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醫說》~ 卷六 (2)
卷六 (2)
1. 貓胎治噎
貓生子胎衣陰乾煅存性酒調服之,治膈噎病極有效。嘗聞貓生下子後即食胎衣,若欲取之,必候其生時急令人取可得,若稍遲則落其口矣。(《菽園雜記》)
白話文:
當母貓生產完畢之後,把胎盤晾乾並用火烤過,然後加入酒一起服用,可以治療喉嚨阻塞的疾病非常有效。曾經聽說母貓在生小貓的時候會吃掉胎盤,如果想要取得胎盤,必須等到母貓生產時趕快派人去拿才能得到,如果稍微晚一點就會被母貓吃掉了。(出自《菽園雜記》)
2. 附子治嗽
吾鄉沈方伯良臣,患痰嗽,晝夜不能安寢,屢易醫,或曰風,曰火,曰熱,曰氣,曰濕,湯藥雜投,形羸食減,幾至危殆。其子懇求治於張致和。張脈之,乃曰脈沉而濡濕,痰生寒,復用寒涼,脾家所苦,宜用理中湯加附子。其夜遂得貼枕,徐進調理之劑,果安。或曰痰症用附子何也?殊不知痰多者,戴原禮常用附子療治之,出《症治要訣》。
白話文:
我們鄉里沈方伯的兒子,患了痰咳,日夜不得安眠,多次換醫生,有的說是風寒,有的說是火熱,有的說是氣虛,有的說是濕邪,各種湯藥都服用過,身體消瘦,食慾減退,幾乎危及生命。他的兒子懇求張致和醫生治療。張醫生診脈後,說脈象沉而濕潤,痰症是由於寒邪引起,過去用寒涼藥物治療,脾胃受損,應該用理中湯加附子。當晚,病人就得以安然入睡,逐漸服用調理的藥物,果然病癒。有人問:痰症為何要用附子呢?殊不知痰多的病人,戴原禮醫生常用附子治療,這在《症治要訣》中都有記載。
3. 積痰類祟
昔劉子正妻病氣厥,笑哭不常,人以為鬼祟所憑。後遇儒醫倪惟德,胗其左右手,曰:「脈俱沉,胃脘必有所積,有所積必作疼。」遂以二陳湯導之,吐痰升許,病果愈。
白話文:
以前有一位名叫劉子正的人的妻子得了氣厥症,時而大笑、時而哭泣,人們都認為是邪靈附身所致。後來遇到一位有學問的醫生叫倪惟德,他檢查了她的左手和右手,說:“脈搏都很微弱,胃部一定堆積了一些東西,堆積物會引起疼痛。”於是用“二陳湯”來引導她排痰,結果咳出了許多痰,病情果然痊癒了。
4. 單方愈嗽
仇山村少時嘗苦嗽疾,百藥不瘳。有越州學錄者教其取桑條,向南嫩者不拘多寡,毋條約寸許,用二十一枝納於沙石鍋中,用水五碗煎至一碗,遇渴飲之,服一月而愈。(仇遠《稗史》)
白話文:
當年仇山村年輕的時候曾經患有咳嗽病癥,吃了很多種藥都沒有好轉。有一位來自越州的學校記錄員告訴他去採集向南方生長的桑樹枝幹(桑條),不限量地剪裁成大約一英吋左右的小段,使用21根放入砂石鍋中,加入五碗水煮到剩下一碗,口渴就喝它,服用一個月後就好了。這個方法是出自仇遠所著的《稗史》。
5. 火有虛實
盤溪周訓導舜卿年五十時患痰火之症,外貌雖癯,稟氣則厚,性不喜飲。請朱醫視脈,孟浪指為虛火,用補中益氣湯加參、朮各五錢。病者服藥逾時,反致氣喘上升,喘息幾不能活。復延錢中立視之,曰此實火也,宜瀉不宜補。痰氣得補,火邪愈熾,豈不危殆?先用二陳湯探吐出痰碗,許其夜安寢。
平明仍用二陳去半夏,加朴硝、大黃,下結糞無數,其熱始退,更用調理藥,旬日始安。籲!不識病機,妄施補瀉,鮮不敗事者矣。(e)麻油化痰
蘇合香丸古方多以酒調服,是以往往服者不能奏功。若以人參湯佐之,其功倍於常也。凡中風不省人事,牙關緊急者,用此丸旋加麝香一、二分,以真麻油調灌之,無不吐痰而蘇者。蓋麻油最能化痰,試滴痰上,須臾痰化為水。若口開脈絕者不救。
白話文:
