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繁

《本草擇要綱目》~ 寒性藥品 (4)

回本書目錄

寒性藥品 (4)

1. 知母

【氣味】

苦寒無毒。沉而降。陰也。又云陰中微陽。入足陽明手太陰氣分。

【主治】

瀉腎經之火。作利小便之佐使。療利疾重下痛。祛消渴及久瘧。煩熱。凡傷寒煩燥不得眠者。煩出於肺。燥出於腎。白虎湯君以石膏。佐以知母之苦寒。謂非大涼不能清腎之源也。然必緩之以甘草粳米之甘。使不速下。用者酌之。又熱在下焦血分。煩擾懊憹。小便閉塞而不渴。

白話文:

瀉腎經的火熱。幫助利尿。治療小便困難、重度腹痛。消除口渴,止住多年的瘧疾。煩躁、發熱。所有傷寒引起煩躁、睡不著的。煩出於肺,燥出於腎。白虎湯用石膏做主藥,輔以知母的苦寒。意思是不大涼不能清腎臟的根源。然而,一定要用甘草粳米的甘味緩和它,讓它不要很快地瀉下。用藥的人酌情處理。另外,熱在少腹部位的血分。煩躁不安,小便閉塞而不渴。

乃真水不足。膀胱乾涸。無陰而陽無以化。法當補腎與膀胱。使陰氣行而陽氣化。小便自通。知母苦寒。能直達腎與膀胱。清邪熱以領正氣。瀉即補也。又熱在上焦氣分。肺中伏熱不能生水。膀胱絕其化源。其病小便閉塞而渴。知母氣薄味薄。瀉肺火而清肺金。亦瀉即是補也。

白話文:

這是由於真正的水(腎精)不足,膀胱乾涸。沒有陰氣而陽氣無法轉化。方法應該補腎與膀胱,讓陰氣運行而陽氣轉化,小便自然會通暢。知母味苦性寒,能直達腎與膀胱,清除邪熱以引領正氣。所以瀉即補。另有在上焦氣分中的熱。肺中伏熱不能生水,膀胱絕其化源。其病症是小便閉塞,而感到口渴。知母氣味都薄淡,瀉肺火而清肺金,所以同樣地,瀉即補。

後人不諳瀉補之義。竟以知母黃柏為滋陰補腎之劑。禍及脾胃。中氣致傷。則惑之甚也。用者慎之。

白話文:

後世的中醫不懂得瀉補的道理。竟把知母黃柏當成滋陰補腎的藥劑。害及脾胃。中氣致傷。真令人困惑。使用這些藥的人要小心謹慎。

2. 乾地黃

(即生地之干也)

【氣味】

甘寒無毒。沉而降。陰也。入手足少陰厥陰及手太陽之經。

【主治】

傷中。逐血。填骨髓。長肌肉。通血脈。益氣力。除皮膚燥。去諸濕熱。療折跌絕筋。生地黃氣味主治及所入經絡。即與乾地黃同。大約陰微陽盛。相火熾強。來乘陰位。口漸煎熬。為虛火之症。宜用此以滋陰退陽。故錢氏瀉丙火與木通同用以導赤也。如血虛勞熱。產後虛熱。老人中虛燥熱者。若與生乾地黃。當慮太寒。

白話文:

生地黃具有補血、生血、填精、益氣的功能,可治療血虛、勞熱、產後虛熱、老人中虛燥熱等症狀。生地黃的味道是甘、苦,性寒,歸肝、腎經。生地黃的功效與乾地黃相似,但生地黃的藥性較寒涼,因此在使用時要注意不要過量,以免傷及脾胃。

生地黃可以補益氣血,強壯筋骨,滋陰退陽,清熱涼血,除濕利尿。生地黃常被用於治療血虛、勞熱、產後虛熱、老人中虛燥熱等症狀。與生乾地黃相比,生地黃的藥性較寒涼,因此在使用時要注意不要過量,以免傷及脾胃。

如果患者的血虛症狀較為嚴重,或者伴有勞熱、產後虛熱或老人中虛燥熱等症狀,則可以將生地黃與生乾地黃一起使用,以增強藥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地黃的藥性較寒涼,因此在使用時要注意不要過量,以免傷及脾胃。

3. 熟地黃

(即生乾地黃擇其沉實者。以陳酒煮小地黃汁。將地黃復入汁內。九蒸九曬。令其脂體柔潤者是也。)

白話文:

選擇新鮮的生地黃和乾地黃,以其沉實者為佳。用陳酒煮小地黃,取出汁液。將地黃放回汁液中,蒸九次,曬九次。使其脂質柔軟潤澤即可。

【氣味】

甘微苦微溫。陰中之陽。沉也。入手足少陰厥陰之經。

【主治】

益腎水真陰。和產後血氣。去臍腹急痛。養陰退陽。壯水之源。仲景六味丸以之為諸藥之首。天一所生之源也。湯液四物湯治藏血之臟以之為君者。癸乙同歸一治也。又曰生地黃能生精血。用天門冬可引入所生之處。熟地黃能補精血。用麥門冬可引入所補之處。

白話文:

生地黃可以滋陰益腎、補益腎臟的陰。適用於治療產後氣血虛弱以及臍腹疼痛。生地黃能養陰退陽,發揮水源滋潤作用。仲景的六味丸將生地黃作為首要藥物。生地黃是天一生水、水源之始。四物湯是用於治療藏血臟器的湯藥,將生地黃作為君藥。生地黃和龜版有相同的功能,皆為陰中之陰、水中的水。

生地黃可以生精益血,加入天門冬可以引導生地黃至所需滋養之處。熟地黃可以補精補血,加入麥門冬可以引導生地黃至所需滋補之處。

忌(蘿蔔,蔥,諸血,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