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潔、施雯、洪煒全

《得配本草》~

回本書目錄

1. 卷一

2. 水部

(十四種)

白話文:

十四種與水相關的疾病或症狀。(此處僅提供標題的翻譯,因原文內容缺失,無法進行翻譯。)

3. 立春雨水

咸、平。宜煎發散及補中益氣藥。

白話文:

立春雨水時節,藥性宜選擇鹹味、平和性質的藥材,適合煎煮發散風寒和補益中氣的藥物。

4. 露水

甘、平。稟肅殺之氣,潤肺殺祟。調疥癬蟲癩諸散。

白話文:

露水味甘性平。它具有肅殺之氣,能滋潤肺部,殺死邪祟。可以治療疥癬、蟲癩等皮膚病。

5. 冬霜

甘、寒。解酒熱、傷寒鼻塞。得熱酒沖服一錢半,治寒熱瘧疾。

白話文:

冬霜味甘、性寒。可以治療酒醉引起的發熱、以及傷寒導致的鼻塞。用熱酒沖服一錢半,可以治療寒熱瘧疾。

6. 臘雪水

甘、冷。瀉熱解毒。治天行時疫,洗目退赤。

白話文:

臘雪水甘寒,能清熱解毒。可用於治療流行性疾病,以及洗眼消腫退紅。

7. 夏冰

甘、冷。解傷寒狂熱及燒酒毒。

白話文:

夏冰味甘性寒,能治療傷寒引起的發熱神志不清,以及燒酒中毒。

8. 甘瀾水

即東流水,一名勞水。

甘、平。益脾腎,補中益氣。治陽盛陰虛,目不能瞑,及霍亂吐利。即急流水。以瓢高揚之萬遍,則甘而輕。

白話文:

甘瀾水,就是東邊流動的活水,也叫勞水。

甘瀾水味甘性平,能滋補脾腎,補充中氣。可以治療陽盛陰虛、眼睛睜不開睡不着,以及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 它指的是流動迅速的活水,用瓢舀起來高高揚起一萬次,水就會變得甘甜輕盈。

9. 逆流水

性逆而上宣。吐風邪痰飲,及瘧疾咽喉諸病。

白話文:

逆流水:指氣機逆亂上逆,表現為嘔吐風邪、痰飲,以及瘧疾、咽喉等疾病。

10. 井泉水

一名井華水

甘、咸、平。得陰氣多。滋陰降火。解熱悶,除煩渴,宜煎補陰之藥。

白話文:

井泉水

又名井華水。

味道甘鹹,性平。陰氣充足。能滋陰降火,解熱除煩渴,適合與滋陰的藥材一起煎煮。

11. 地漿

一名土漿

甘、寒。治赤白痢及腹熱絞痛,蟲蜞入腹。解一切魚肉菜果諸毒。掘黃土地作坎,深三尺,以新汲水沃入,攪濁,少頃取清用之,故曰地漿。

白話文:

地漿,又名土漿,味甘性寒。可以治療赤痢、白痢以及腹熱絞痛、蟲子入腹等症狀,還能解魚肉菜果等各種食物中毒。製作方法是挖一個深三尺的坑,灌入新汲取的水攪拌使其渾濁,稍待片刻取其澄清的水使用,因此稱為地漿。

12. 百沸湯

即熱湯

甘、平。助陽氣,行經絡。熨霍亂轉筋入腹。

白話文:

百沸湯

這是熱開水。性味甘平,可以溫補陽氣,疏通經絡。用來熨貼霍亂引起的肌肉痙攣和腹痛。

13. 陰陽水

即生熟湯

陰陽不和,吐瀉交作,不能納食及藥,危甚者先飲數口即定。以新汲水百沸湯合一盞和勻。

白話文:

陰陽水

腹瀉嘔吐同時發生,無法進食和服藥,情況危急時,先喝幾口水就能緩解。做法是將新燒開的水一百沸(大約一百毫升)與一盞(約150-200毫升)生水混合均勻。

14. 齏水

此乃作黃齏菜水也

酸,咸。湧吐痰食。

白話文:

