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霜集》~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虛癆吐痰論

王節齋曰:痰之本水也,原於腎。痰之動濕也,主於脾。世人用二陳,為治痰通劑,然以治濕痰寒痰則是也。若陰水不足,陰火上炎,肺受火侮,不得清肅下行,故其津液,隨氣而升,凝結成痰,腥穢稠濁,甚則有帶血而出者,此非中焦脾胃,濕痰寒痰之所比,亦非半夏、南星之所治,惟用滋陰之劑,使上逆之火,得返其宅而息焉,則痰自清。投以二陳,立見殆矣。

《醫貫》云:痰者水也。原人身之所有,非水泛為痰,即水沸為痰,但當分有火無火之異耳。腎中之火虛,不能制水,則水不歸源,如水逆行,洪水氾濫而為痰,是無火者也,故用八味丸補火以制水。

腎中之水虛,不能制火,則火動而水沸,騰動於腎者,猶龍火之出於海,龍興而水附,動於肝者,猶雷火之出於地者,疾風暴雨,水隨波湧而為痰,是有火者也,故用六味丸補水以制火,此不治痰之標,而治痰之本者也。然有火無火之痰,何以辨之?曰無火者純是清水,有火者中有稠濁白沫為辨耳。

至其用藥,於腎虛者,先以六味、八味,壯水之主,益火之原。後以四君子,或六君子補脾以制水。於脾虛者,既先補中、理中以補土,繼以六味、八味制水以益土,子母互相生克,而於治之道,其庶幾矣。《蒙筌》謂,地黃泥膈生痰,為痰門禁藥,以薑汁炒之。嗟乎!以薑汁炒之,則變為辛燥,地黃無用矣。

蓋地黃正取其濡潤之品,能入腎經。若雜於脾胃藥中,土本惡濕,安能不泥膈生痰?六味地黃丸諸品,皆少陰經藥,群隊相引,直入下焦,名曰水泛為痰之聖藥,空腹服之,壓以美膳,不留胃中,此古賢立方之妙,又何疑焉?

四君子湯

人參一錢去蘆,云白朮錢半土炒,白茯苓錢半去皮,甘草八分蜜炙。

六君子湯

四君子湯加半夏一錢,薑汁炒透,陳皮一錢。

理中湯

人參一錢去蘆,白朮二錢土炒,乾薑八分,炙草八分。

白話文:

虛癆吐痰論

王節齋說:痰的本質是水,起源於腎臟。痰的產生是因為濕氣的活動,主要與脾臟有關。世人常用二陳湯來治療痰,這是治療濕痰寒痰的有效方法。但如果陰液不足,陰火上炎,肺臟受到火的侵犯,無法清肅下降,那麼津液就會隨著氣上升,凝結成痰,這種痰腥臭黏稠,嚴重時還會帶血,這與中焦脾胃的濕痰寒痰不同,也不是半夏、南星所能治療的。必須用滋陰的藥物,讓上逆的火氣歸位平息,痰自然會消除。如果用二陳湯,反而會加重病情。

《醫貫》記載:痰是水。人體本來就含有水,痰不是水溢出來就形成的,也不是水沸騰就形成的,只是要區分是否有火的不同而已。腎臟的火虛弱,不能制約水,水就會不歸源頭,如同水倒流,洪水氾濫而形成痰,這是沒有火的情況,所以用八味丸來補火以制約水。

腎臟的水虛弱,不能制約火,火就會動,水就會沸騰,從腎臟湧出的情況,就像龍火從海中噴出,龍騰而水隨之,從肝臟湧出的情況,就像雷火從地中噴出,疾風暴雨,水隨波湧動而形成痰,這是有了火的情況,所以用六味丸來補水以制約火。這不是治療痰的表面症狀,而是治療痰的根本原因。那麼如何區分有火和無火的痰呢?無火的痰是純清水,有火的痰中會有稠濁的白沫。

至於用藥,對於腎虛的人,先用六味、八味丸,加強腎水的功能,滋補腎火的本源。然後用四君子湯或六君子湯補益脾臟來制約水。對於脾虛的人,先用補中益氣湯、理中湯來補益脾土,接著用六味、八味丸來制約水,滋補脾土,這樣母子藥物互相滋生克制,就能達到治療的目的。《蒙筌》說,生地黃會粘滯膈膜產生痰,是治療痰的禁忌藥物,要用薑汁炒制。唉!用薑汁炒制,反而會變成辛燥,生地黃就沒用了。

因為生地黃正是利用它潤澤的特性,可以進入腎經。如果混雜在健脾胃的藥物中,脾土本就厭惡濕氣,怎麼可能不粘滯膈膜產生痰?六味地黃丸的諸種藥物,都是少陰經的藥物,互相牽引,直達下焦,被稱為治療水溢而形成痰的聖藥,空腹服用,用美味的食物壓服,不讓它停留在胃中,這就是古代賢者制定方劑的妙處,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

