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擇要綱目》~ 熱性藥品 (10)
熱性藥品 (10)
1. 良薑
[(東壁土炒過,入藥用。)]
【氣味】 辛,大溫,無毒。純陽而浮。入足太陰陽明經。
【主治】 胃中冷逆。霍亂腹痛。噫逆胃寒者宜之。人參茯苓佐之,解散胃中之風邪。
【紅豆蔻】 【氣味】 辛,溫,無毒。陽而浮也。入手足太陰經。
【主治】 腸虛水瀉,心腹絞痛,霍亂,嘔吐酸水,解酒毒,冷氣,消瘴霧毒氣,去宿食,溫腹腸吐瀉痢疾,治噎膈反胃,虛瘧寒脹。李東垣脾胃藥中常用之。亦取其辛熱芳香能醒脾,溫肺散寒,燥濕消食之功爾。若脾肺素有伏火者,切不宜用。
白話文:
良薑:將良薑用土炒過後再入藥。
其辛味厚重,性溫,無毒,性質溫熱且向上浮升,走足太陰脾經與陽明胃經。
主治胃寒導致的冷逆、霍亂腹痛、呃逆等症狀。可與人參、茯苓搭配使用,以驅散胃中寒邪。
紅豆蔻:
其辛味溫熱,無毒,性質溫熱且向上浮升,走手足太陰經。
主治腸胃虛弱引起的腹瀉、心腹絞痛、霍亂、嘔吐酸水等症狀,亦可解酒毒、寒邪、瘴氣,去除宿食,溫暖腸胃,治療吐瀉痢疾、噎膈反胃、虛寒瘧疾、腹脹等。李東垣的脾胃藥方中常用此藥,主要利用其辛熱芳香的特性,以達到醒脾、溫肺散寒、燥濕消食的功效。但若脾肺本身有潛在的伏火,則絕對不宜使用。
2. 丁香
雞舌香與丁香同種。花實叢生。其中心最大者為雞舌。擊破有順理而解為兩向如雞舌,故名。乃是母丁香也。
【氣味】
辛溫無毒,純陽;入手太陰、足少陰、陽明經。(方中多用雌者力大。膏煎中若用雄須去丁。蓋乳子發人背癰也。不可見火。)
【主治】
溫脾胃;止霍亂壅脹。風毒諸腫;齒疳䘌;能發諸香;風䘌、骨槽勞臭;殺蟲;辟惡去邪。治奶頭花。止五色毒痢、五痔。治冷氣、冷勞;反胃、鬼疰、蠱毒;殺酒毒;消痃癖。療腎氣、奔豚氣、陰痛、腹痛;壯陽、暖腰膝;療嘔逆,甚驗。去胃寒;理元氣。氣血盛者勿服。治虛噦;小兒吐瀉;痘瘡胃虛、灰白不發等症。
必運氣在寒水司天之際,又值嚴冬郁遏陽氣,故用大辛熱之劑發之者也。若不分氣血虛實寒熱經絡,一概驟用,其殺人也必矣。
【雞舌香】
【氣味】
辛微溫無毒。
【主治】
風水毒腫。霍亂心痛。去惡熱。吹鼻殺腦疳。入諸香中,令人身香。同薑汁塗,拔去白鬚。孔中即生黑者,異常。
白話文:
丁香:丁香與雞舌香同屬一種植物,花和果實叢生,其中最大的一顆稱為雞舌,因為敲破後會順著紋理分成兩半,形似雞舌頭,故名,雞舌香也就是母丁香。
其氣味辛溫,無毒,屬純陽之性,走手太陰、足少陰、陽明經脈。藥方中多用母丁香,藥效較強。膏藥或煎劑中如果用到公丁香,則須去除丁香的蒂頭,因為蒂頭會導致背上長癰腫。丁香不可直接見火。
丁香能溫暖脾胃,治療霍亂、腹脹、風毒引起的腫痛、牙齒疾病、頭髮脫落、骨槽病、臭氣、殺蟲、辟邪去惡,治療乳頭瘡、五種顏色的痢疾、痔瘡、寒氣、勞損、反胃、鬼病、蠱毒、酒毒,消散痃癖,治療腎氣導致的奔豚氣、陰部疼痛、腹痛,壯陽、溫暖腰膝,治療嘔吐效果顯著,去除胃寒,調理元氣。但氣血旺盛者不宜服用。也能治療虛噦、小兒吐瀉、痘瘡因胃虛而疹色灰白不發等症。
需注意的是,只有在寒邪當令,又值嚴冬陽氣受阻時,才能使用辛熱之品來發散寒邪。如果不能區分氣血虛實、寒熱、經絡等情況,一概使用大劑量的辛熱藥物,必然會危及生命。
雞舌香:
其氣味辛微溫,無毒。
雞舌香能治療風水引起的腫毒、霍亂、心痛,去除惡熱,吹入鼻中能治療腦疳,加入其他香料中能使人體芳香,與薑汁混合塗抹,能拔除白鬍鬚,使長出的鬍鬚變黑。
3. 畏(鬱金)
石硫黃
(硫黃秉純陽火石之精氣而結成。性質通硫。色賦中黃。故名硫黃。含其猛毒為七十二石之將。故藥品中號為將軍。外家謂之陽侯。亦曰黃牙。又曰黃硇砂。),
【氣味】
酸溫有毒。
【主治】
除頭禿。能化金銀銅鐵奇物。下部䘌瘡。殺疥蟲。古方未有服餌硫黃者。本經所用。只於治瘡蝕。攻積聚冷氣腳弱等。而近世遂火煉。治為常服丸散。觀其治煉服食之法。殊無本源。非若乳石之有論議。故服之其效雖緊。而其患更速。可不戒之。土硫黃辛熱腥臭。只可治疥殺蟲。不可服也。
白話文:
畏(鬱金)
硫黃是天地陽火之精氣凝聚而成,性質通透,顏色呈現中黃色,因此稱為硫黃。它毒性猛烈,在七十二種礦物藥中如同將軍般勇猛,民間也稱它為陽侯、黃牙、黃硇砂。
【氣味】
酸、溫,有毒。
【主治】
能治療頭禿,能溶解金銀銅鐵等金屬,治療下體濕疹,殺滅疥蟲。古代藥方中沒有服用硫黃的案例,《本經》中記載的硫黃只用於治療瘡瘍、攻破積聚、治療寒邪引起的腳弱等症狀。但近代卻將其煉製後常規服用於丸散藥中。觀察其煉製方法和服用方法,並無本源根據,不像乳石那樣有詳細的論述。因此,雖然服用硫黃見效快,但其副作用也很快出現,不可不警惕。而土硫黃辛熱腥臭,只能用於治療疥瘡和殺滅蟲類,不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