齏水

這是用黃芥菜製作的菜水,味道酸鹹,可以引吐痰飲和食物。

15. 磨刀水

咸,寒。利小便,消熱腫。治盤腸生產腸幹不上者。(以磨刀水少潤腸,煎好磁石二杯溫服,自然收上。)洗手則生癬。

白話文:

磨刀水味鹹性寒,能利尿消腫。治療腸子盤繞、生產時胎盤不下垂的症狀。(可用少許磨刀水潤滑腸道,再煎煮兩杯磁石溫服,胎盤就能自然娩出。)但需注意,若用磨刀水洗手會長癬。

16. 繰絲湯

能泄水中之火,引清氣上朝於口。

白話文:

繰絲湯能瀉去體內因水液代謝失調而產生的虛火,並引導清氣上升,達到滋潤口舌的效果。

17. 火部

(二種)

白話文:

火部的兩種:指的是兩種跟「火」相關的中醫病症或概念,例如:一是實火,一是虛火。 需要更多上下文才能更精確的翻譯。

18. 艾火

灸百病。若灸諸風冷疾,入硫黃末少許尤良。

白話文:

艾灸可以治療百病。如果用艾灸治療各種風寒濕痺等疾病,加入少許硫磺粉效果更佳。

19. 燈花

治喉痹,敷金瘡。小兒邪熱在心,夜啼不止,以二三顆,燈心湯調,抹乳吮之。

白話文:

燈花可治療喉嚨阻塞,也可敷於金屬造成的傷口。小兒心火旺盛,夜哭不止時,可用燈花二三顆,用燈芯湯調勻,塗抹在乳頭上讓孩子吮吸。

20. 土部

(九種)

白話文:

土性溫潤,主肌肉、皮毛、口、脾胃。九種土方,各有妙用,但需辨證施治,不可自行使用。

21. 黃土

甘,平。治泄痢冷熱赤白,腹內熱毒絞結痛,下血。又解諸藥毒、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得黃連,治小兒吃土。

白話文:

黃土味甘,性平。能治療痢疾(冷痢、熱痢、赤痢、白痢),腹內因熱毒積聚而絞痛,以及下血等症狀。還能解各種藥物中毒、肉類中毒、花椒中毒、野菌中毒。若與黃連同用,可治療小兒吃土的毛病。

22. 東壁土

甘,溫。治脾胃濕多,吐瀉霍亂。(得太陽頻照之功,引真火生髮之氣,補土勝濕,則吐瀉自止。)

白話文:

東壁土味甘性溫,可以治療脾胃濕氣過重引起的嘔吐、腹瀉和霍亂。其功效是藉由陽光照射,引發人體真火生髮之氣,滋補脾土,克制濕邪,使嘔吐腹瀉自然停止。

23. 胡燕窠土

煎湯浴小兒,逐驚癇,除瘡疥。

白話文:

用此藥煎湯洗澡,可以治療小兒驚癇,去除瘡疥。

24. 蚯蚓泥

一名六一泥

甘、酸、寒。治赤白久熱痢,燒煙盡沃汁濾淨飲之。得生甘草汁、輕粉末,調塗小兒陰囊忽熱腫痛。得米醋,調敷吹乳。得綠豆粉,敷外腎生瘡。

白話文:

蚯蚓泥

又名六一泥,味甘酸,性寒。能治療久治不愈的赤白痢疾,將其燒成灰,過濾汁液後飲用。若與生甘草汁、輕粉末混合,可塗抹於小兒陰囊突然發熱腫痛處。與米醋混合,可敷治乳房脹痛。與綠豆粉混合,可敷治外腎生瘡。

25. 烏爹泥

一名孩兒茶

苦、澀、平。清上膈熱,化痰生津。塗一切瘡,生肌定痛,止血收濕。得輕粉、冰片,搽下疳陰瘡。配雄黃、貝母,搽牙疳口瘡。

白話文:

烏爹泥

味苦澀,性平。能清上焦的熱氣,化痰生津。可塗抹各種瘡瘍,促進傷口癒合、止痛、止血和收斂濕邪。加入輕粉、冰片,可用於治療下疳等陰部瘡瘍。與雄黃、貝母配伍,可用於治療牙疳等口腔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