四君子湯:人參一錢(去蘆頭),白朮半錢(土炒),白茯苓半錢(去皮),甘草八分(蜜炙)。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加半夏一錢(薑汁炒透),陳皮一錢。

理中湯:人參一錢(去蘆頭),白朮二錢(土炒),乾薑八分,炙甘草八分。

2. 虛癆吐血論

陰虛吐血有二。陰中之火虛,則腎中寒冷,龍雷無可安之宅穴,不得已而遊行於上,故血亦隨火而妄行。八味丸中桂附二味,純陽之火,加於六味純陰水中,使腎宮溫暖,如冬日一陽來復,於水土之下,龍雷之火,自然歸就於原宅,不用寒涼,而火自降,不必止血,而血自安。

陰中之水虛,則腎水乾枯而火炎者,去附桂,純用六味丸,以補水制火,血亦自安,不必去火,俱水為主。

夫人之吐血,多起於咳嗽。咳嗽血者,肺病也。方家以止嗽藥,治肺兼治血,而不效何也?腎脈入肺,二臟相連,病則俱病,而其根在腎,腎中有水有火,水乾火然,陰火刑金,故咳嗽。嗽中有痰唾帶血而出者,腎水逐相火炎上之血也。惟六味丸獨補腎水,性不寒涼,不損脾胃,久服則水升火降而愈。又須人參救肺補脾藥收功。

《醫貫》曰:吐衄非陰虛則陽虛。今人一見血症,以為陰虛者血虛也,舍四物何法乎?火動者,熱也。非芩、連、梔、柏何藥乎?咳嗽者,火也,非紫菀、百部、知母何物乎?誰知陰虛之病,大抵上熱下寒者,始而以寒涼進之,上焦非不爽快,醫者病者無不謂道在是矣。稍久則食減,又以食不化,加神麯、山楂,再久而熱愈盛,痰咳愈多,煩燥愈甚,又以藥力欠到,寒涼倍增,而滑瀉腹脹之症作矣。

乃以枳殼、大腹皮寬中之藥,快氣之品進之,不危何待?是故咳嗽吐血,時時發熱,未必成瘵也。服四物黃柏之類不已,則瘵成矣,胃滿膨脹,悒悒不快,未必成脹也。服山楂、神麯之藥不已,則脹成矣。面浮胕腫,小便秘澀,未必成噎也。服滲利之藥不已,則噎成矣。成則不可服藥,及至於危,乃曰病犯條款,雖對症之藥,無可奈何,豈不愚哉?

白話文:

虛癆吐血論

陰虛導致的吐血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陰中之火虛弱,導致腎臟寒冷,如同龍雷找不到安身之所,不得不遊行於上,所以血液也隨著虛火而妄動。八味丸中的桂枝和附子,是純陽之火,加入六味地黃丸(純陰之水)中,使腎臟溫暖,如同冬天初陽的回歸,這樣水土之下,龍雷之火就能自然歸位,不用寒涼之藥,火氣就能自行下降,不必特意止血,血就能自然安定。

第二種是陰中之水虛弱,腎水枯竭而導致火旺的情況,此時應去掉附子、桂枝,只用六味地黃丸,以滋陰補水來制火,血液也會自然安定,不必特意去火,以補水為主。

大多數人的吐血,都源於咳嗽。咳嗽帶血,是肺部疾病。有些醫生用止咳藥來治療肺部疾病兼治吐血,卻沒有效果,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腎經與肺經相連,兩臟器互相影響,一個生病另一個也會生病,但病根在腎臟。腎臟裡有水有火,如果腎水不足,腎火旺盛,陰火就會灼傷肺金(肺屬金),所以會咳嗽。咳嗽時痰液帶血,是腎水不足,讓相火(命門之火)上炎,灼傷血液所致。只有六味地黃丸能單獨滋補腎水,它性味平和,不傷脾胃,長期服用,就能使腎水上升,腎火下降而痊癒。此外,還需要人參等補益肺脾的藥物來鞏固療效。

《醫貫》說:吐血、鼻出血不是陰虛就是陽虛。現在很多人一見到出血就認為是陰虛,也就是血虛,就只用四物湯之類的藥物。如果火旺動,就是熱證,不用黃芩、黃連、梔子、黃柏這些清熱藥嗎?咳嗽也是火證,不用紫菀、百部、知母這些藥嗎?殊不知陰虛的病人,大多是上熱下寒,一開始用寒涼藥物,上焦症狀的確會緩解,醫生和病人都會認為方法奏效了。但時間一長,食慾減退,又因為消化不良,就加用神麴、山楂等消食藥。時間再長,熱症加重,痰咳增多,煩躁加劇,又認為藥力不夠,就加倍使用寒涼藥物,結果出現腹脹、腹瀉等症狀。