盤溪周訓導舜卿五十歲時,患了痰火症,雖然看起來瘦弱,但體質卻很強健,不喜歡喝水。他請朱醫生看脈,朱醫生草率地認為是虛火,開了補中益氣湯加參、朮各五錢。病人服藥一段時間後,反而氣喘加重,喘不過氣來,幾乎要活不下去。後來又請錢中立醫生看診,錢醫生說這是實火,應該瀉而不是補。痰氣得到補,火邪反而更旺盛,豈不危險?於是先用二陳湯探吐出痰,讓病人安然入睡。
第二天早上繼續用二陳湯,去掉半夏,加了朴硝、大黃,排出很多糞便,熱氣才退去,再用調理藥,十天才恢復正常。唉!不了解病症機理,胡亂補瀉,往往都會失敗。麻油能化痰,古方蘇合香丸常以酒調服,效果不佳。如果用人參湯輔助,效果會比平常好很多。中風昏迷,牙關緊閉的病人,用蘇合香丸加入麝香一、二分,以真麻油調服,都能吐痰蘇醒。因為麻油最能化痰,試著滴在痰上,很快痰就會化成水。但如果口開脈絕就無救了。
6. 理脾安腎
凡病人湯飲入胃,就覺至臍下便欲小便,由精氣不輸於脾,不歸於肺,則心火上攻,使口燥咽乾,是陰氣太甚也。飯後隨即大便,乃脾腎之疾。夫脾腎交濟,所以有水穀之分。脾氣雖強而腎氣不足,故飲食下咽而大腑為之飧泄也。治法宜理脾安腎。蓋脾腎之氣交通,則水穀自然克化。此所謂妙合而凝者也。(仁齋直指方)
白話文:
病人喝湯水進到胃裡,馬上就覺得肚子下面想尿尿,這是因為精氣沒有輸送到脾臟,也沒有回到肺臟,導致心火往上攻,造成口乾舌燥,這是陰氣過盛的表現。飯後馬上就拉肚子,則是脾腎有病。脾和腎互相依靠,負責消化食物,吸收營養。雖然脾臟功能強壯,但腎氣不足,所以食物下嚥後,大腸就忍不住排泄了。治療方法應該要調理脾胃,補益腎氣。因為脾腎之氣互相流通,食物自然就能消化吸收。這就是所謂的妙合而凝的道理。
7. 痢疾治驗
一人大醉,飲水與冷茶無數,後病便血甚鮮,先以吳茱萸丸,翌日又與平胃五苓散,各半三大服,血止,復變白痢,又與神應丸四服,白痢乃止,安和如故。或問曰:何不用寒涼解毒,所用者溫熱之劑?醫曰:君用寒涼藥,其疾大變,難療。寒毒內傷,復用涼藥,非其治也。
況血為寒所凝,侵入大腸間而滯下作痛,得溫乃行,所以用溫熱,其血自止。經曰:治病必求其本,此之謂也。(醫壘元戎)
白話文:
有一個人喝醉酒,喝了許多水和冷茶,之後便血,血色鮮紅。醫生先給他服用吳茱萸丸,第二天又給他服用平胃五苓散,兩種藥各一半,一共服用三次,血便止住了。後來又變成白色痢疾,醫生又給他服用神應丸四次,白痢也止住了,病人恢復健康。
有人問醫生:「為什麼不用寒涼的藥物解毒,反而用溫熱的藥物?」醫生回答:「如果用寒涼的藥物,病症會更加嚴重,很難治療。寒毒侵襲內臟,如果再用涼藥,就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而且,血因為寒氣凝結,入侵大腸,阻塞腸道引起疼痛,用溫熱的藥物才能使血流通,所以用溫熱的藥物,血便自然止住。醫書上說:治病一定要找到病根,這就是這個道理。」(出自《醫壘元戎》)
8. 脾胃傷冷
吾邑陸炳文本富家子,年三十歲時,七月間患血痢,日夜百餘度,肚腹㽲痛,醫悉用芩連、阿膠、粟殼之劑,皆不效,其病反劇。家人驚怖,邀老醫劉宗序脈之,曰:「脾胃受傷,苦用寒涼,病安得愈?」投以四君子湯加乾薑、附子,其夕病減半,旬日而愈。或問其故,劉曰:「病者夏月食冰水、瓜果太多,致令脾家傷冷,血不行於四肢八脈,滲入腸胃間而下。吾所用附子、乾薑補中有發散其所傷冷毒,故得愈也。
」王汝言雜著有云:「芩連、芍藥為痢疾必用之。」豈其然乎?
