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霜集》~
1. 卷一
2. 男子虛損癆症
男病莫重於癆,為其根本傷也。先天根本腎也,後天根本脾也。腎乃藏元氣者也,脾乃養形體者也。治宜分陰分陽,滋腎補脾,以久取效。但世多勞心好色,以致陰虛火動。人見陰虛火動,往往專事清潤。不知癆症多死於泄瀉,泄瀉多由於寒涼,此至著至確者也。傷在根本,治在枝葉,寧有當乎?故特辨之。
白話文:
男子患癆病,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因為它傷及根本。先天之本是腎,後天之本是脾。腎臟藏著元氣,脾臟負責滋養身體。治療應該區分陰陽,滋養腎臟,補益脾臟,才能長期見效。但世人多數勞心傷神,又好色縱慾,導致陰虛火旺。人們見到陰虛火旺,往往只注重清熱潤燥。卻不知道癆病大多死於腹瀉,而腹瀉往往是寒涼所致,這是非常明確的道理。疾病傷害根本,卻只治療枝葉,怎麼能治好呢?所以特別說明這一點。
3. 婦人胎前產後
婦人病,先須調經,經調則無病矣,故調經科居首,而通經止血科次之,保胎救產科又次之。惟大補科居終收功,神而明之,存乎人耳。或謂婦人胎前產後,有三十六症,豈六科所能盡乎?然三十六症,無非六科之變症也。但治其本,百標自愈矣。
白話文:
婦女的疾病,首先要調理經期,經期調理好了,病也就好了。所以調理經期的科別排在第一,其次是疏通經絡止血的科別,再其次是保胎和接生的科別。只有大補的科別放在最後,才能達到最終的療效,這其中的奧妙,全靠個人領悟。有人說婦女懷孕前後有三十六種疾病,難道只有這六個科別就能治好嗎?其實,這三十六種疾病不過是這六個科別疾病的各種變化而已。只要治好了根本原因,其他的症狀自然就會痊癒了。
4. 虛損癆症總論
經云:男子之癆,起於傷精。精不足則氣失資化,氣不足則血失所榮,血不足則氣無所附。蓋腎為真水,腎氣竭,而微陰不能與胃氣上升,以接清陽之氣,則元氣下陷,相火大旺。火旺則真陰愈爍,遂發躁熱。火衝上焦,發熱咳嗽,喘急吐痰,吐血,肺癆,肺癰等症。火結下焦,發熱淋濁,結爍遺精,盜汗腹疼等症。
然其症必各見於一經,如現有精濁,兼之脛酸,腰背拘急,則其邪在腎也。現有喘咳嗽血,鼻塞聲重,知其邪在肺也。現有咯血多汗,加之惕驚,口舌生瘡,知其邪在心也。現有夢遺,加之脅痛,多怒頸強,知其邪在肝也。現有泄瀉,加之腹疼痞塊,飲食無味,知其邪在脾也。
大抵陰虛多,陽虛少,要隨症調理。世之治者,往往用四物補陰,黃柏、知母降火。不知陰虛者,乃腎中之真陰虛也,非四物陰血之理也。火者,龍雷之火也,非寒涼所能降也。況血藥嘗滯,必至減食,血藥常潤,必至滑腸。黃柏苦寒,尤能減食,知母甘寒,尤能滑腸,二味俱瀉腎中實火。
丹溪云:實火可瀉,虛火可補。癆症之火,虛乎實乎?瀉之可乎?即有知補者,而用藥頗多疑難,以保肺則妨脾,保脾則妨肺也。須知燥熱而甚,能食而下瀉者,潤而補脾,亦不可缺也。若虛羸而甚,食少腸滑,雖多喘咳,惟當補脾,而清潤宜戒,故古人治癆,補腎兼補脾。
蓋水為天一之元,土為萬物之母,二臟安和,諸經各治,所謂土旺而金生,水旺而火熄,誠不易之論也。經云:受補者可治,不受補者不可治。故丹溪專主滋陰,其癆方用參者,十之八九。葛可久神於治癆,其垂著十方,多用人參。自王好古有肺熱傷肺之說,後人畏參不用,束手待斃,良可悲也。
然肺經自有熱者,肺脈必洪數,按之而實,未合用參。若火來乘金,肺脈雖洪數,按之必軟,金氣大傷,非參安能保之?亦在乎用藥者之認症的確,活變不滯耳。
白話文:
虛損癆症總論
古籍記載,男子的癆症源於傷精。精氣不足,則氣無法化生,氣不足則血液無法滋養,血液不足則氣沒有依附之物。腎臟是真水的來源,腎氣衰竭,陰氣不足以與胃氣上升相接,清陽之氣無法上升,則元氣下陷,相火旺盛。相火旺盛則真陰更加受損,出現燥熱症狀。火衝擊上焦,則出現發熱、咳嗽、喘促、咳痰、咳血,以及肺癆、肺癰等症。火結於下焦,則出現發熱、尿頻尿急、遺精、盜汗、腹痛等症。
