漸有泄瀉,來診,與以此方。囑其每隔五,六日,即服一劑,至今健康已恢復。炒山藥四錢、雲茯苓四錢、土炒白朮四錢、粟殼四錢、台參三錢、炙黃耆三錢、炮薑錢半、補骨脂三錢、桑螵蛸二錢、熟附片一錢、豆蔻五分、炙甘草一錢,薑棗引,煎服。

此症最忌用一切治痢疾之藥,及清涼等藥,而中藥之內,所慣用之一切藥味;凡重濁不快之品,例如吳茱萸,烏梅、五味子等,均不宜用,以患者胃氣已衰,不能勝此等藥味,故有損無益也。其餘順氣破氣之藥,一概禁用,丸藥恐害胃亦禁用,改用膏劑縱有虛脹,調其飲食可也。

此即小兒久瀉衰弱之症,一名慢脾風,此症可與上條久瀉症參看。

【原因】此症雖屬虛弱,然亦多由實證轉變而來,例如小兒暴得之吐瀉症,西醫病名日久轉為此症者極多。其餘或因瘧疾,或因痢疾,或因痘後、疹後,或因飲食油膩厚味,瓜果生冷,積滯日久,過用攻伐及瀉藥,或因熱病過服涼藥,或因先天薄弱,乳食缺乏,或因貧困,滋養不足,皆為本病原因。日久注意此二字失治,全身衰弱,脾腎虛寒,氣血兩虧,即成此症。

【症候】此症唯一病狀,即為脈多細小,日久泄瀉,愈瀉愈虛,遂現全身神經衰弱,皮膚甲錯,骨瘦如柴,頭髮漸漸稀細而黃,漸漸脫落。頸項細長,嗜臥不語,或嘔吐,再重則神昏,睡時二目不能緊合,甚則一日之間,二目不能全開,庸醫往往疑為目疾,則大謬矣。

氣喘咳嗽,或日晡發熱,或忽冷忽熱,手足驚搐,俗云抽風面色蒼白,或二目如蒙,小便清白,或有白粉沉澱口鼻氣冷,雖有口唇乾裂出血,須記清此條久病,口中氣涼,不喜飲水,即是虛證,不可誤認為真熱也。或瀉利冷汗,或完穀不化,或四肢冰冷,喉內痰鳴,角弓反張,二目天吊,自汗盜汗,囪門下陷,以致痙厥衰敗而死。此症發熱,唇焦,最易令醫者猶豫不決,須切記日久二字,必為虛熱無疑也。

【治法】此症唯一治法,第一要著,即在止瀉,其他現象,只要瀉止,一律皆去,是以參、耆、白朮、白芍、熟地,為必不可少之品。再重則附子、肉桂、乾薑、補骨脂、粟殼,亦為要藥。雖有發熱,萬不可認為實證,醫者診察明白,即應放膽治療,起死回生,實有奇效。最重之症,必不得巳時,中藥與西藥互用,無不收效。

白話文:

二、雜病類

第二方(中藥):這個病症根本無法單靠西藥治癒,但中藥見效較慢,所以先用西藥輔助治療,不能只用西藥。處方:土炒白朮四錢、懷山藥六錢、炒茯苓四錢、白扁豆五錢、杵大台參四錢、炙黃耆四錢、炮薑一錢、補骨脂一錢、酒炒砂仁米三分、杵粟殼二錢、炙甘草一錢,用生薑、紅棗煎服。這個方子療效很好,加減服用二十劑左右就能痊癒。

之後停止服用西藥,將此中藥方加重劑量,製成膏劑,每日三次,用白開水送服一茶匙,約一個月痊癒。

第四方(中藥):這個方子是給一位病癒一年後,又開始腹瀉的患者所開的。囑咐他每隔五、六天服用一劑,至今身體已恢復健康。處方:炒山藥四錢、雲茯苓四錢、土炒白朮四錢、粟殼四錢、台參三錢、炙黃耆三錢、炮薑半錢、補骨脂三錢、桑螵蛸二錢、熟附片一錢、豆蔻五分、炙甘草一錢,用生薑、紅棗煎服。

此症最忌諱使用任何治療痢疾的藥物,以及寒涼性的藥物。中藥中,平常慣用的藥材;凡是藥性沉重、口感不佳的藥物,例如吳茱萸、烏梅、五味子等,都不要使用,因為患者的胃氣已經衰弱,無法承受這些藥物的刺激,反而有害無益。其他的理氣藥、破氣藥,一律禁用;丸藥也怕傷胃,所以禁用,改用膏劑,即使有虛脹的症狀,只要調整飲食即可。

這就是小兒久瀉導致身體虛弱的病症,也稱為慢脾風,此症可以參考上文提到的久瀉症。

【原因】此症雖然屬於虛弱體質,但大多是由實證轉變而來的,例如小兒急性嘔吐腹瀉症,西醫稱為…日久演變而成的此症非常多見。其他原因還包括瘧疾、痢疾、痘疹之後,或者因為飲食油膩厚味、瓜果生冷積滯日久,過度使用攻伐性或瀉下藥物,或者熱病後服用過多寒涼藥物,或者先天體質虛弱、乳食不足,或者貧困營養不良,這些都是導致此病的原因。久病不治,導致全身衰弱,脾腎虛寒,氣血兩虛,就會形成此症。

【症候】此症唯一的病症就是脈象細小,長期腹瀉,瀉的越厲害,身體越虛弱,進而出現全身神經衰弱、皮膚粗糙、骨瘦如柴、頭髮稀疏變黃、逐漸脫落等症狀。頸項細長,嗜睡少言,或者嘔吐,嚴重者神志昏迷,睡覺時眼睛無法閉合,嚴重時一天都無法完全睜開眼睛,庸醫常誤以為是眼疾,這是大錯特錯的。

還可能出現氣喘咳嗽、午後發熱、忽冷忽熱、手足抽搐(俗稱抽風)、面色蒼白、眼睛模糊、小便清澈、尿液中有白色沉澱物、口鼻氣息冰冷等症狀。即使出現口唇乾裂出血,也要記住,此症久病口中氣息冰冷,不愛喝水,這是虛證,不能誤認為是真熱。也可能出現腹瀉、冷汗、消化不良、四肢冰冷、喉嚨痰鳴、角弓反張、眼球上吊、自汗盜汗、囪門下陷,最終導致痙攣、衰竭而死。此症發熱、嘴唇乾燥,很容易讓醫生猶豫不決,必須記住「日久」二字,一定是虛熱無疑。

【治法】此症唯一的治療方法,首先就是要止瀉,其他症狀只要瀉止了,都會自然消失。所以人參、黃耆、白朮、白芍、熟地是必不可少的藥物。症狀嚴重者,附子、肉桂、乾薑、補骨脂、粟殼也是重要的藥物。即使有發熱症狀,也不能認為是實證,醫生只要診斷清楚,就可以大膽治療,起死回生,確實有奇效。最嚴重的病例,不得已時,中藥和西藥合用,一定會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