白話文:
我們村子裡的陸炳文,原本是富貴人家的公子,三十歲那年七月,患上了血痢,一天一夜要拉肚子上百次,肚子和腸子絞痛不已。當時的醫生都用黃芩、黃連、阿膠、粟殼等藥物治療,卻絲毫沒有效果,反而病情更加嚴重。家人嚇得慌張失措,趕緊邀請老醫生劉宗序來診脈。劉宗序說:「他的脾胃受寒了,你卻一直用寒涼的藥物,怎麼可能治好呢?」於是,他開了四君子湯,並加了乾薑和附子,當晚病情就減輕了一半,十天后就痊癒了。有人問他為什麼會這樣,劉宗序解釋說:「病人夏天吃了太多冰水和瓜果,導致脾胃受寒,血液無法正常流通到四肢百骸,滲入腸胃之間而引發痢疾。我所用的附子、乾薑,既能補中益氣,又能發散寒毒,所以才能治癒。」
王汝言在他的雜著中寫道:「黃芩、黃連、芍藥是治療痢疾的必用藥物。」這話真的可靠嗎?
9. 食蟹致痢
宋孝宗嘗患痢,眾醫不效。德壽憂之,過青宮,偶見小藥肆,遣使問之能治痢否?對曰:「專科。」遂宜之。至請得病之由,語以食胡蟹多故致此疾。遂令診脈曰:「此冷痢也。」遂進一方:用蓮藕一味,不拘多寡,取新採者為佳,細搗汁以熱酒調服。搗時用金杵臼,酒調數次而愈。
德壽大喜,就以金杵臼賜之,仍命醫以官。至今呼為「金杵臼」,嚴防禦家,可謂不世之遇。(仇遠《稗史》)
白話文:
宋孝宗曾經患痢疾,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德壽(宋孝宗的母親)非常擔心,來到青宮,偶然看到一家小藥店,就派人去詢問他們是否能治痢疾。藥店老闆回答說:「我們專治這個。」德壽就請他們診治。
醫生問明病因,得知宋孝宗是吃了太多螃蟹導致的。醫生診脈後說:「這是冷痢。」然後開了一副藥方:用新鮮蓮藕不限量,搗碎取汁,用熱酒調和服用。搗藥時要使用金杵臼,酒也要調和數次。
宋孝宗服用後很快痊癒。德壽非常高興,就將金杵臼賜給了這位醫生,還讓醫生擔任官職。直到現在,人們都稱這種藥方為「金杵臼」,而且嚴格保護著這個配方,可謂是無與倫比的恩遇。
10. 澀劑禁用
仲景治痢法,可下者十法,可溫者五法。謂之下者率用承氣湯加減,謂之溫者率用姜附湯,何嘗以巴豆、粟殼之劑乎?俗醫見自利而渴、煩躁、不眠、手足微冷者,皆用苦劑攻之。殊不知陰盛發燥,欲坐井中。故前哲用吳茱萸湯,甚者用四逆湯。經曰:「陽虛陰乘」之謂也。
丹溪用吳茱萸湯治霍亂、吐瀉、轉筋者亦此意也。近時醫人不審痢之赤白,病之新久、驟用罌粟殼、石榴皮之類,以為秘方。其功但施於久痢洞泄者則宜,若初起者用之,閉塞積滯,變生別症,以致經年累月,謂之體息痢者是也。世俗但知澀劑之能塞,不知通劑之能塞也。後之學者貴在變通,不可執一而治。
白話文:
張仲景治疗痢疾的方法,可下泻的十种方法,可温补的五种方法。下泻的方法通常用承气汤加減,温补的方法通常用姜附汤,什么时候会使用巴豆、粟壳这些药物呢?民间医生看到病人腹泻、口渴、烦躁、失眠、手脚微冷,就用苦寒药物攻伐。殊不知阴寒盛极而导致燥热,就像坐在井里一样。所以古人使用吴茱萸汤,情况严重者用四逆汤。经书说:“阳虚阴盛”就是这个道理。
丹溪翁用吴茱萸汤治疗霍乱、呕吐腹泻、抽筋,也是这个意思。近来医师不细究痢疾的赤白、病情的轻重缓急,就匆忙使用罂粟壳、石榴皮之类的药物,以为是秘方。这些药物的功能只适用于久痢洞泄的病人,如果用在初期病人身上,就会闭塞积滞,导致其他病症,甚至拖延数年,被称为体息痢。世俗只知道涩剂能止泻,却不知道通剂也能止泻。后世的学习者要重视灵活变通,不能执着于一种方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