然而,這些症狀必定會出現在某一條經絡上。例如,出現精濁、脛酸、腰背拘緊,則邪氣在腎;出現喘息、咳嗽、咳血、鼻塞、聲音嘶啞,則邪氣在肺;出現咯血、多汗、驚悸、口舌生瘡,則邪氣在心;出現遺精、脅肋疼痛、易怒、頸項僵硬,則邪氣在肝;出現腹瀉、腹痛、腹部腫塊、食慾不振,則邪氣在脾。
總的來說,陰虛的病人較多,陽虛的病人較少,需根據具體症狀調理。世人治療癆症,往往使用四物湯補益陰血,再用黃柏、知母瀉火。殊不知,陰虛是指腎中真陰的虛損,而非四物湯所補益的陰血;所謂的「火」,是指龍雷之火,並非寒涼藥物所能降伏。而且,補血藥物往往會導致食慾減退、大便溏泄。黃柏苦寒,更易減退食慾;知母甘寒,更易導致大便溏泄。這兩種藥物都會瀉掉腎中虛火。
丹溪先生說:「實火可以瀉,虛火可以補。」癆症的火是實火還是虛火?是否可以瀉火呢?即使知道應該補益,用藥也十分困難,因為補肺則傷脾,補脾則傷肺。必須知道,燥熱而能食且大便溏泄者,應滋潤補脾,不可忽略;如果虛弱消瘦嚴重,食慾不振、大便溏泄,即使有喘咳,也應以補脾為主,而清潤之品不宜多用。所以古人治療癆症,多以補腎兼補脾為主。
水是天一生化的根本,土是萬物的母親,這兩個臟腑功能協調,則各經絡都可得到調治。所謂「土旺則金生,水旺則火熄」,這是一個不易改變的道理。古籍記載:「能接受補益的病人可以治癒,不能接受補益的病人則無法治癒。」所以丹溪先生專注於滋陰,其治療癆症的方劑中,十之八九都用人參。葛可久善於治療癆症,其著名的十個方劑中,多數都使用人參。自從王好古提出肺熱傷肺的說法後,後人便害怕使用人參,束手無策,真是令人惋惜!
然而,肺經本身有熱者,肺脈必定洪數有力,按之則實,這種情況不宜使用人參。如果火邪侵犯金氣,雖然肺脈洪數,但按之卻軟弱無力,金氣大傷,非人參不可保其元氣。所以,用藥關鍵在於辨證準確,靈活運用,切忌拘泥成法。
5. 陰虛陽虛論
經云:治病必求本。蓋陽病陰必虛,口乾舌瘡,咽疼涕唾稠黏,咳嗽手足發熱,小便黃赤,大便燥結,面必赤,無根之火載於上也。脈弦數而疾,下午及夜尤甚,宜用滋補,或六味地黃丸,或早服九味地黃丸,晚服補心健脾丸,不可偏用苦寒知柏之類。咽瘡失音者難治。陰病陽必虛,火衰不能上行,腐熟水穀,唾痰白,胃逆不納飲食,食亦不化,手足逆冷,小便多,遺精白濁,大便溏泄,面不赤,火入於內也。
脈沉緩無力,上半日轉劇,宜用溫補,或八味丸,或加減八味丸,或補中益氣湯,因症加減,不可偏用辛香丁附之類。泄瀉不止者難治。總之癆症須分陰陽,然後可施治,否則陰虛補陽,陽虛補陰,誤人多矣!
白話文:
陰虛陽虛論
古書說: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大致來說,陽虛的疾病,陰氣必定虛弱。症狀表現為口乾舌瘡、咽喉疼痛、鼻涕唾液稠黏、咳嗽、手腳發熱、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臉色發紅,這是因為虛火上浮的緣故。脈象弦數而有力,下午和晚上症狀更嚴重,應該使用滋補的藥物,例如六味地黃丸,或者早上服用九味地黃丸,晚上服用補心健脾丸,不可單用苦寒性質的知母、黃柏等藥物。如果出現咽喉瘡瘍、聲音嘶啞,則難以治療。
陰虛的疾病,陽氣必定虛弱。由於陽氣不足,無法將水穀精華上輸,因此唾液痰液稀白,胃氣逆亂,吃不下東西,即使吃了也消化不良,手腳冰冷,小便量多,出現遺精、白濁,大便稀溏,臉色不紅,這是因為虛火內陷的緣故。脈象沉緩無力,上午症狀較輕,下午加重,應該使用溫補的藥物,例如八味丸,或者加減八味丸,或者補中益氣湯,根據病情加減藥物,不可單用辛香溫燥性質的丁香、附子等藥物。如果出現腹瀉不止,則難以治療。
總之,治療虛勞病症必須區分陰虛陽虛,才能對症下藥,否則陰虛的人補陽,陽虛的人補陰,都會造成治療錯誤,誤傷病人!