於是又用枳殼、大腹皮等理氣藥物,這時才想辦法緩解危急,難道不應該早點預防嗎?所以,咳嗽吐血,伴有間歇性發熱,未必會發展成肺癆。如果長期服用四物湯、黃柏等藥物,就會導致肺癆,胃部脹滿,鬱鬱寡歡,未必會發展成脹滿。如果長期服用山楂、神麴等藥物,就會導致脹滿。如果面部浮腫,大便祕結,未必會發展成食道阻塞。如果長期服用利尿滲濕藥物,就會導致食道阻塞。一旦病情發展到這種程度,就不能再用藥物治療了,危及生命,才說病症犯了禁忌,即使是對症的藥物,也無能為力,豈不是愚蠢嗎?

3. 虛癆咳嗽論

咳為無痰而有聲,嗽為有痰而有聲,其要皆主於肺,而治之之法,不在於肺,而在於脾,又不專在於脾,而反歸重於腎。蓋脾者肺之母也。腎者肺之子,故虛則補其母,虛則補其子也。如外感風寒而咳嗽,今人率以麻黃、紫蘇之類,發散表邪。如果系形氣病氣俱實者,一汗而愈。

若形氣病氣稍虛者,宜以補脾為主,而佐以解表之藥。何也?脾實則肺金有養,皮毛有衛,已入之邪易出,後來之邪,無自而入矣。若專解表,則肺氣益虛,腠理益疏,外邪乘間而入,何時能已也?須以人參、黃耆、甘草補脾,並桂枝以驅邪,此不治肺而治脾,虛則補母之義也。《仁齋直指》云:肺出氣腎納氣也。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藏。凡咳嗽,暴重,動引百骸,自覺氣從臍下逆奔而上者,此腎虛不能收氣歸元,當以六味腎氣丸主之。勿徒從事於肺,虛則補其子也。

有火爍肺金而咳嗽者,宜清金降火。今之醫書中,論清金降火者,以黃芩、天冬、麥冬、桑根白皮清肺金,以黃連降心火,石膏降胃火,以四物、黃柏、知母降陰火,殊不知清金降火之理,似是而實非,補北方,正所以瀉南方也。滋其陰,正所以降火也。蓋病本起於房勞,不過虧損真陰,陰虛而火上,火上而刑金,故咳嗽,則金不能不傷矣。

宜先壯水之主,用六味丸補其真陰,使水升而火降,即以參耆救肺之品,以補腎中之母,使金水相生而病愈矣。

白話文:

虛癆咳嗽論

咳嗽聲音而無痰,稱作咳;有痰且有聲音,稱作嗽。咳嗽的根本都在肺,但治療方法不在肺,而在於脾,也不單單在脾,最終要著重於腎。因為脾是肺的母親,腎是肺的孩子,所以虛弱時就要補益母親,虛弱時也要補益孩子。

例如外感風寒而咳嗽,現代人通常使用麻黃、紫蘇等藥物來發散表邪。如果病情屬於形氣、病氣都實證的情況,一出一身汗就能痊癒。

但如果形氣、病氣略微虛弱,就應該以補脾為主,輔以解表藥物。這是因為,脾實則肺金得到滋養,肌膚毛髮有抵抗力,已經入侵的邪氣容易排出,後來的邪氣也就無法入侵了。如果只解表,則肺氣會更加虛弱,肌膚腠理更加疏鬆,外邪就會乘虛而入,何時才能痊癒呢?所以必須用人參、黃耆、甘草補脾,再用桂枝驅邪,這就是不治肺而治脾,虛則補母的道理。《仁齋直指》說:肺主呼氣,腎主納氣。

肺是氣的主人,腎是氣的倉庫。凡是咳嗽劇烈,牽動全身,自覺氣體從腹部逆衝而上的,這是腎虛不能收納元氣,應該用六味地黃丸為主治療。不要只針對肺臟,虛弱時要補益其子(腎)。

如果因為火熱灼傷肺金而咳嗽,就應該清金降火。現在醫書中,論述清金降火的藥物,例如用黃芩、天冬、麥冬、桑白皮清肺金,用黃連降心火,用石膏降胃火,用四物湯、黃柏、知母降陰火,卻不知道清金降火的道理,表面上好像對了,實際上卻是錯誤的。滋養北方(腎水),正是瀉南方(心火)的方法;滋養陰液,正是降火的方法。因為疾病的根本在於房事過度,損傷了真陰,陰虛則火盛,火盛則灼傷肺金,所以咳嗽,肺金必然受損。

應該先滋補腎水,用六味地黃丸補益真陰,使水氣上升,火氣下降,再用人參、黃耆等補益肺氣的藥物,來補益腎中之母(脾),使金水相生,疾病才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