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弁

《續醫說》~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傳經失次

戴原禮辯傷寒論中所謂傳經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豈有第二日病在裡而第三日又在半表半裡者何也?以五行生剋論之,陽主生則水生木,太陽膀胱陽水合傳之少陽膽木兼太陽在表,少陽表裡之間,陽明在裡,自外漸入於內,次第正當陽明居少陽之次。此說實前人之所未發,陶節庵傷寒瑣言未之及何耶?

白話文:

戴原禮在《傷寒論》中說,傳經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為何會出現第二日病在裡而第三日又在半表半裡的情況呢?

從五行生剋的角度來看,陽主生,水生木,太陽屬膀胱,為陽水,傳之少陽膽木,兼太陽在表,少陽在表裡之間,陽明在裡,疾病從外漸入於內,依序傳遞,陽明居於少陽之後,這是正常的傳經順序。

這個觀點是前人所沒有提出的,陶節庵在《傷寒瑣言》中也沒有提及,這是為什麼呢?

2. 退陰回陽

近世患陰症傷寒,往往疑似參瘥初便不敢用附子,直待陰極陽竭而用之,則為遲矣。大抵治法,有是病而投是藥,豈可狐疑而誤治也哉?且夾陰傷寒,先因欲事伏陰於內,卻又著寒,內外皆陰,陰氣獨盛則陽氣以衰,故脈沉而足冷也。必須急用人參健脈以益元氣為主,佐以附子溫腎經散寒邪,以退陰而回陽也。

若舍此二味不用,將何以救之哉?近見一人病陰症傷寒,先因感寒濕,既而發熱不食,數日後不省人事,語多錯亂,神思昏迷,面青齒露,人謂其必死。張致和診之,兩手脈沉細,先以小柴胡湯與之,急以四君子湯加炮附子數片,煎成藥置盆中,以水制其熱性,少時令溫與服,其脈漸回,神思亦爽,更用他藥調理而愈。

白話文:

現在很多醫生遇到陰證傷寒的病人,一開始就害怕用附子,等到病況嚴重到陽氣衰竭才用,就已經太遲了。治療疾病應該對症下藥,怎麼可以猶豫不決而耽誤病情呢?

陰證傷寒,一開始是因為內傷寒邪,又加上外感寒邪,内外皆阴,陰氣過盛導致陽氣衰弱,所以脈象沉細,四肢冰冷。必須趕緊用人參補益元氣,並佐以附子溫腎散寒,以退阴回阳。

如果不用人參和附子,要怎麼救治呢?最近看到一位病人患有阴證傷寒,先是感受寒濕,然後發燒不思飲食,幾天後神志不清,說話顛三倒四,昏昏沉沉,面色青白,牙齒外露,大家都說他必死無疑。張致和診斷后,发现脉象沉细,先給他服用小柴胡湯,然後再加四君子湯和炮附子,煎好藥放在盆子里,用涼水降低藥物的熱性,稍等片刻,待藥溫了就給他服用,結果他的脈象漸漸恢復,神志也清醒,再用其他藥物調養,就痊愈了。

3. 仲賓治傷寒

一人病傷寒期月,體兢兢而振齒相擊,不能成語。醫環視束手。仲賓後至,診之曰:「急取羊肉來。」群醫咍曰:「傷寒大忌羊肉。」仲賓曰:「諸君無嘵嘵。以羊肉斤許熟之,取中大臠別用水煮良久,取汁一升與病人服。須臾戰止,汗大出而愈。」(《王止仲文集》)

白話文:

從前,有個人得了傷寒,病了好幾個月,身體一直發抖,牙齒不停地碰撞,說不出話來。醫生們圍著病人束手無策。後來,仲賓醫生趕到,診斷後說:「快去準備羊肉!」

其他醫生都笑著說:「傷寒病人不能吃羊肉啊!」

仲賓醫生說:「各位不要吵吵鬧鬧。拿一斤羊肉煮熟,挑出中間比較大的肉塊,用另外的水煮很長時間,取一升湯給病人喝。」

沒過多久,病人就停止了顫抖,出了一身大汗,病就好了。

4. 秀州醫僧

平江張省幹病傷寒,眼赤、舌縮、唇口破裂、氣喘、失音、大便自利,勢甚危篤。諸醫皆欲先止其瀉。適有秀州醫僧寶鑑者過蘇張延視診脈,乃投以茵陳五苓散、白虎湯而愈。諸醫問故。僧曰:「仲景云:『五臟實者死。』今大腸通,更止之,死可立待。五苓以導其小便,白虎以導其邪氣。此則醫家之通曉也,何難之有?」(《云麓漫抄》)

