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繁

《本草擇要綱目》~ 熱性藥品 (4)

回本書目錄

熱性藥品 (4)

1. 肉桂

【氣味】

甘辛大熱有小毒。陽中之陽浮也。去其外之粗皮。是為肉桂。入足少陰太陰經血分。

白話文:

這種藥具有甘、辛味道,大熱性質,略有毒性。

它屬於陽性藥物中最陽性的一種,又能浮揚。

去除外層粗糙的皮,就是肉桂。

它能入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的血分。

【主治】

補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滲泄止渴。去榮衛中風寒。表虛自汗。春夏為禁藥。秋冬下部腹痛非此不能止。補命門不足。益火消陰。治寒痹風喑。陰盛失血。瀉痢驚癇。故凡小兒驚風及泄瀉。並用五苓散以泄丙火。滲土濕。內用肉桂者。抑肝風而扶脾土也。醫錄云。有人患赤眼腫痛。

白話文:

五苓散可以補充下焦的不足,治療沉重的寒氣和頑固的冷病,也可以利尿止渴,去除榮衛表層中的風寒,治療外表虛弱而自汗的症狀。但是,五苓散在春季和夏季是禁忌藥物,在秋季和冬季時,下腹部疼痛如果不服用五苓散就無法止痛。五苓散可以補充命門的不足,增強火氣並消除陰氣,治療寒痹、風喑、陰盛失血、瀉痢和驚癇等疾病。因此,凡是小兒驚風及泄瀉,都可以服用五苓散來排出體內的丙火,並減緩土氣的濕潤。在內服五苓散時,加入肉桂,可以抑制肝風並扶助脾土。有 медицин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記載,有人患有眼部紅腫疼痛,服用五苓散後得以痊癒。

脾虛不能飲食。肝脈盛。用涼藥治肝則脾愈虛。用暖藥治脾則肝愈盛。但於溫平藥中倍加肉桂。殺肝而益脾也。

2. 川芎

【氣味】

辛溫無毒。浮而升陽也。少陽本經引經之藥。又入手足厥陰氣分。

【主治】

中風入腦頭痛。面上遊風。治一切面。一切氣。一切血。破宿血。養新血。長肉諸瘡瘍及排膿。凡郁在中焦。須開提以升其氣。解諸鬱而通陰陽者。非川芎不為功。凡血痢已通而痛不止者。乃陰虧氣鬱也。若助清陽之氣而能令氣行血調者。非川芎而誰濟。但單服過久。則辛喜歸肺。肺氣偏勝。恐金來賊木。故有暴亡之患。若配合得宜。定無此害。

白話文:

中風引發腦部頭痛。顏面中經脈流走風寒。用於治療一切面部疾病。治療各種氣血病。排除體內宿血。滋養新血。使一切瘡瘍生肌、排膿。凡是鬱結在中焦的氣,都需要用藥物提昇它的氣,以消除各種鬱結,使陰陽通暢。非川芎不能奏效。各種血痢症狀已緩解,但疼痛未消的,這是陰虛氣滯造成的。只有幫助清陽之氣上升,使氣血調和,才能奏效。非川芎不能奏效。但單獨服用過久的話,其辛涼性質傾向於肺,造成肺氣偏盛。恐怕金氣會損害肝木。因此可能會有死亡之災。若適當搭配其他藥物,便一定不會有這種害處。

3. 續斷

【氣味】

苦微寒無毒。

【主治】

傷寒。補不足。金瘡癰瘍折跌。續筋。婦人崩漏。子宮冷。腰痛。關節緩急。入平胃散治痢尤效。

白話文:

傷寒病:用以補虛。金屬刀傷、膿瘡、跌打損傷。續筋接骨。婦女崩漏。子宮虛寒。腰部疼痛。關節活動不利。加入平胃散治療腹瀉尤為有效。

4. 白朮

【氣味】

甘溫無毒。可升可降。陽中陰也。入手太陽少陰足太陰陽明少陰厥陰六經。(用乳汁潤之。以制其性。脾病以陳壁土炒過。竊土氣以助脾也。)

白話文:

甘辛溫和,沒有毒性。可以升可以降。屬於陽中帶陰的藥物。可以使用在手太陽、少陰、足太陰、陽明、少陰、厥陰六條經絡上。(用乳汁滋潤它,來制御它的藥性。如果用來治療脾臟疾病,可以將它與陳年的壁土炒過。這可以用壁土的藥性來幫助脾臟。)

【主治】

溫中去脾胃濕。除脾胃熱。強脾胃氣。進飲食。和脾胃以生津液。止肌熱。治四肢困倦。目不能開。怠惰嗜臥。不思飲食。止渴安胎。凡中焦不受濕不能下利。必須白朮以逐水益脾。非白朮不能去濕。非枳實不能消痞。故枳朮丸以之為君。然脾惡濕。濕勝則氣不得施化。津液何由而生。

白話文:

  1. 溫中去脾胃濕:溫暖中焦,去除脾胃濕氣。

  2. 除脾胃熱:消除脾胃熱氣。

  3. 強脾胃氣:增強脾胃的運化能力。

  4. 進飲食:促進飲食的消化吸收。

  5. 和脾胃以生津液:調和脾胃,生津止渴。

  6. 止肌熱:消除肌肉的熱氣。

  7. 治四肢睏倦:治療四肢睏倦。

  8. 目不能開:治療眼睛不能睜開。

  9. 怠惰嗜臥:治療懶惰嗜睡。

  10. 不思飲食:治療不想飲食。

  11. 止渴安胎:止渴安胎。

  12. 凡中焦不受濕不能下利。必須白朮以逐水益脾:如果中焦不感受濕氣,就不能下利。必須用白朮來祛除水濕,益氣健脾。

  13. 非白朮不能去濕:除了白朮,其他藥物都不能祛除濕氣。

  14. 非枳實不能消痞:除了枳實,其他藥物都不能消散痞塊。

  15. 故枳朮丸以之為君:因此,枳朮丸以白朮和枳實為君藥。

  16. 然脾惡濕。濕勝則氣不得施化:然而,脾臟厭惡濕氣。濕氣盛行,則脾氣不能正常運化。

  17. 津液何由而生:津液怎麼能生長出來。

故曰膀胱津液之府。氣化則能出焉。用白朮以除其濕。則氣得周流。而津液自生矣。