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醫說》~ 卷八 (3)
卷八 (3)
1. 蟯蟲至微
木火屬春夏,濕土屬季夏,水從土化,故多蟲。又云蟯蟲至微,形如菜蟲,居腸胃中,多則為痔,極則為癩。(《儒門事親》)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說的是:「木、火屬於春天和夏天,溼土屬於夏季末期,水與土相生,所以會有很多昆蟲。另外還有人說蛔蟲非常細小,外形像蔬菜蟲子一樣,在人的腸胃裏居住,如果太多就會成為痔瘡,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導致麻瘋病(痳風)。」換句話說,就是指在某些特定時期或環境下可能會出現很多害蟲,而這些害蟲有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例如引起疾病等問題。
2. 誑紿治蟲
唐時京城醫人吳元禎治一婦人,從夫南中還,曾誤食一蟲,常疑之,由是致疾,頻治不減,請吳醫治之。吳揣知其所患,乃請主人姨奶中謹密者一人,預戒之曰:「今以藥探吐,但以盆盂盛之。當吐之時,但言有一小蝦蟆走去。然切不可令病人知之,是誑紿也。」其奶僕如約,此疾頓除。(《北夢瑣言》)
白話文:
唐朝時期,京城的一位醫生名叫吳元禎,他治療一位婦人的病。這婦人跟著丈夫從南方回來,曾經不小心吃了一隻蟲子,一直心存疑慮,因此導致身體不適,長期看病卻不見好轉,於是求助於吳醫生。吳醫生推測出她患的病症,便請這位婦人的主人家裡一位性格謹慎的奶媽,事先囑咐她:「等會兒我用藥讓她嘔吐,你用盆子接住吐出來的東西。她吐的時候,你就說看到一隻小青蛙跑掉了。但是絕對不能讓病人知道,這是欺騙她的。」那位奶媽按照約定去做,結果這位婦人病症立刻就消失了。(出自《北夢瑣言》)
3. 雞卵制蜈蚣
金莊一農夫,夏天晝臥於地,熟寐之間,蜈蚣入其口。既寤覺,喉中介介如梗狀,咯不能出,咽不能下,痛癢不定,甚為苦楚。一醫用雞卵劈破入酒調勻頓服,仍以大黃為末和香油飲之,頃刻瀉出蜈蚣,尚活動不死。蓋蜈蚣被雞卵拘攣其足不能舒動,以利藥下之故,從大便而出。雞性好食蜈蚣,亦取相制之意耳。(《菽園雜記》)
白話文:
從前金莊村有個農夫,夏天白天睡在地板上,睡得正熟的時候,一條蜈蚣爬進了他的嘴巴。他醒來後,感覺喉嚨裡卡著東西,像一根梗一樣,吐不出來也咽不下去,又癢又痛,非常痛苦。
一位醫生用雞蛋敲破,加入酒攪拌均匀,讓農夫一口氣喝下。然後又將大黃研磨成粉末,和香油混合讓農夫喝下。沒過多久,農夫就拉出了那條蜈蚣,蜈蚣還活著,四肢在動。
這是因為雞蛋的蛋白質會讓蜈蚣的腳變得僵硬,無法伸展。再加上藥物的幫助,蜈蚣才順利地從大便中排出。雞本身就喜歡吃蜈蚣,這也是醫生用雞蛋治療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