白話文:

平江的張省幹得了傷寒,症狀是眼睛發紅、舌頭縮短、嘴唇和嘴巴破裂、呼吸困難、失聲、大便稀溏,情況非常危急。很多醫生都想要先止住他的瀉痢。剛好有位秀州的醫僧寶鑑路過蘇州,張省幹請他來診脈,寶鑑給他開了茵陳五苓散和白虎湯,張省幹就痊癒了。其他的醫生很疑惑,就問寶鑑原因。寶鑑回答說:「張仲景說:『五臟實者死。』現在他的大腸已經通了,再止住瀉痢,馬上就會死。五苓散可以引導小便,白虎湯可以引導邪氣外散。這都是醫家應該通曉的道理,有什麼困難的呢?」 (出自《云麓漫抄》)

5. 傷寒壞症

世謂傷寒汗吐下三法差謬,名曰壞症。昔張致和用獨參湯救治一人,垂死,手足俱冷,氣息將絕,口張不能言。致和以人參一兩去蘆,加附子一錢,於石銚內煎至一碗,以新汲水浸之,若冰冷,一服而盡,少頃病人汗從鼻粱尖上涓涓如水。此其驗也。蓋鼻粱上應脾,若鼻端有汗者可救,以土在身中周遍故也。

近陸同婦產後患疫症二十餘日,氣虛脈弱,即同壞症,亦以此湯治之,遂愈。孫真人云:人參湯須得長流水煎服,若用井水則不驗。蓋長流水取其性之通達耳。

白話文:

世人皆說傷寒的汗、吐、下三法不妥當,容易造成壞症。

以前張致和用獨參湯救治了一個人,此人病危,手腳冰冷,呼吸微弱,嘴巴張開卻說不出話來。張致和取人參一兩,去掉蘆頭,加上附子一錢,用石銚煎煮至一碗,再用新汲取的清水浸泡藥汁。如果藥汁冰冷,就讓病人喝下一碗,不一會兒,病人就從鼻樑尖上冒出汗水,像水一樣涓涓細流。這就是獨參湯的驗證。因為鼻樑上應脾臟,如果鼻尖有汗,就表示還有救,因為脾臟主土,土在人體中四處流通。

近來陸同婦人在產後染上疫病,病了二十多天,氣虛脈弱,情況與壞症相似,也用此湯治療,結果病好了。孫真人說,人參湯需要用長流水煎煮,如果用井水煎煮,效果就不佳。這是因為長流水通達,才能發揮人參的藥性。

6. 頭痛治驗

世俗嘗言頭無寒疼,腹無熱痛,此不經之說也。黃帝問曰:病頭痛以數歲不已,此何說?岐伯對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也。余昔治楊氏婦,年五十餘,病頭痛歷歲侵久,或治以風,或治以痰,皆不效。余脈之左寸沉遲而芤,曰此氣血兩虛也。

用當歸二兩,附子三錢,一服,減半,二服,其病如失,更不復發。用藥對症,不啻影響,有如是乎?一婦人偏頭痛久不愈,醫用大承氣湯即瘳。何也?蓋陽明燥金勝,乘肝氣鬱,氣鬱則血壅,血壅則上下不通,故燥結。以承氣湯疏通之,則氣血流行而肝氣通矣。傷寒治例云:少陽偏頭痛,多便閉,宜下之。

此為新病者。設若久病元氣不足者,更作處治。

白話文:

世俗常說頭部不會感到寒冷疼痛,腹部不會感到熱痛,這都是不正確的說法。黃帝問道:頭疼好幾年了還沒好,這是怎麼回事?岐伯回答:應該是受了寒氣,寒氣深入骨髓,骨髓以腦為中心,腦部受寒導致頭痛,牙齒也會痛。我以前治過一位姓楊的婦女,五六十歲,頭痛了好幾年,一直沒有好,有些人用治風的方法,有些人用治痰的方法,都無效。我摸她的脈搏,左寸沉遲而虛,就知道她氣血兩虛。