6. 陰虛似陽論
陰虛之病,反覺惡寒足冷,嘔吐自汗,或見小便清長,與精滑頻溺之狀,似陽虛之症,不可作陽虛治之。惟其脈必澀數,口必乾燥為異。雖有惡寒足冷之勢,以其相火動,火極似水也。如陽虛病而有前項之症,則其脈必微弱,而口中氣息,惟覺寒冷,不覺乾燥為異。
白話文:
陰虛的病症,反而會覺得怕冷、腳冷、嘔吐、自汗,或者出現小便清長、精液稀薄且頻尿的現象,看起來像是陽虛的症狀,但不能用治療陽虛的方法來治療。陰虛的區別在於脈象必定澀數(脈象粗澀而脈搏次數增多),口必定乾燥。雖然有怕冷腳冷的表現,那是因為相火(人體內的一種虛火)亢盛,火盛到極點反而像水一樣。如果真的是陽虛的病症,即使有上述症狀,其脈象必定微弱,而且口中氣息會覺得寒冷,不會乾燥。
7. 陽虛似陰論
陽虛之病,反見夜熱晝止,或咳嗽咽疼,骨蒸煩熱,兩手心焦烙,面紅煩躁,或陽氣不固,而患脫血之狀,似陰虛症,不可誤作陰虛治之。然形症雖如是,其六脈必微弱,或命門之脈衰脫,及手足逆冷為異。
白話文:
陽虛的病症,反而會出現晚上發熱白天停止的情況,或者咳嗽咽喉疼痛、骨蒸潮熱、兩手心發燙、面紅煩躁,或者陽氣不足,出現脫髮等症狀,看起來很像陰虛症,千萬不能誤以為是陰虛而用陰虛的治療方法。但是,雖然症狀看起來像陰虛,但其脈象必定是微弱的,或者命門穴的脈象衰弱虛脫,以及手腳冰冷等,這些都是陽虛的特殊表現。
8. 陰虛發熱論
陰虛者謂勞,好色內傷真陰也。真陰既傷,陽無所附,故發熱。世之不治者,因陰字認不真,誤以為陰,故用四物補陰,知柏降火,百不救一。不知腎中之真陰,即先天也。內經云:真水竭,則隆冬不寒。真火息,則盛夏不熱。必須六味八味,出入增減,以補真陰,屢用屢效。
有一等假熱之症。煩擾狂越,不欲近衣,欲坐臥泥水中,甚者煩極發躁,渴飲不絕,面如塗朱,身如焚繚,足心如烙,吐痰如湧,咳嗽喘急,大便秘結,小便淋瀝,三部脈洪大而無倫,當是時也,卻似承氣熱症,承氣入口即斃。卻似白虎症,白虎下咽即亡。若用八味六味丸,緩不濟事。
急用加減八味丸料一斤,內有肉桂一兩,水煎五六飯碗,冰冷與飲,諸症自退。異日必畏寒脈脫,是無火也。當補其陽,急服八味丸自愈。此病俱變其常,而不以常法治者也。
白話文:
陰虛發熱論
陰虛是指過度勞累或縱慾傷損了人體的先天真陰之氣。真陰受損,陽氣就失去了依附的基礎,因此會發熱。許多人治療失敗,是因為誤解了「陰」的含義,以為是普通的陰虛,便使用四物湯等補陰藥物,或使用知母、黃柏等清熱藥物,結果往往收效甚微。他們不知道腎中之真陰,就是先天之氣。如同《內經》所說:「真水耗盡,則隆冬也不覺寒冷;真火熄滅,則盛夏也不覺炎熱。」治療陰虛發熱,必須使用六味地黃丸或八味地黃丸,根據病情增減藥量,來補充真陰之氣,這樣才能屢試屢驗。
有一種虛熱的症狀,表現為煩躁不安、狂亂、不願穿衣,想坐在泥水中,嚴重者極度煩躁,口渴難耐,面紅如火,全身發熱,腳心灼熱,痰多如湧,咳嗽氣喘,大便秘結,小便不暢,三部脈洪大而無規律。此時症狀看似熱證,如果用承氣湯或白虎湯,則會立刻危及生命。如果使用八味地黃丸或六味地黃丸緩解,則效果不佳。
應當急用加減八味地黃丸一斤,加入肉桂一兩,水煎成五六碗,放涼後服用,各種症狀就會自行消退。隔天病人可能會畏寒,脈象虛弱,這是因為體內已無實火。此時應該補益陽氣,服用八味地黃丸即可痊癒。這種疾病都變異於常規,不能用一般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