我用當歸兩兩,附子三錢,一劑,第二劑減半,兩劑後,她的病就像沒發生過一樣,再也沒有復發。用藥對症,不只影響病症,還有這種效果嗎?一位婦人偏頭痛很久都治不好,醫生用大承氣湯就治好了。為什麼呢?因為陽明燥金太旺,勝過了肝氣,肝氣鬱結,氣鬱則血瘀,血瘀則上下不通,所以燥結。用承氣湯疏通,氣血就能流通,肝氣也就通暢了。傷寒治例中說:少陽偏頭痛,大多伴隨便秘,應該用瀉藥治療。

這些都是針對新發生的病症。如果病症久拖,元氣不足,就需要另外處理。

7. 氣主生化

天地之氣,萬物之祖也。是故氣化則物生,氣變則物易,氣盛則物壯,氣弱則物衰,氣正則物和,氣亂則物病,氣絕則物死。是故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在乎善養之而無暴云耳。內經云:百病皆生於氣,良有以哉。

白話文:

天地之間的能量(或稱為「氣」),是一切事物的根本起源。因此,能量轉換就會產生生物,能量改變就會使生物發生變化,能量旺盛生物就強健,能量不足生物就衰退,能量正常生物就健康,能量混亂生物就會生病,能量消失生物就會死亡。所以,遵循自然規律行事,上天就不會反對;反之,不遵守自然規律行事,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黃帝內經》說:“所有的疾病都是由氣造成的。”這句話非常有道理啊!

8. 形小氣大

俗儒謂形實氣虛,虛如何載得實?殊不知形小氣大,形亦是氣之所凝結者也。氣雖運乎形之外,而實未嘗不行乎形之中。若非氣之至健,則形雖實豈能以自立哉?氣在天地則該乎萬物,而言在人身則該乎一體。而論夫人之一身,所以能運動奔走者,莫非氣之所載。及其此氣一絕,則形即僕矣。是氣之健非形之健也。虛能載實,此之謂也。(理學類編)

白話文:

一些俗人認為身體是實的,而氣是虛的,認為虛的東西怎麼能承載實的東西呢?殊不知身體雖然小,但氣卻很大,身體本身就是氣凝結而成的。雖然氣在身體之外運行,但實際上它也運行在身體之中。如果氣不夠健壯,那麼即使身體看似實,又怎麼能獨立存在呢?氣存在天地之間,就充盈著萬物;氣存在人體之中,就充盈著全身。而論及人的身體,能夠運動奔走,都是氣的功勞。一旦氣消散了,身體就倒下了。由此可見,身體的健壯,並非來自自身的健壯,而是來自氣的健壯。虛能載實,就是這個道理。

9. 七氣湯

諸氣成疾,有若同門失歡,惟和而已。若用峻劑下之,則元氣受傷,變症百出矣。余嘗治周時中內傷七情,腹中有塊,堅牢如杯,或上或下,小腹絞痛,氣奔息急,七日不食,別無他症。此名奔氣。古人雖有奔氣湯,與脈不對,只宜加減七氣湯大劑與服,至夜半稍定,明旦又進一服,氣平如故。若不論其虛實,概以耗氣破堅之劑投之,則元氣愈傷而氣喘愈急矣。

所謂差之毫釐,失以千里也。

白話文:

各種氣機失調就會導致疾病,就好比同門師兄弟失和,只有和睦才能解決。如果使用峻猛的藥物瀉下,就會傷及元氣,導致各種變症。

我曾經治療過一位周姓病人,他內傷七情,腹中長有硬塊,堅硬如杯,時而上移,時而下墜,小腹絞痛,氣喘呼吸急促,七天不進食,除了這些症狀之外沒有其他病症。這叫做奔氣。古人雖然有奔氣湯的方劑,但與病人的脈象不合,只適合用加減七氣湯,而且要大劑量服用。病人服用之後,到半夜症狀稍微緩解,第二天早上再服用一劑,氣平如常。如果不管病人虛實,一味用耗氣破堅的藥物,就會更加傷及元氣,氣喘更加急促。

這就如同俗語所說:「差之毫釐,失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